潼南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是我們國家拉開全面深化改革大幕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描繪出我國未來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市委四屆三次全會確立的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開啟了重慶科學發展的新征程;潼南作為城市發展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潼南縣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4年
  • 地點:潼南縣
  • 性質:工作報告
2013年工作回顧
一年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支持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廣大幹部民眾,以“科學發展、富民興潼”為主題,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基地、生態文化名城、西部綠色菜都”發展定位,堅持低調務實、少說多乾,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全力促發展、惠民生、抓穩定,較好完成縣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任務,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明顯進展,呈現出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幹部民眾精神振奮的良好態勢。
一、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升。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順勢而為,逆勢而上,全縣經濟總體穩中有進、穩中有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0.77億元,增長14.4%;工業總產值203.36億元,增長73.3%;地方財政收入30.18億元,增長2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4.37億元,增長4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億元,增長13.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2276元、9508元,增長9.8%和12.9%。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23.2∶41.6∶35.2調整為21.4∶45.9∶32.7。
二、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大力推進企業建設,民豐化工維生素K3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西南國際燈具城一期標準廠房等30個項目有序推進。狠抓招商引資和外經外貿,引進投資60億元的天然氣發電、投資18億元的微動力電池等各類項目96個,到位資金4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35個、到位資金20.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2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00萬美元,均超額完成市級目標任務。完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南區污水處理廠、東區電鍍園場平等16個項目竣工,110千伏哨樓變電站、南區污水截流乾管等12個項目加緊建設,建成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強化要素保障,工業用電量增長13.1%,用氣量增長27.6%。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大幅增加。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1.1億元、增長53.8%;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9家、達到153家,增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16.62億元、增長91.1%。
三、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完成22平方公里城市總體規劃局部修改,啟動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和縣城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開工建設“一壩三堤”濱江水體,濱江路二期建成通車,規劃展覽館、濱江濕地公園、渝遂高速公路潼南收費站改造等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柏樹坪、毛家大院等片區改造有序推進。加快安置房建設,建成賴家壩安置房、垃圾處理場搬遷還建房等項目,推進新城四安置區二期、金福島安置房等項目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引進新歐鵬集團等重慶知名地產企業,全年新開工商品房185萬平方米、竣工48.3萬平方米。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五城同創”,市級衛生縣城通過複查驗收,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90%,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4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36%。規範城鄉建設秩序,查處雲海藍灣、福江名城等小區亂搭亂建亂開挖行為,全年依法拆除違法建設397戶、3.4萬平方米,違法建設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進中心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實施場鎮基礎設施項目39個,開工建設農民新村23個、完工12個,改造農村危舊房11542戶。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1萬人,城鎮化率43.41%。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新改建城鎮排水管網59公里,完成11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13個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和15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綜合治理,徹底解決臥佛鎮蛋雞、塘壩鎮肉鴨養殖污染突出問題,城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0%,全縣森林覆蓋率41%,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43天。
