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基礎建設,主要資源,民俗文化,山水風物,黔中砥柱,烏江睡美人,潮砥鎮古墓,潮砥灘,埋鞋溪,小溪河,文筆峰觀音閣,絞關站,神仙洞,文昌宮,劉氏老宅,號軍遺址,特色產品,潮砥扣肉,潮砥醬,潮砥烏江魚,安全生產,名特優新,下轄村落,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潮砥鎮原屬潮砥區,1992年10月“建並撤”後,將原潮砥、
小溪、
楠木三個鄉合併為現在的潮砥鎮。全鎮轄17個村和1個居委會,191個村民組,6083戶,人口238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7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O.1%。
現有耕地面積12895.67畝,其中田10993.3畝,有林地1O.251平方公里,草地15.481平方公里,水域2.583平方公里。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7569.1萬元,鄉鎮企業產值1605萬元,財政收入164萬元。糧食產量10762噸,人均占有糧食452公斤,人均純收入1272元。
基礎建設
現有14個村通公路,潮砥至長堡沿江公路正在修建當中,覆蓋我鎮7個村,總里程22KM。村村用上了電,2002年10個村實現了農村低壓線路改造,全鎮電視覆蓋率65%以上。1997年開通了程控電話,現有電話580門以上。2001年8月開通了行動電話,現有行動電話300部以上。
主要資源
潮砥鎮水資源十分豐富,水上交通較為發達。烏江盛產名貴魚種——
鰱魚。小溪河岸建有兩座發電站,年發電量160萬千瓦,投資1.3億元的白水泉電站也正在我鎮實施。沿河兩岸均為優良壩田,有提灌站和水輪泵站7座,灌溉面積1800餘畝,水稻生產年年豐收,素有“魚米之鄉”之美稱。
潮砥鎮人文景觀獨特,可開發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為明代文人田秋手跡——“黔中砥柱”摩崖石刻。潮砥八景“青龍嘯月、白虎含煙、金魚射水、玉鯉懸崖、將軍曬肚、老叟觀星、文筆傳聲、峭壁禪房”聲名遠揚。
潮砥集鎮坐落在烏江之濱、小溪河岸,集鎮總面積3.85平方公里,轄1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村民委員會,集鎮人口195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7人。轄區內鄉鎮企業4個,行政事業單位35個,現有職工148人(除教育部門)。有主要街道4條,逢農業三、八趕場,平均趕場人數在2000人以上,農忙時節也有1000人左右,街上居民家家戶戶做生意,現有個體工商戶142戶。
民俗文化
潮砥鎮志
《潮砥鎮志》是德江縣乃至地區的首部鄉鎮志,其雛形經過7個月精心編撰已經形成,編撰該志的主要原因及主要目的包括:
一是基於潮砥地處烏江沿岸,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人民勤勞善良,民風古樸,人傑地靈,是境內烏江文化的代表,通過修志,把幾千年來積澱的烏江文化彰顯出來,對下一步打造烏江特色地域文化將起到良好的推介作用。
二是歷史延續到今天,境內還沒有一部鄉鎮志,潮砥至今也沒有一部準確記載潮砥歷史的文獻典籍可以觀古通今。
三是通過調查核實,把一些模糊的、含糊不清的史實弄清楚,給後人一個準確、清楚、明白的交代。
四是給子孫留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使之成為有“存史、資政、教化”功能的鄉土教材。
會上,《潮砥鎮志》執行主編夏國清就編修《潮砥鎮志》一書的準則、《潮砥鎮志》一書的章節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並對《潮砥鎮志》社會調查資料的具體調查內容和方法與參會人員進行了詳細溝通。
山水風物
黔中砥柱
“黔中砥柱”
摩崖石刻如今是
