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緣青蟹(潮汕赤蟹)

鋸緣青蟹

潮汕赤蟹一般指本詞條

鋸緣青蟹(學名:Scylla serrata)是梭子蟹科、青蟹屬甲殼類動物。頭胸甲卵圓形,背面隆起而光滑,因體色青綠而得名。頭胸甲的胃、心區有一個明顯的“H”形凹痕,胃區有一細而中斷的橫行顆粒隆起,前側緣短於後側緣,具9枚等大的齒。額分4齒,內眼窩齒大於額齒。螯足粗壯,稍不對稱,長節的前緣有3刺,後緣有2刺;掌膨腫,兩指內緣有鈍齒。前3對步足指節邊緣有刷狀毛、末對步足的指、掌節扁平呈槳狀,善於游泳。雄性腹部呈寬三角形,雌性腹部呈圓形。

鋸緣青蟹棲息於淺海及潮間帶(即漲溯淹沒,退潮乾露的灘涂),多棲息在泥沙底質和有海草而低凹、退潮後還有水的地方,以及紅樹的根基附近和淺海岩礁石洞或有其他掩蔽物的地方。食物組成中以軟體動物和小型甲殼動物為主,也常以灘涂蠕蟲為食,也食小魚、小蝦,有時在胃中也有發現植物的莖葉碎片。廣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鋸緣青蟹
  • 拉丁學名:Scylla serrata
  • 別稱:青蟹、黃甲蟹、蝤蛑(yóu móu)、蟳、花腳蟳、膏蟹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甲殼動物亞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梭子蟹科
  • 亞科:梭子蟹亞科
  • :青蟹屬
  • :鋸緣青蟹
  • 亞種:無 
  • 英文名稱:giant mud crab
  • 命名者及年代:P. Forskål,1775 
  • 同義學名:Lupa lobifrons H. Milne Edwards,1834
  • 同義學名:Scylla tranquebarica var. oceanica Dana,1852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溞狀幼體,大眼幼體,成蟹,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活動,食性,適應性,蛻殼生長,自切再生,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交配特點,產卵條件,幼體發育,養殖技術,蟹場選擇,蟹池建造,蟹苗捕撈,種苗放養,投餌技術,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穫運輸,主要價值,經濟價值,食用價值,營養價值,藥用價值,

動物學史

鋸緣青蟹因其頭胸甲背為青綠色、前側緣的側齒狀似鋸齒而得名。

形態特徵

溞狀幼體

溞狀幼體呈三角形,分為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具額棘、背棘各一根,側棘一對。腹部具刺。棘刺有增強浮游的作用。

大眼幼體

大眼幼體頭胸甲長8.2毫米,頭胸甲寬1.8毫米,腹長1.5毫米。身體背腹較扁,體形似蟹,惟其腹部尚未彎貼在頭胸甲下面。具5對發達的腹肢,為游泳器官。此時為浮游生活至底棲生活的過渡類型。大幼眼體有一對大大的複眼,著生在露出眼窩外面的長長的眼柄末端。