四、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100平方公里示範區核心區規劃和20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規劃通過市發改委、市農委審批,啟動韋罐路、菜博園等項目建設,柏梓中渡村、崇龕臨江村等一體化生豬標準養殖項目建成投產,“三線”鎮街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田院經濟、農民新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堅持點面結合、示範推動,全面啟動“百村百園”建設。加緊籌備蔬菜博覽會,展示區溫室大棚、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基地基本成型。推行“產加銷一體化”,全縣流轉土地51.7萬畝,市縣級龍頭企業達到58家,新型股份合作社、專業合作社633個,蔬菜深加工企業5家。狠抓品牌建設,新認證無公害產品5個、綠色產品20個,建成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督站,被認定為全市唯一的全國農業標準化優秀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縣。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村建設用地復墾3600畝,整治土地6萬畝、新增耕地52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7.8萬畝;承擔全市唯一的部級整縣推進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建成萬畝高產示範片25個。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0萬畝、產量39萬噸,蔬菜種植面積90萬畝、產量180萬噸,油菜種植面積25萬畝、產量3.3萬噸,蔬菜、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市第一。
五、商貿旅遊日漸活躍。完善商業設施,隆鑫集團投資30億元的新城商圈開工建設,濱江商圈一期10萬平方米主體工程竣工,西南國際燈具城二期完工、三期啟動建設並完成主體工程,仁豪物流園完成場平;培育骨幹商貿流通企業,引進重慶百貨等億元級商貿流通企業3家。全年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115家、達到197家;新增註冊商標223件、全市著名商標3件。打造旅遊“升級版”,完成全縣旅遊總體規劃修編,啟動陳摶故里景區建設,以西門片區為重點的大佛寺景區修繕一新,景區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接待能力明顯增強。成功舉辦第六屆菜花節,崇龕鎮成為全市首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全年接待遊客39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3.9億元。
六、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堅持“先急後緩、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我承諾、你監督”,倒排工期,倒逼責任,紮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包裝策劃總投資244億元的132個重點項目,涪江二橋安置房等30個項目竣工,繞城路、鷺鷥溪大橋等58個項目加緊建設,完成投資58億元。“八個一”重點工程中的東安大橋、“一校一園”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大石橋水庫、金福島等3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同時,著力保障項目用地和資金需求,全年徵收集體土地3088畝,儲備土地4500畝,出讓土地3402畝,實現土地出讓價款18.75億元;融資項目獲批16個、16.14億元,到位資金10.73億元;對上爭取資金31.2億元。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創新成效明顯,加快推進“121”科技支撐示範工程,實施市縣級科技計畫項目51項、增長24%,專利授權216件、增長13.7%,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完成全縣學校規劃布局和教育重點項目建設方案;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4所,建成農村教師周轉房1.8萬平方米;加快整合闇公職中、恩威職中教育資源,免費培訓中職學生3200餘人,輸出專業勞務人員1800餘人。文體工作邁上新台階,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圖書館;上和鎮獨柏寺、崇龕鎮千佛崖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大佛保護修復工程被評為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建成江北體育場,體育公園成為全國戶外活動基地,我縣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衛生事業成效顯著,縣醫院住院綜合樓投入使用,中醫院住院綜合樓和中心供應樓主體工程竣工,縣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方案通過世行審查,縣醫院、中醫院成功創“二甲”;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40個;加強防疫防控,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和美潼南志願服務活動,花岩鎮龍懷村農民吳恆忠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新聞工作有所創新,在全市率先建成廣電安全播出監測系統,《潼南網》成為全市首批具有新聞資質的區縣新聞網站。
八、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們直面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和市委、市政府22件民生實事涉及我縣的12件,全年各項民生支出27.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努力擴大就業創業,建成微型企業孵化園,入園企業52戶;培訓城鄉勞動力3383人,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9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89.4%、98.2%;新建敬老院3所,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站3個、村級公益性公墓3個;下決心開展城鄉低保全面清理,規範低保救助秩序,正本清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2330人,全縣貧困人口減少8540人。紮實推進計生惠民事業,發放獎扶、特扶金978.2萬元,“孕優”參檢4700人。大力改善交通出行條件,開通6路公車,完成1路公車更新,投放出租汽車40輛,新增農村客運線路5條,新建農村公路310公里,全縣行政村通暢率100%。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完成五桂鎮、小渡鎮、壽橋鎮等2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整治病險水庫8座,新建、整治山坪塘386口,紅層找水打井2030口。下大力氣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啟動建設安置房3048套、廉租房1833套,建成安置房1592套、廉租房942套,加快安置1998年以來大批失地農民;大力推進13家企業改制,機械廠等11家企業基本完成改制任務;歐怡項目得到妥善處理,小區交付使用,酒店成功拍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有計畫兌現欠發教師保留津補貼、民辦教師養老和醫療保險、幹部職工年終一個月獎勵工資。