田秋先生留下的唯一手跡。它被省政府立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今清晰可見。到潮砥不觀摩“黔中砥柱”等於沒有到過潮砥,這塊摩崖石刻成了潮砥的標誌。
“黔中砥柱”四個大字,每字約0.3平方米,其前後有豎書小字題款,每字5厘米,前款為“甲申歲孟春月吉旦”,落款為“西麓田秋題”。四周刻一條長方形單線框線,字型全系楷書,拙樸蒼勁,
沙沱電站的竣工啟用,將淹沒集鎮、淹沒這塊摩崖石刻。省政府文物保護單位將來實施切割搬遷,搬遷到我們政府成立的新址文物展覽館,跟我們的烏江奇石,《潮砥鎮志》等一起,存放在這個展覽館,迎接四方朋友關注的目光。
烏江睡美人
站在塔坪碼頭往東方仰望,可以看見潮砥一景。遠處的山巒起伏,構成一個美麗的圖案:一位美麗的女子,
五官清晰,腹部隆起,安靜地睡在高山頂上。書名叫“烏江睡佛”。當地人卻喜歡親切地稱為“睡美人”。
潮砥鎮古墓
該古墓位於官宅村,是村民張某某在挖掘房屋基礎時發現的。據了解,這個古墓墓室寬約1.5米、深3米餘,比普通的墓室深些,墓頂架有橫樑,墓內沒有發現遺物,沒有發現遺體骨架,僅留存有主人的肋骨數節。墓前兩旁各有一根石頭柱子,上面雕刻有“永享富貴”等繁體字樣;兩塊石板作門,並雕刻有圖案。
在門前出土了兩個明朝時期的瓷碗,據其花紋、圖案考證,瓷碗系明朝時期流行的瓷碗,估計為其後人瞻仰時上香、盛裝祭祀物品所用。這一帶共分布著100多座宋明清時代具有考究價值的古墓群,其中桶井鄉明墓群分布共10多座,面積100平方米,墓室以2個至4個為多,用石板砌築。長堡鄉大沙壩烏江兩岸有20多座,其中墓中出土一塊墓誌可見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等內容。
潮砥鎮官宅壩、青門、聯盟宋明墓群50多座,墓室用大石板砌築,有的墓葬墓門門楣、門柱兩側和後壁上有雕刻圖案,內容有二龍戲珠、捲雲花草等,有的墓室正中還有藻井,以兩個墓室最為常見,多系夫妻合葬。這些墓群的發掘,據初步推斷為
宋代古墓,距今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有望對研究德江乃至貴州烏江流域歷史、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資料。
但這些古墓群都處於正在修建中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西電東送”工程烏江沙沱水電站上游水域邊緣地帶,隨著該電站2011年建成,截流蓄水,水位上升,如不及時搶救和保護,相當部分古墓將沉沒江底。
潮砥灘
潮砥灘位於潮砥鎮一千米處,是烏江中下游最著名的險灘,以“雄、奇、險、峻”聞名遐邇。素有“潮回噴怒雷”十里相聞之稱,當年川鹽入黔在此並成了斷頭路。現雖被炸平,整治交通,但依然雄偉壯觀。
江水由狹窄處突然奔流而下,經過億萬年濤濤江水的沖刷洗禮,造就了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天然金色沙灘。夏日,赤腳走在沙水相連,沙質沽淨的軟綿綿的沙灘上,波濤一浪接一浪地向你撲來,可感受到烏江水的親吻。
埋鞋溪
埋鞋溪位於潮砥灘上游附近,是烏江岸上的一道奇觀,兩岸山嶺高聳,綿延起伏。只見溪水從兩山壁間數百仞高的溝壑中破石曲折而下,越過十九級高寬不等的陡壁,直瀉烏水,而形成一道十九個奇特的瀑布群。銀瀑飛灑,層層疊掛,濺起一槽串串乳霧,層層漫舞,猶如珍珠散落。
小溪河
小溪河在潮砥鎮與烏江匯合,河流流量很大,沿岸風光秀麗,良田千畝。小溪河發源於
梵淨山麓,經印江流進潮砥境內。
文筆峰觀音閣
潮砥灘東岸的半山腰有一洞,後建一廟,為觀音閣。常有人去朝拜,香火很盛。其歷史悠久,雄奇險峻,遠近聞名,是著名的佛教古蹟。
絞關站
潮砥灘上的絞關站遺址,位於灘上游右側500米處,遺址有兩處,一處在江邊,一處坐落在陡峭的半山壁。由於1959年烏江航道第三工程隊將潮砥灘心巨石炸除後,輸通了航道,然而因灘陡水急,上水船隻根本無法直上,故依山傍水而建了江邊絞關站。江邊的絞關站,依外凸江心的的山岩而建,分上下層,呈環形狀,四周寬丈許。
峭壁上的絞台是專為漲水時絞關用的,始建於1972年,象一座懸空而掛的長廓,依峭壁而建,垂直江面150餘米。此絞關台採用磚石砌就,土瓦蓋頂,至今保存完好,右側有一垛口,當年絞關用的鋼絲繩就從這裡通過,絞關工作人員利用大功率發動機將船隻拖扯上灘.