成蟹

鋸緣青蟹全體分頭胸部腹部,頭胸部完全癒合,腹部極其退化,並折伏於頭胸部腹面胸板內的腹溝中。
  • 頭胸部
鋸緣青蟹的頭胸部寬大,背載上一個大的頭胸甲。頭胸甲背面呈青綠色,腹面呈灰白色。整體略近橫擺的橢圓形。整個甲殼由幾丁質和鈣質組成,保護體軀內部的柔軟組織。頭胸甲前緣正中是它的額部,額部前方有6個齒突,稱作額齒。額的下面為口框部份的口器,口器是由6對雙肢型附肢組成,即1對大顎,1對第一小顎,1對第二小題,3對顎足,自里向外按次層疊排列,好象是6道屏門,食物必須通過這6道門才能進入食道。大顎的內肢發達,成臼齒狀。小顎為薄片狀。第一顎足有一橈片,能獨立運動。在額部六個齒突的兩鍘具有一對帶眼柄的複眼,其眼柄活動範圍較大,能左右擺動,平時多橫臥在眼窩裡,受驚時則豎立起來,讓複眼露在外面。在複眼內側有大小觸角各一對。小觸角為雙肢型,在觸角的基部有一排泄孔,用來排除尿液。在眼窩的兩側前緣各具有9個齒突,稱作側齒。兩端第九個齒突尖向上鈍斜,不似梭子蟹那么左右橫向而尖利。鋸緣青蟹在頭胸申與胸背甲間列有5對附肢,橫向兩側伸張。第一對特彆強大,彌作螯足,掌節特別大,沒有絨毛,整足的指節內有鋸齒。第二、三、四對附肢各是末節尖端的爪狀步足,用作步行。最後一對附肢扁平屈折如槳葉狀,前後緣上長有剛毛,稱作游泳足。
鰲足鰲足
  • 腹部
鋸緣青蟹的腹部扁平,俗稱蟹臍,共分7節,由後彎向前方,緊靠在頭胸部的背面。蟹臍於胸飯的腹溝上。蟹臍的形狀雌雄有別,雄蟹狹長,呈三角形,俗稱“尖臍;雌蟹寬扁,呈鈍圓形,俗稱“圓臍”,這是從外部區分鋸緣青蟹雌雄性別的最明顯標誌。
腹部腹部
鋸緣青蟹的腹部附著有腹肢,其數目和形狀因鋸緣青蟹的性別不同而有差異。雄蟹腹肢退化,只有由鈣質組成的尖細附肢2對,著生在第一、二腹節上。每個腹肢只有內肢,已轉化為交接器,作交配時輸精之用。雌蟹的腹部內側有腹肢4對,均為雙肢型,分內肢和外肢,上長有剛毛,以便產卵時附著卵子,成為生殖器官的一部份。雌蟹有兩個生殖孔,位於第三對步足基部相對的腹溝中間。

棲息環境

鋸緣青蟹棲息於淺海及潮間帶(即漲溯淹沒,退潮乾露的灘涂),多棲息在泥沙底質和有海草而低凹、退潮後還有水的地方,以及紅樹的根基附近和淺海岩礁石洞或有其他掩蔽物的地方。
鋸緣青蟹對鹽度的適應範圍較廣,能在鹽度5-32‰的海水中生長,最適鹽度為12-16‰。鋸緣青蟹分布的海區不同,對水溫的適應範圍也有差異,在中國上海、江蘇沿海及廣東北部沿海,鋸緣青蟹生長的最適宜水溫為18-25℃;在中國廣西沿海,鋸緣青蟹在水溫18-30℃時生長正常,最適水溫為20-26℃。

生活習性

活動

鋸緣青蟹為灘棲游泳蟹類,生活在潮間帶泥灘或泥沙質的灘涂上,喜停留在灘涂水窪之處及岩石縫等處。白天多穴居,夜間四處覓食。尤其是在漲潮的夜晚顯得更為活躍,由於它的眼晴和觸角感覺靈敏,故夜間活動自如;夏天鋸緣青蟹活動更為頻繁,低潮水淺時多潛伏泥底以避暑熱,有時可見成群鋸緣青蟹在乾熱時用步足撐起體軀離開溫度高的灘面乘涼;冬季活動較少,天氣寒冷時在低潮淺附近掘穴過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隨個體大小及潮區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區穴洞有時可達1米以上。鋸緣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對步足頻頻划動向左、右前方前進,但多數情況下隨流而動,受驚或遇障礙可迅速後退,在灘面上側以步足爬行,感覺靈敏,行動自如。

食性

鋸緣青蟹食性很雜,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物組成中以軟體動物和小型甲殼動物為主,胃含物中經常出現雙殼類的殼緣,絞合部殘片,腹足類的厴,殘缺的螺軸,方蟹類的殘肢和頭胸甲碎片。鋸緣青蟹也常以灘涂蠕蟲為食,也食小魚、小蝦,有時在胃中也有發現植物的莖葉碎片。
人工養殖的鋸緣青蟹,對餌料無嚴格的選擇,小雜魚、蝦、小型貝類(藍蛤、尋氏肌蛤、河蜆、螄螺等)、豆餅、花生餅均可為食。鋸緣青蟹有同類互相殘殺的習性,常捕食剛脫殼的軟殼蟹。