九、安全穩定持續向好。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大執法、大督查”四大行動,事故總量、死亡人數、重傷人數分別下降57.6%、54.5%、81.5%,連續33個月無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被市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優秀單位。抓好信訪穩定工作,逗硬執行領導幹部包案處理信訪案件和接待上訪民眾等制度,市級信訪積案化解率100%,連續31個月無到市集訪和進京非正常上訪事件發生。強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八大類刑事案件立案率下降18%,現行命案破案率連續61個月100%。狠抓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全縣無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發生。
十、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七條實施意見”、“八嚴禁”、“十二不準”等系列規定,認真開展“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執行力”主題實踐活動,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強化。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嚴格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充分聽取縣政協的意見、建議,全年辦理議案建議125件、提案204件,滿意率、基本滿意率100%;市長、縣長公開信箱辦結率100%。完善政府議事規則,聘請政府法律顧問和特邀監察員,圍繞重大決策、財經管理、項目建設、土地出讓、招投標等出台10個剛性制度,對14名領導幹部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對縣政府工作每周進行盤點,切實加強重點工作督查督辦,推動工作落實。簡化行政審批程式,減少行政審批和收費事項66項,辦理時限壓縮41.4%。實施“營改增”等財稅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性投資項目預算評審和竣工結算審計,財政投資預算評審審減2.83億元,審計竣工結算審減8025萬元。大力規範經濟秩序,處理閒置土地27宗、804畝,追繳歷年拖欠稅費1.73億元,實現淨償債6.03億元。嚴控“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5%。
同時,人民武裝、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機構編制、司法、統計、物價、民防、氣象、消防、郵政、通信、科協、檔案史志、工會、青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明顯進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遭遇罕見的“6·30”特大洪災中,市委、市政府親切關懷,市級相關部門鼎力支持,縣委堅強領導,縣人大、縣政協全力參與支持,全縣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力開展抗洪搶險、生產自救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實現大災面前“零死亡”目標,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尤其是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民眾最需要的地方、救災最危險的地方,廣大幹部和官兵挺身而出,置生死於度外,與受災民眾心手相連,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洪精神,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洪搶險壯歌,凝聚起加快潼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人心齊、泰山移。一年來,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大力指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支持幫助、建言獻策、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凝心聚力、攻堅克難、苦幹實幹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向駐潼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為潼南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歷屆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設的朋友們、企業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4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市里各項改革舉措的開局之年,是加快建設潼南城市發展新區的開拓之年,是全面衝刺“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既是建設潼南城市發展新區的必然要求,更是全縣人民的共同期待,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認清當前發展形勢,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步入深水區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各項改革政策正在陸續出台;中央經濟工作會為新一輪改革元年定下了“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我們面臨全面改革開放、加快發展的新形勢。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賦予了潼南城市發展新區的重大使命,作為全市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之一,潼南肩負著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打造川渝合作共贏先行區的發展重任,必將在政策支撐、基礎設施配套、產業發展等方面得到市里更多傾斜和支持。加之,我們在水資源、天然氣、勞動力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發展主導產業、加快項目建設的要素保障充足。隨著南瀘高速公路、天然氣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潼南發展潛力將陸續釋放,發展活力將不斷增強。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潼南自身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縣城城市總體規劃的建設用地已全部用完,發展空間嚴重不足。二是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不優,特別是二產業比較薄弱,比重還遠低於全市平均水平。三是交通區位優勢不明顯,牽引性項目不多,重點項目推進較為緩慢,特別是社會投資占比偏小,項目建設後繼乏力。四是政府債務沉重,被列入債務紅色風險管控區,資金保障面臨不少難題,加快發展的壓力與財政困難、資金緊張矛盾突出。五是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優,信訪穩定壓力大,社會保障、征地拆遷等方面的矛盾和遺留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加快發展的環境亟待改善。六是政府自身建設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幹部缺乏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大局意識,幹事創業的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這些困難和問題,事關改革發展,事關社會穩定,事關人民福祉。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危機感,真正學起來、忙起來、幹起來,以響噹噹、硬梆梆的成績,來報答組織的信任和父老鄉親們的重託!