神仙洞
在潮砥新華村,歷史悠久,為
喀斯特溶洞。洞內千奇百怪,有後人鑄造的菩薩,當地的人們都有傳說,每年的6月19都會去神仙洞朝拜,以求家人平安、發財致富。
文昌宮
文昌塔位於新華村紅羅壩,矗立在小溪河岸邊。小時候經常來這裡玩,下河游泳或者捉魚。文昌塔始建於清朝
乾隆年間,久經日曬雨淋,塔頂已經坍塌。
塔亭高13餘米,呈六角形四層,現已呈破舊衰敗之狀。第1層用的方方整整的料石制砌而成,中部刻有“罐中栽花”、“神兵執器”、“野鹿含花”、“鷺鷥叼魚”等美麗的圖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2至4層均用薄薄的盒子磚砌成,開有6個梅花窗。第2層正面壁有一道小圓門,門上橫額為“忠孝聖神”,左聯為“此地合鐘靈佇見天開文運”,右聯為“有光皆射斗欣看瑞應昌期”。內間正牆和左右壁均繪有6朵空中飄遊著的祥雲。第3層正面書有“文昌宮”3個大字,也有一副對聯:“鳳閣流丹萬丈文光懸斗宿,鰲峰聳翠一天雲氣會風雲”。第4層六角鑲有翹檐,每個翹檐有1個“萬”字,字型美觀大方,令人賞心悅目。宮頂尖頂已缺,此宮碑記已損,尚存碑腳。
劉氏老宅
潮砥劉家灣有一老屋,劉氏所居,始建於清朝
光緒年間。典型的土家族木構建築,房屋寬大,共五間。門、窗、壁、梁各有特色。歷經一百多年風雨不改色。除正房外,還有三棟稍小的木房圍成一個四合院,整個建築獨具民族特色。
號軍遺址
位於潮砥鎮,分兩處,一是在坳上,二是在圈子坪。
坳上遺址高千餘米,寬600餘米,長800餘米,清鹹同年間潮砥號軍據此與清軍抗戰八年多。今山上僅存有石砌城牆、石卡門、烽火台、練兵場、點將台等遺址。
圈子坪號軍遺址號軍營盤高600餘米,長1公里,寬600餘米,鹹同年間號軍據此修築營盤、城牆、石卡等軍事建築,與清軍開展武裝鬥爭達八年之久。現存城牆、石卡等遺址。
特色產品
潮砥扣肉
原料:芝麻、五花肉,簡稱,芝麻扣;肥而不膩,入口即化,那種感覺多讓人滿足啊!