適應性

鋸緣青蟹在15℃以下時,生長明顯減慢,水溫降至7-8.5℃時,停止攝食與活動,進入休眠與穴居狀態。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雌蟹開始產卵,幼蟹頻頻脫殼長大,水溫升至37℃以上時,鋸緣青蟹不攝食,水溫升至39℃時,鋸緣青蟹背甲出現灰紅斑點,身體逐漸衰老死亡。
鋸緣青蟹難以適應鹽度的劇烈變動,鹽度突變會引起“紅芒”和“白芒”兩種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節,由於短時間內突發大雨或連續的降雨,人工養殖池鹽度突變,使鋸緣青蟹死亡率增高。
鋸緣青蟹耐乾能力較強,離水後只要鰓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鰓絲濕潤,便可存活數天或數十天。

蛻殼生長

鋸緣青蟹在一生中要經多次蛻殼,蛻殼後體軀才能增大。每蛻一次殼,甲殼可增長0.3-1.0厘米、寬0.4-1.2厘米,體重可增加約50克左右(指體重達100克以上者),因身體強弱而有所差異。
蛻殼情況蛻殼情況
在中國廣西沿海鋸緣青蟹蛻殼多在4-6月和9-11月,一般多在大潮期的晚間或早晨進行。先在體腔內分泌許多粘液(起潤滑作用),然後軟甲殼和原甲殼分離。蛻殼時身體肌肉不斷收縮,由背甲後緣先起蛻,然後遍及整個軀體,最後蛻的是螯足。蟹蛻殼時呼吸非常急促,需要氧氣特別多,在水流暢通的地方,每次蛻殼需10-15分鐘,若受驚擾就會延長蛻殼時間,甚至蛻不出殼而死亡。剛蛻殼的蟹體軀十分柔軟,能吸收大量水分使個體顯著增大,但無游泳能力,須橫臥水底2-3小時後才恢復常態,6-7小時後甲殼逐漸變硬,經8-4天才完全硬化。
幼蟹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內大約每隔3-4天蛻殼一次,以後蛻殼間隔時間逐漸延長。2月齡以上的蟹,需隔1個多月才蛻殼一次。在水溫18-31.5℃時,從第一期的幼蟹發育到第十期的幼蟹需經123天左右,此時,第十期幼蟹背甲的寬度為原來的12倍。據中國廣西養殖實踐,100克以下的幼蟹,蛻殼一次,體重可比蛻殼前增加一倍左右;100克以上的幼蟹,蛻殼後體重可達250克以上;255克的蟹蛻殼後,體重可達650克左右。但在不同季節,鋸緣青蟹蛻殼後體重的增長也不同,般秋季比春季增長率高。50克以下的幼蟹養殖5個月左右,體重可達200克以上;50-100克的養殖4個月左右,體重可達250克以上100-150克的養殖8個月左右,體重可達300克以上。

自切再生

鋸緣青蟹的附肢在受到強烈刺激或機械損傷時會自行斷落,稱為自切。自切有一定的位置,即在附肢基節與座節之間的關節處,自切後又可以在此處復生新足,但要經過幾次蛻殼後才能完成。復生的新附肢同樣具有齒、突、刺,但比原來的附肢細小。

分布範圍

鋸緣青蟹廣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包括中國東南沿海、日本、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夏威夷、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非洲東南部。
鋸緣青蟹分布圖鋸緣青蟹分布圖

繁殖方式

交配特點

鋸緣青蟹的繁殖季節各地有所不同,在中國廣西和廣東,其繁殖時間在每年8-5月和8-10月間,尤以3-4月較盛;在廈門地區8-10月是青蟹繁殖季節;浙江、江蘇等地的青蟹交配多在10月;但在室內水泥池中飼養,除12月至翌年2月外(因水溫低),其他時間都能交配和繁殖。
當雌蟹性成熟,在生殖蛻殼前的1-7天左右,通常有一隻雄蟹守候在旁,待雌蟹新殼稍硬,約經一天后,雄蟹立即進行交配。交配時,雄蟹掀翻雌蟹,使雎蟹胸板朝天,腹部的兩個生殖孔露出,雄蟹即將交配器插入其中,把精子送到騅蟹的納精囊中貯藏起來。交配時間短則10小時以上,長則需3-4天,一般連續1-2天。交配後,雄蟹仍在旁看守直到雄蟹的甲殼完全硬化才離去。