二、明確總體要求,科學制定目標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和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總體部署,把建設城市發展新區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以改革統攬全局,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潼”總任務,以“四化”建設為核心,以最佳化產業結構為重點,以“1138”重點工作為抓手,堅持工業與城市互動,農業與旅遊融合,壯大產業支撐,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城鄉統籌,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基地、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西部綠色菜都、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為建設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示範視窗”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工業總產值增長2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立足潼南實際,抓住重點難點,做到“五個堅持”:
——堅持解放思想這一前提。圍繞潼南作為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全新定位,我們必須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敢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立新規、開新篇。要把“人民民眾要什麼”和“我們自己乾什麼”緊密結合起來,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為改革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堅持實事求是這一原則。針對我縣屬後發地區的客觀實際,在加快發展上,我們既要奮起直追、又不能急功近利,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不定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搞亂拍腦袋的瞎指揮,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新業績。
——堅持改善民生這一根本。我們發展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要直面我縣民生工作的薄弱環節,集中精力,集中財力,集中智力,切實把民生實事辦到民眾的“家門口”、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讓廣大人民民眾更多更好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
——堅持生態環保這一底線。面對我縣山清水秀的大好環境,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加快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紮實抓好環境污染治理、城鄉綠化、水土保持、垃圾污水處理和節能減排等工作,全力保護好潼南這方生態淨土。
——堅持真抓實幹這一關鍵。我們要大力弘揚一抓到底的實幹精神,堅決整治“四風”,不漂浮、不作秀、不忽悠,對定下來的事、看準了的事,必須以“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勁頭,千方百計把它抓牢、乾成、辦好,努力推動潼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各位代表!機遇大於挑戰,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認清形勢中方向對頭,在搶抓機遇中措施得當,在真抓實幹中辦法管用,就一定能在改革浪潮中乘風破浪,一定能在區域比拼中贏得先機,一定能在城市發展新區建設中闊步前進!
三、加快推進城市發展新區建設,努力開創潼南改革發展新局面
(一)堅持改革開放,加快潼南發展。把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和市委四屆三次、四次全會精神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意識,有力有序推進各項改革。抓住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這一關鍵,進一步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大力引入社會資本,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探索金融改革,進一步規範和做實融資平台,大力扶持村鎮銀行、擔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努力提高直接融資比例。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深化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清理規範稅費優惠政策,擴大“營改增”改革試點範圍;深入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全面實施公務卡制度改革,啟動預算決算公開工作,確保財政收支全面規範、公開透明。堅持統籌兼顧,均衡發展,在項目布局、產業扶持等方面給予涪江以北地區更大支持。以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為重點,紮實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加快推進川渝合作示範區建設,以重慶城市發展新區和“渝西川東八區縣”區域合作為基礎,借力兩江新區和保稅港區等開放平台,進一步推動與毗鄰區市縣深度合作,在更大空間和更寬領域開發開放。