潮砥醬
油鹽柴米醬醋茶,醬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品,而且在全國各地都有,做法上也是各有不同,但是說起風味口感的話,那么就各有特色的。潮砥醬系列因其選料要求高,採用純天然無公害小麥或胡豆,經過複雜的翻曬過程所以風味特,適宜絕大多數人口味,而曬醬的人又太少,多數灑醬的家庭也就是只曬三五十斤自己家庭享用,而不進入市場。
潮砥烏江魚
世人知道烏江,可能還是從紅軍“突破烏江天險”開始。然而,這條發源於貴州,經四川流入長江的大河,
最著名的莫過於烏江魚了,自古以來,烏江兩岸的人們由於經常捕食,漸形成了烏江魚獨特的食用方法:將烏江魚切片,以食油,辣椒,姜蒜等多種佐料泡製,使之具有鮮、香、嫩、滑等特點,一時間烏江魚食者甚眾。
烏江活魚是以魚為主要菜品的魚專家,由於採用的魚類品種較多,開發出的味型多樣(有酸湯,清湯,微辣,中辣,劇麻辣等),以很受顧客的歡迎,味道純正,地道,魚是當著顧客的面宰殺,打片,成菜具有“滑,嫩,鮮,香”的特點。烹製烏江鯰魚有個講究,須與當地用滷水點制的豆腐一起燉,這樣不敗魚味,反提魚鮮。至於啥原因,他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反正這種做法是祖上傳下來的,一直沿用至今,頗受歡迎。
“露天餐廳”的視野極為開闊,舉目遠眺,群山逶迤,層巒疊嶂。清澈的烏江浩蕩東流,湛藍如洗的碧空中白雲漂浮,清新和煦的山風輕輕拂面,凌空飛架的大橋雄偉壯觀,……人在異鄉旅途,眼裡觀賞的是壯美秀麗的自然風光,嘴裡吃的是當地久負盛名的風味美食,既飽眼福,又飽口福,一舉兩得,甚為愜意,其品位、情趣與氛圍遠遠勝過豪華飯店雅間裡的八碟八碗之類。真可謂美景美味醉遊人,“火鍋邊上笑春風”。
烏江魚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烏江魚是很有特色的,烏江魚以鰱魚、草魚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煮菜為主,口味屬於香辣,出自德江縣境內潮砥鎮。
安全生產
今年來,德江縣潮砥鎮緊扣“抓安全生產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社會穩定”這一主線,圍繞“讓組織、民眾、幹部、家庭”滿意工作目標,強化“一徹底二建立三一律”,構築安全生產防護網,全鎮安全生產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一徹底。是指各部門通力協助,形成合力,在交通、消防、食品、航運、礦山等涉及安全生產領域開展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治。組織人員定時或不定時到村(社區)、學校、建築工地等處為大家普及防雷、防電、防汛航運安全防護知識,做到安全生產領域全覆蓋,確保全全生產隱患得到提前發現、及早防範、限時整治,徹底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建立。是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機制。今年來,全鎮完善了安全生產工作和監督管理機制,安全生產工作逐步由被動管理向主動應對轉變,由單一分散化管理向全方位聯合常態化管理,在輿論宣傳、定期檢查、隨時抽查、人員管理、資料上報和管理、特重大事故應急機制等方面做到了層層分解任務、層層分解責任,實現了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時段都有人抓、有人管,逐步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一律。是指在全鎮排查出來的“三無”人員一律進行打擊,實行拘留處理,絕不留情;對部分民眾故意製造安全事故、幹部存在瀆職、失職,對發現安全隱患不上報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對在安全生產過程不按規定操作的企業、單位或個人一律按法律法規進行處罰,絕不手軟;對企業、單位和個人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排查出存在隱患問題不及時落實整改措施的一律作停工處理,直到落實整改措施後方可進行生產。
青草大曲
原料介紹:
大麯酒,以大曲為糖化發酵劑,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曲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麯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曲釀成。