產卵條件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交配後的雌蟹經30-40天卵巢逐漸發育成熟,在水溫20-30℃、水比重1.016-1.022的條件下即可進行產卵。成熟的卵子經過輸卵管至納精囊與精子結合受精後,從生殖孔排出體外,雌蟹則利用腹臍和腹肢的不斷擺動,把產出的卵子洗淨並粘附在腹肢的剛毛上。產卵量的多少與鋸緣青蟹個體大小有關,個體大的產卵量多,個體小的產卵量少。一般每隻雌蟹的產卵量約200萬粒左右,但能附著在腹肢上的只有35-50%,其原因可能與鹽度、水溫、底質等因素有關,特別是與鋸緣青蟹的產卵粘附方式有關。因親蟹產卵時,先將卵產於地上,然後才將卵粘附在腹肢上,這樣在產卵和粘附過程中,有一部分卵已被埋入泥沙中而不能粘附起來。若是在水泥池中產卵,粘附率可達95%以上。另外雄蟹剛產完卵時,若受驚或受敢害侵襲,會棄卵逃走。因此,鋸緣青蟹多在夜間產卵,一般在晚上22時至早晨4時進行。

幼體發育

孵出的幼體共分2個階段:即溞狀幼體期及大眼幼體期。共需蛻皮變態6次。在水溫15-20℃時,約需30-35日才能孵化成為與成體相似的幼蟹;而在水溫25-29℃時,僅需28-24日就可孵化成幼蟹。此間從第一溞狀幼體到第五溞狀幼體要蛻皮變態5次,需時16-17日才能變成大眼幼體;然後再需6-7天時間,經過1次蛻皮以後變成幼蟹。

養殖技術

蟹場選擇

位置:蟹池應選在風浪平靜的內灣、港汊、魚溫和河口沿岸等地,地勢高低適宜,位置在中潮線以下,在小潮時也便於注排水。不宜建在高潮線或低潮線上。
底質:蟹池底質要求沙泥底,尤以沙多泥少為宜,這樣可使池水容易澄清,且在夏天不太熱,冬天又適宜鋸緣青蟹潛伏。黑色腐殖土的地方不宜建蟹池。因為池底是鋸緣青蟹活動的場所,特別在夏天低潮時由於有機質分解,加上鋸緣青蟹的活動,不僅會使水色混濁,水質變壞,甚至導致鋸緣青蟹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在選擇底質時還要注意保證養殖池不漏水,選用土質可使築壩堅固,不易被潮水沖塌,保水力強。
水質:水質好壞是養殖鋸緣青蟹的重要條件之一,建造蟹池必須選擇四周海水無工業廢水或農藥的污染,特別是無化工廠或油脂類工廠的灘涂,以免污水造成蟹中毒死亡。另外要注意成、淡水源充足,注水方便,能及時調節池水的比重。建池地點及其附近的pH值(酸鹼度)應當在6.8-8.5之間,海水比重為1.008-1.020之間(1.010-1.015為最佳)即鹽度在10-26‰之間(以18-20‰為最佳)。
餌料資源:鋸緣青蟹的生長發育、雌蟹的卵巢催熟與雄蟹的長肉育肥都取決於餌料的數量和質量。鋸緣青蟹的最佳餌料是紅肉藍蛤,紅肉藍蛤的殼薄易吃,投餵時不必搗碎;而且適應蟹池內的海水比重,投下養蟹池後尚能存活幾天不死,使鋸緣青蟹能連續吃到鮮活餌料,促進其生長發育。此外,紅肉藍蛤是群集性貝類,可進行人工養殖,產量多。全年四季,均易於捕撈,價格便宜,成本較低。其它餌料如釘螺、雜蛤、小雜魚箏也可,但數量比紅肉藍蛤少。因此,建造養蟹池時,應考慮當地或附近是否有充足的餌料資源。