(二)夯實園區平台,壯大工業經濟。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圍繞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建設和投產進度,盤活存量,做大增量,打造新型工業基地。大力發展“4+1”產業集群,推動諦遠機械等項目建設,建成全鑫農機項目,打造以汽摩零部件、農業機械、金屬材料為核心的機械製造集群;以手機製造和電子信息配套為主要方向,充分發揮電鍍園區資源優勢,抓好電子聯合會手機配件生產和品牌整機企業引入,加快推進天遠微動力、潼翔電子等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擴大電子產品品種和規模,集中精力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託化醫集團在潼南無機化工產業定位,加快已落地化工企業建設,啟動無機化工產業園、偉泰化工等項目,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全力推進天然氣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合理開發涪江、瓊江水電資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集群;進一步延伸燈具產業鏈條,推進簡氏紙業60萬噸再生紙項目前期工作,竣工健能食品項目,全力打造以燈具燈飾、輕紡造紙及蔬菜加工為主的消費品工業集群。同時,以中航科技、華軒建材為基礎,大力發展綠色建築材料產業。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北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建成H1、H5等骨架道路;東區建成電鍍污水處理廠及電鍍集中加工區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南區開展空間規劃拓展,啟動朝陽湖和洗菜溪片區土地整治前期工作。大力培育市場主體,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注重發展總部經濟,實現企業稅收4850萬元。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規劃建設工業供氣管網,建成110千伏哨樓變電站,完善園區供水管網,抓緊協調加快開通火車貨運站。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5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0億元。
(三)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城市品質。以“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新理念,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城鄉居民創造一個舒心舒身、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強化規劃引領,全面完成城鄉總體規劃編制和縣城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做好土地利用規劃中期評估調整。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北六路、南五路建成通車,加快“一壩三堤”濱江水體建設,啟動八角廟、方碑坡等片區棚戶區改造,全力推進金福島、205線等安置房建設,建成新城四安置區一期安置房。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歐鵬中央公園、金福島等項目開發建設,新開工商品房60萬平方米、竣工35萬平方米。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探索試點推行城區人工清掃保潔市場運行機制,實施城區臨時占道停車收費管理,規範洗車場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6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3%。
同時,走錯位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加快特色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加大對鎮級規劃的指導力度,有序推進場鎮開發,不斷完善場鎮道路、綜合市場、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以創建衛生鎮、園林鎮、文明鎮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場鎮管理,大力整治場鎮環境,持續開展城鄉違法建設綜合治理,杜絕違規建設“小產權房”;力爭建成市級農民新村示範點3個。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3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兩個百分點。
(四)圍繞特色效益,發展現代農業。集中力量打造100平方公里示範區核心區,建成韋罐路等基礎設施,圍繞糧油、蔬菜、生豬等優勢產業,打造太安—柏梓—崇龕沿線鮮銷蔬菜產業帶。加快推進“百村百園”建設,圍繞水產、花卉、經果、姜椒、中藥材等產業,建設5萬畝特色產業示範片,力爭建成20個標準園和專業村。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辦好第二屆蔬菜博覽會。強化主體培育,以“兩江”、“三線”為重點,新發展市縣級龍頭企業25家、家庭農場60個,創建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範場1個。抓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建成帝安農業、匯達檸檬等加工企業,新建冷藏保鮮庫5個。做實“潼南綠”蔬菜品牌,爭創國家馳名商標;新認證無公害產品5個、綠色產品10個、有機產品2個;推進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建設,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防範農業生產風險,實施蔬菜種植保險5000畝、價格保險3000畝,水稻種植保險15萬畝,玉米種植保險5萬畝。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高毒農藥和假冒偽劣化肥行為。堅守耕地保護紅線,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復墾1000畝,實施土地整治6萬畝,新增耕地4600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2萬畝,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萬畝,油菜種植面積3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0萬畝、產量200萬噸,年出欄生豬100萬頭。
(五)繁榮商貿旅遊,打造邊貿中心。以建設渝西川東省際區域性邊貿中心為抓手,培育商圈、做大市場、發展物流。濱江商圈一期投入運營,啟動濱江商圈二期建設,加快建設新城商圈;建成西南國際燈具城三期市場,新培育家居、建材等一批專業市場;推進仁豪物流園建設。完成古溪鎮等3個鎮級商業中心建設,扶持發展玉溪鎮等6個特色邊貿鎮;新引進億元級商貿流通企業6家,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20家。立足“三色”旅遊資源,推動現代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整合政策資源,按照市場運作模式,力爭引入社會資本整體打造雙江古鎮;不斷完善景區基礎及服務設施,啟動陳摶故里景區創3A、大佛寺景區創4A工作;積極發展鄉村休閒遊,辦好第七屆菜花節,打造星級農家樂10家。全年接待遊客40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億元。