營養分析:
葡萄酒含有糖、醇類、有機酸、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對人體發育有不同的補益。
葡萄酒是唯一的鹼性酒精性飲品,可以中和現代人每天吃下的大魚大肉以及米麵類酸性食物,降低血中的不良膽固醇,促進消化。
葡萄酒中含有抗氧化成分和豐富的酚類化合物,可防 止動脈硬化和血小板凝結,保護並維持心腦血管各級組織訴正常生理機能,起到保護心臟、防止中風的作用。
飲用葡萄酒對女性有很好的美容養顏的功效,可養氣活血,使皮膚富有彈性。
葡萄皮中含有白藜蘆醇,其抗癌性能在數百種人類常食的植物中最好。這種成分可以防止正常細胞癌變,並能抑制癌細胞的擴散。紅葡萄酒正是由葡萄全果釀製的,故是預防癌症的佳品。
釀造方法:
大麯酒的釀造分為清渣和續渣兩種方法,汾香型酒(清香型酒)大多採用清渣法生產,而瀘香型酒(濃香型酒)和茅香型酒(醬香型酒)則採用續渣法生產。
根據生產中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餾時的配料不同,又可分為清蒸清渣、清蒸續渣、混蒸續渣等工藝,這些工藝方法的選用,則要根據自己所生產產品的香型和風格來決定。
名特優新
烏江奇石
在“品賞石·迎世博”中國國際賞石精品博覽會上,德江縣張羽龍先生收藏的烏江奇石“開放的四川”榮獲“迎世博極品石”,稱號,並亮相2010年世博會中國主題館,成為近年來德江建構“奇石經濟”中最為出彩的一筆。
流經德江潮砥至長堡段的烏江河床不深,七八年前,當外地人到此打撈石頭然後好價錢賣出的秘密被發現後,烏江奇石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被全國石界廣泛關注,被譽為“皇后石”、“貴州驕傲”。隨著賞石、玩石熱的興起,“奇石經濟”在德江迅速發展起來。
潮砥鎮的潮砥、石板,共和鄉姜家渡,長堡鄉長堡等沿江村寨,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都堆放著笨重的石頭,男人們將石頭整理成堆,女人們用水和鹽酸認真的刷洗,不時有外來人在旁駐足觀看。38歲的村民張玉峰自2005年返鄉開始潛水撈石,每年收入10多萬元。村子裡一些專搞運輸的“棒棒軍”,他們僅僅幫別人從河裡開採到或購買到的石頭,搬運到村子裡或沿江公路上,一天下來,也能掙個一兩百元。
據當地人介紹,自2005年春季烏江奇石正式上市以來,產地經歷了人工尋找、手工挖掘、人工潛水打撈和機械化大規模開採。幾年間,德江縣烏江沿岸的村子裡已有上千戶人家從石頭中嘗到了甜頭。許多村還建立起了“奇石協會”,村民們通過協會對奇石進行規範管理,統一出售。
2006年,德江縣政府在縣城區建起了“烏江奇石一條街”,讓烏江奇石真正登上了縣域經濟文化中心的舞台。在奇石街經營烏江奇石的經營戶每年每戶可獲1000元的門面租賃補助,且3年內不上繳稅金,現已發展了經營戶12戶,他們有的產銷一體,有的專門收購良石再進行二次銷售。經營“五洲奇石莊”的王順珍告訴記者,2008年,在她家銷售的奇石中,有一塊就賣了4.8萬元,“一年賺個20萬元很輕鬆。”
為配合奇石的門面經濟,來自浙江的木匠王建平抓住商機,在奇石街安營紮寨,專門為賣家和玩家加工特製配套的奇石底座,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目前,奇石街已有2家店鋪專門製作底座,生意紅火。
近幾年來,德江縣把“烏江奇石之鄉”作為縣域經濟名片來著力打造,建設“奇石經濟”。據統計,目前,德江農民僅靠出售烏江奇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就有60多戶,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600多戶,僅烏江奇石一年給德江農民帶來的純收入高達2000多萬元。
豐富的奇石資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使德江縣的“奇石經濟”煥發勃勃生機。據有關專家預測,德江烏江河段可開採奇石價值至少在9000萬元以上。目前,展示德江形象、推介德江文化的烏江奇石博物館正在籌建當中。(高應清)
德江“烏江奇石”以形、色、質、紋、圖五種特徵多次在國際奇石博覽會上獲得金牌,倍受國內外賞石者的青睞,已大量銷往美國、韓國、日本、印尼、新加坡和緬甸等國家,在國內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廣西、福建、山東、湖北、重慶和四川等省市和本省各地州市。
下轄村落
地圖信息
地址:銅仁市德江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