蟹池建造

  • 建池方式
中國廣東潮汕地區建造蟹池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塭內挖地建池,二是海灘圍壩建池。塭內挖地建池是利用大圍塭內靠近海堤攔水閘邊而且地勢較高的灘除,用挖出的灘詭圍築堤埂而成養蟹池。這種池一般保水性能好,堤埂不必那么高大,利用現成的大攔水閘進行間接排注水,因此比較省工省力,投資較少。
鋸緣青蟹(潮汕赤蟹)
海灘圍壩建池是在地勢低洼的灘面上圍壩建設蟹池。這種池的堤壩必須高大堅固,外砌石頭,才抵抗合風的侵襲和海潮海浪的衝擊,在圍壩的同時要考慮建設水閘和運送餌料的道路,壩面要寬坦,因此投資較多。建選養蟹池面積不宜過大,養成池一般為2-3畝,最大不超過千畝。育肥池以1-2畝為宜,最大不超過2畝。因自然捕撈的種苗規格和質量各不相同,蟹體軀肥滿的時間也不一致,必須分池飼養。蟹池面積過大會浪費水面,收蟹時比較困難,池間管理也不容易,而且往往由於淡季時種苗來源不足而不能充分利用其水面。
蟹池和構造可分單塘式和雙塘式兩種,一池設一個閘門的稱單塘;二池相靠設三個閘門,其中一個閘門互通的叫雙塘。雙塘式比單塘式優越,當其中一個池塘的水質惡化時,可打開互通的閘門,及時採取搶救措施。
  • 修築堤壩
堤壩的修築應根據建池方式而定。屬於海灘圍壩建池的迎海大壩,頂寬度3-4米,壩高應超出當地歷年最高潮位1米。迎海面需用石塊漿砌護坡,坡度1:2-1:3。屬於塭內挖池建池的堤埂,其堤面寬度和高度可根據挖池深度而靈活掌握。堤埂建好後可在兩面種裁耐鹽鹼性的植物或鋪上草皮。如屬沙多泥少、粘性不大的土質,蟹池的堤埂可考慮用石塊漿砌。無論哪種建築形式,其堤壩必須牢固,且具有蓄水和防逃作用。為了防止鋸緣青蟹逃走,蟹池四周的堤基要鋪設竹籬。如果池內四周是用石塊砌成垂直的池岸,石隙用水泥漿勾縫的,則可採用壓箔法防逃,即用50-60厘米長的竹片編成一塊長竹籬,將竹箔壓泥20厘米,伸出30-40厘米成“T”形。如果蟹池是泥堤的,鋪設竹箔則有兩種辦法,一是壓箱(方法同上),二是在池堤內側與堤身垂直的四周圍插80厘米長的竹籬,並以小木樁等距離固定,同時在蟹池堤邊四周鋪上一層粗沙,厚度80-50厘米,用夯壓實,可防止鋸緣青蟹挖洞穴居。否則池堤會漸漸被挖成深洞,造成漏水或陷堤。
  • 閘門設施
養蟹池的閘門一般是一池建一個,進排水共用。當漲潮時閘外的水位高於池內水位時,可打開閘門進水調節水質;當退潮時閘外的水位低於閘內水位時,可打開閘門把池內污水排出海灘。因此閘門應建於底質堅實、流水暢通的地點。閘底要低於池內最深處或與池底中央成水平線,便以清塘時把池水排淨。
閘門由石塊和水泥漿砌成,務求堅固;尤其是外閘門,更要經得起強颱風的侵襲。在閘門內外閘口兩側要豎立4條石柱,兩柱相對的一面中間鑿成深5厘米、寬8-4厘米的槽溝。在堤外閘口的槽溝作為裝插閘門開關術板之用,在堤內閘門的槽溝作為裝插竹籬((防止開閘時鋸緣青蟹逃走)之用。竹籬要選用質地堅硬、大小均勻、兩端直勢的竹子編成,竹間距離1-1.5厘米,為使流水暢通,竹籬要編得堅固,免致被鋸緣青蟹的鰲足鉗斷。閘孔的大小要根據養蟹池的面積而定。4畝左右的蟹池,閘門可建0.7米×1.5米;2.5-8畝的蟹池,閘門可建0.7×1.2米。閘門的長度與堤的底寬相同。閘口兩端築成八字形,有利於臧少進排水時的阻力。靠近堤內面的閘口兩側附近要各留存約8-4平方米的平台,便以捕撈。
雙塘式的閘門應建在兩塘間的共堤中間。建閘方法及閘.門規格與單塘式基本相同。此外如果養蟹池附近有農田和山坑淡水溝,在建閘時還要根據情況需要,設計並修建排洪溝和排酸水溝。
  • 池形及水深
養蟹池的池底可呈四方形或鍋形,四周稍淺,均勻向中間傾斜。水深以漲潮時能保持1.5-2米中間最深處可達8米,乾潮時能保持0.8-1.2米為宜,這樣便於鋸緣青蟹攝食和活動,以防止夏熱冬冷,影響鋸緣青蟹生長。