(六)狠抓項目建設,保持投資力度。沒有項目就不可能產生投資,沒有投資就沒有新的經濟成長點。按照開工建設一批、竣工投用一批、包裝策劃一批的原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東安大橋、繞城路、新城四安置區二期安置房等在建項目進度;適時開工建設S307繞城改線、大石橋水庫、老鴉山水庫等項目;建成鷺鷥溪大橋、朝陽湖大橋等項目;加快推進涪瓊兩江水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綜合換乘樞紐客運站等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南瀘高速公路、四川雅安—重慶—武漢特高壓線路建設相關工作;包裝策劃太安弘藝鄉村文化景區等項目,推進項目包裝策劃常態化、集中化;大力爭取把潼南列入北安高速、都市快軌、市域鐵路市級規劃。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力爭社會投資比例達到70%左右。創新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按垂直整合模式或同類聚集方式,以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為重點,力爭新引進企業30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7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依法加快推進金福島片區、濱江片區等拆遷安置工作,全年徵收集體土地3000畝以上。努力拓寬融資渠道,保證重點項目建設需要,確保資金鍊正常。立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川渝合作示範區和城市發展新區建設,準確把握國家、市里政策和產業導向,對上爭取資金30億元以上。
(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科技創新,實施市縣級科技計畫項目30項以上,專利授權230件以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嚴格執行教育發展規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啟動潼南中學江北校區二期工程,加強偏遠地區和薄弱學校建設,逐步化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矛盾;加大優秀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探索城鄉教師交流互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充分挖掘職教潛力,擴大職教規模,輸出專業勞務人員1800人以上。推動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培育扶持創意設計、傳媒出版等新興產業;升級改造國家級戶外運動基地1個,實施鎮級健身廣場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5個。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積極探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中醫院整體搬遷,啟動婦幼保健院住院樓建設。不斷拓展就業渠道,打造農民工返鄉創業特色園、示範村和創業長廊,新增返鄉創業實體700戶以上,吸納城鄉勞動力2000人以上。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2%、98.4%。切實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確保有人問、有人幫、有人管。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深入推進“失獨”家庭關懷行動,“孕優”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八)辦好民生實事,持之以恆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要求和“五個堅持”原則,對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民生實事,結合潼南實際,盡心竭力辦好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20件民生實事。交通建設方面:硬化農村公路160公里,實施撤併村通達工程40公里,解決12個撤併村通達問題,安裝道路波形護欄150公里;新增城市公交線路1條,新增農村客運線路6條,新建農村客運招呼站點30個,全面推行縣城公車IC卡收費系統管理。就業就醫就學方面:加強就業服務,全縣充分就業社區達到95%以上、就業村達到85%以上,協助市縣重點產業招工5000人以上,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1.2萬人以上;推進行政村和撤併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一校一園”實現秋季招生,啟動2所寄宿制學校建設,完成5所教師周轉房、4所學校食堂建設,為全縣7.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每周提供三次飲用奶。住房保障方面: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700人,其中建設集中安置點6處、安置500人;改造農村危舊房4000戶;竣工安置房10萬平方米、續建23萬平方米、新啟動4萬平方米;改造城鎮棚戶區8萬平方米。農村生產生活方面:完善鎮街供水設施,紅層找水打井3500口,解決7.2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整治山坪塘700口;新建戶用沼氣池2000口、大型沼氣工程2處、養殖場聯戶沼氣100處、村級沼氣服務網點20個;完成2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便民服務方面:建成桂林小舟村防洪搶險應急通道;建設1個社區便民商圈;建成9個鎮街派出所辦公業務用房,完成法律援助案件700件;新建、改造城區公廁10座;加快實施農網改造,改造10千伏配電變壓器84台,新改建10千伏線路34公里,完成場鎮老舊電網改造。關懷特殊困難群體方面:建設城鎮社區養老服務站3個,改擴建農村敬老院3所,新建“民心亭”2個;完成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中心配套設施建設。