蟹苗捕撈

鋸緣青蟹養殖的苗種來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撈海區的大眼幼體(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種。
  • 捕撈大眼幼體
①蟹苗捕撈。鋸緣青蟹產卵於鹽度較高海區,孵化後的幼體變態成大眼幼體後逐漸移向河口和內灣稍低鹽度環境中棲息,此時即是苗汛季節。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撈方法大多採用定置網,推輯網和手抄網三種。各地根據潮流、風浪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用。
②蟹苗的鑑別。在捕撈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類的大眼幼體混雜,需要鑑別和挑選。
③幼蟹的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將天然海區捕撈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強化培育成幼蟹的過程。經培育的幼蟹,個體增大,抵抗力增強,養殖成活率較高。
  • 捕撈天然幼蟹
天然幼蟹,個體大小不一,要求捕撈幼蟹體質健壯,附肢完整,未受機械損傷和附著物少的青蟹,中國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發期在6-7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夏蟹可以在當年直接養成商品規格,秋蟹要經過越冬後才能養成商品規格。鋸緣青蟹捕後的露空時間要短,特別是夏季悶熱高溫的情況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氣溫在28℃以上時,不超過半天,25℃以下時也不要超過2天,從捕獲到放養時間越短越好。過長會引起死亡。
  • 鋸緣青蟹種苗質量鑑別與挑選
在當地海區自捕自養的蟹苗,因環境條件基本一致,露空時間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經長途運輸的種蟹,須經嚴格選擇,淘汰病殘蟹後方可放養,種苗挑選與鑑別的方法有:①選擇體質健壯的種蟹:健壯鋸緣青蟹苗的甲殼呈青綠色,十足齊全,軀體完整無損傷,感官反應靈敏,活動能力強,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傷殘,步足缺少不能超過3個,如果步足斷了一截或受傷,可把剩餘的足肢在基節與座節之間的關節處折斷,新的附肢會在短時間內再生出來,若不折除,殘肢會流掉大量體液而造成死亡。凡甲殼,腹部和附肢有異色(如深藍色、紅棕色、鐵鏽色等)受刺、鉤、曬傷的蟹苗質量差,以不選用為好;②無病:辨別病蟹可以從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澤來判斷,其肉色呈蔚藍色,肢體關節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彈性者為健康苗,如肌肉呈黃紅色或具白色斑點,肢體關節間肌肉下陷,無彈性,則不適宜用於養殖;③剔除蟹奴:有少數蟹苗的腹節內側基部寄生1個及多個蟹奴,蟹奴呈卵圓形,體質軟以吸取青蟹體內營養維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響正常生長和發育,故選擇時應及時將蟹奴剔除。

種苗放養

  • 放養時間
在中國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養鋸緣青蟹,但養成的時間長短與水溫、比重和餌料有密切關係,一般飼養時間為20-40天(指瘦蟹的飼養,下同),最快10多天就可收穫。在2-3月,鋸緣青蟹生殖腺發育最快,放養後18天即可收穫,4-5月需飼養20天,5月以後則需20多天才可收穫;7-9月間,由於天氣炎熱,水溫過高,蟹的生長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溫較低,要放養30-40天才能收穫。
  • 放養密度
鋸緣青蟹的放養密度,要根據季節、個體大小、餌料和蟹池等條件來定。若放養密度過大,因擁擠容易發生互相鉗斗的現象,引起傷亡。若放養密度太小,則浪費水體,影響效益。一般在水溫較高時,蟹的攝食量大,生長迅速。但在4-8月間,由於氣溫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溫、比重變化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養密度要適當減少,一般每平方米放養4.5隻左右。秋季以後至翌年的3月,水溫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養6-7.5隻為宜。中國台灣省是每平方米放養8隻。菲律賓是鋸緣青蟹與遮目魚混養,放養密度較疏,每平方米為0.35-2.5隻。上述的放養密度一般是指瘦成蟹,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別是僅有25-50克的幼蟹,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大。
為了便於管理,在放養過程中,最好按種苗規格進行放養,一般規定按瘦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分池飼養。但往往由於種苗供應不足,不能及時滿足放養要求,可以分批放養。初時若放養量少,應少投餌,待種苗放足數量後,再多投餌,使其迅速生長。這樣飼養,若管理得當,成活率最高可達90%,一般為75%左右。

投餌技術

  • 餌料的種類
鋸緣青蟹以肉食性為主,但有時也攝食一些植物性餌料(如海草嫩芽和海藻類等)。用來作為鋸緣青蟹餌料的有:小型的貝類,如蟹守螺、紅肉蘭蛤、短齒蛤、中國綠螂、鴨嘴蛤、偏頂蛤、牡蠣或陸地的蝸牛等,以及小魚、小蝦、小蟹等。實踐證明,用蟹守螺和牡蠣做餌料飼養效果很好。每年8-10月,蟹守螺很肥,鋸緣青蟹最愛吃,經常投喂,鋸緣青蟹的卵巢成熟快,肉肥滿,質量好。但一般多採用魚、貝的混合餌料。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餌料種類,並要求餌料新鮮。
  • 投餌量
投餌量的多少和溫度等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鋸緣青蟹在水溫18℃以上時攝食旺盛,到25℃時達最高峰,水溫降至13℃以下時,攝食量大為減少,降到9℃左右時停止攝食,水溫超過30℃時攝食量也明顯降低。據有人試驗,以小魚為餌料,鋸緣青蟹在25℃時的攝食量為體重的17-20%。因此在投餌前,要檢查鋸緣青蟹對前次投餌的覓食情況,酌情增減餌料。餌料投放過少會影響蟹的生長發育,投放過多則浪費餌料,且易造成水質變壞。
綜上所述,應根據季節、天氣變化、潮汐等不同情況進行投餌。一般在4-6月及9-10月間,氣候條件較好,鋸緣青蟹的攝食量最大,以100隻蟹來計算,小潮期每天投蛤仔5千克或蟹守螺6千克,或小魚1.5千克;在大潮期換水後蟹的攝食量更大,應增加投餌量一倍;如遇雨水過多,池水混濁,蟹不便攝食,可適當減少投餌量;天氣悶熱時,蟹的食慾也會誠弱;天氣寒冷,水溫降到9℃以下時,可以停止投餌。在泰國,養蟹是用低質量的魚類做餌料,每天投餌量為鋸緣青蟹體重的5-7%。
  • 投餌方法
根據鋸緣青蟹多為晝伏夜出覓食的習性,一天應分兩次投餌,早晨5點左右投放一次,投放量為一天投餌量的40%左右;晚上19點再投放一次,投餌量為60%左右。餌料要投放在池的四周,不能投在池的中央,且要均勻,以免蟹爭食引起鉗斗而傷亡,還便於檢查餌料的被食情況及殘餌的清理工作。
有的餌料要處理後才能投放。若用魚蝦做餌料,要求不能變質發臭,以免影響水質和鋸緣青蟹的健康。大魚要切碎後投放,殼厚的螺或雙殼類要打碎殼後才投放,殼薄的小貝,如紅肉蘭蛤、俎齒蛤、鴨嘴蛤、偏頂蛤、中國綠螂等可投放帶殼的活體,這樣可避免蟹吃不完而影響水質。