(九)強化社會治理,維護安全穩定。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屬地管理、行業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切實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深入排查化解社會矛盾,規範信訪秩序,積極穩妥處理遺留問題,全力解決民眾合法合理訴求,力爭不發生到市集訪和進京非正常上訪。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不斷夯實基礎工作,對各種違法犯罪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努力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推進社會民主法治建設。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大力發展志願服務,建設和美潼南。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監管責任,保障食品藥品安全。認真總結汲取“6.30”特大洪災經驗教訓,實化應急預案,落實物資儲備、應急裝備,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明確提出:如果環保有問題,經濟效益再好的項目一律不引進!嚴控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項目進駐工業園區,適時啟動新華化工、萬利來化工等企業搬遷入園前期工作。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發展循環農業,控制面源污染,完成已建規模化養殖場集中整治,加強新建規模化養殖場監管。實施人工運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完成太安鎮、別口鎮等9處堤防建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3%。開展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切實解決噪聲擾民突出問題。深入實施“五城同創”,開展國家衛生縣城和文明縣城創建活動,新改造城鎮污水管網30公里,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9%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0%以上,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20天以上。
(十一)規範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範和化解風險。在加快發展上,我們決不能靠政府高負債來追求經濟高增長。要制定分年償債計畫,今年實現淨償債7.7億元以上,力爭2016年將政府債務控制在綠色可控區。健全償債機制,財政每年預算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償還債務;加大土地儲備出讓力度,從嚴控制土地,嚴格實行“招拍掛”,嚴禁BT項目;土地出讓收入和政府融資資金必須統籌安排,嚴格使用管理,優先用於償還債務;要通過長貸短貸置換等方式,調整債務結構,最佳化還債時序,形成“借用還”的良性循環發展機制。嚴格控制新增債務,所有建設項目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嚴格按程式申報審批,任何單位不得擅自上馬建設項目;嚴禁啟動無資金來源的建設項目,禁止隨意擴大建設項目規模,堅決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確保政府性債務只減不增。
四、為民務實清廉,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一要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建設為民政府。按照中央、市委統一部署,打牢學習教育和查擺問題兩個基礎,抓好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兩個關鍵,確保政府系統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我們要把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作為純潔黨性、脫胎換骨的過程,真正把民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當好人民勤務員。
二要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要求,最佳化政府組織結構,做到職責明晰、許可權清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嚴控機構編制,確保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精簡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式,探索“一個視窗接件,一個視窗辦好”工作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職能,解決政府越位、缺位和錯位問題。發展電子政務,深化政務信息公開,充分發揮陽光潼南網和“114”政務熱線平台功能,搭建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連心橋”。
三要全面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我們要強化教育,切實增強各級各部門學法、懂法、守法意識。加大對招投標和政府契約等法律審查監管力度,重規範、講規矩,真正維護法律權威。強化執法監管,嚴肅查處違法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為。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閒置土地、稅費清理,堅決打擊強買強賣、強包工、強阻工等違法違規行為,清除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四要改進工作作風,建設實幹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委“七條實施意見”、“八嚴禁”、“十二不準”等系列規定,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大局意識,面對問題不躲閃、面對是非敢“亮劍”,面對歪風敢“翻臉”。特別要加大政務督查和行政問責力度,進一步治理政府部門慵懶散拖等問題,對不履職盡責、工作推進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行政責任。
五要強化權力監督,建設清廉政府。堅決執行縣委的決策部署,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媒體輿論監督和人民民眾監督。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制約。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對一切腐敗行為“零容忍”。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徹底改變慣性思維,退車騰房、減會削費,嚴控“三公”支出,形成長效機制。總之,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加上一把牢實的鎖,把鑰匙交給人民,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