日常管理

池塘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鋸緣青蟹的生理活動,在優良的生態環境中,鋸緣青蟹攝食旺盛,蛻殼正常,生長速度塊,病害少。所以,搞好日常管理保持池塘優良的生態環境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技術。
  • 巡池觀察
堅持每天早、中、晚巡池檢查,觀察池塘水色、水位、蟹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測量水溫、溶解氧、透明度,經常檢查堤壩、閘門和防逃設施有無損壞,及時採取措施。每10-15天測量一次青蟹的甲寬、體重等,掌握鋸緣青蟹的生長情況。
  • 經常換水
養殖初期主要向養殖池內添加水,逐漸將水位加到1.5米左右,視水質情況數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20-30%。養殖中、後期應加大換水量,小潮汛以添加水為主,大潮汛大換水1-2次。大換水時不要排完池水,應保持水深20-30厘米以上,防止進水時將泥漿衝起而淹沒鋸緣青蟹,造成鋸緣青蟹窒息。進水時水流不宜過急,免得增加水的混濁度。一般情況下,排水時最好從閘底排水,既能多排底層水,又能增加水體交換能力。酷暑季節,採取夜間漲潮時進水為好。大換水時可以結合進行清污工作,先將貝殼及雜物撈出,再用耙攪動,使有機物質隨水流排出池外。
  • 控制水位
水位的控制以創造一個夏涼冬暖的環境來適應鋸緣青蟹的生活和生長為目的。冬季退潮時水位保持30-50厘米,漲潮時應在1米左右。寒潮來時要再提高水位,夏天炎熱時水深應增至1.5米左右。若放養密度較大時,水位要相應增高。
  • 調節鹽度
鋸緣青蟹對海水鹽度適應範圍較廣,但對鹽度突變適應能力較差。當久旱無雨,池水鹽度太高時,可開啟底層的閘板,讓鹽度較高的底層水排出池外,然後引進淡水或納入漲潮時鹽度較低的潮頭水。在雨季淡水期,池水鹽度太低時,則關閉下閘板,開啟上閘板,使鹽度較低的表層水先排出,然後納入漲潮鹹水。如遇大暴雨,海區水鹽度又很低時,應採取加低值鹽的辦法,使池水鹽度調節到10以上。
  • 穩定水質
鋸緣青蟹養成池池水透明度以30-40厘米為宜。pH值以7.8-8.4為宜,溶解氧含量應在3毫克/升以上。隨著養殖時間的加長,蟹池中的有機物質不斷增多,池中的細菌、浮遊動植物、原生動物必然大量繁殖,極大地影響著池塘生態環境的質量。有機物質經細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往往使池塘下層水中本來就不多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缺氧狀態。在缺氧狀態下,厭氧菌大量繁殖,對有機物質進行發酵作用,產生較多的氨、硫化氫、甲烷、有機酸等還原性中間產物,這些物質對青蟹有害,而且與氧化合而消耗水中的氧。在夏季高溫期,遇到天氣不正常時,很容易造成池中青蟹缺氧死亡。可見,大量的有機物質在池塘中的積累引起池塘溶氧降低,從而引起透明度的不穩定,酸鹼度的不平衡,使池塘生態質量下降。
  • 其他管理
有條件的可在養殖過程中(最好是從養殖初期起)施放有益微生物製劑,及時降解進入池塘中的有機物質,保持池塘生態的平衡,而且能夠抑制病原細菌的繁殖,減少疾病的發生。在高溫季節,無風悶熱,低氣壓的傍晚和早晨日出之前,或是久晴後下大雨,鹽度突變時,要開動增氧機。

病害防治

  • 病害類型
細菌性疾病
①弧菌性細菌疾病
弧菌屬細菌(如鰻弧菌、副熔血弧菌)均可引起魚類、貝類及甲殼類等水生動物血淋巴等器官發生疾病,該類疾病給水產養殖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毛芝娟等報導了在患病的鋸緣青蟹胸足組織液中分離得到了辛辛那提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種對青蟹致病的弧菌。
②甲殼潰瘍病
甲殼潰瘍病主要是由降解殼質類的細菌引起的,如常見的氣單胞菌屬、黃質菌屬、巴斯德菌以及微弧菌屬等,這類細菌主要降解甲殼動物的外骨骼,引發降解殼質類的細菌和真菌對含有殼質素的表皮組織的侵染,使甲殼組織發生潰瘍、糜爛。
真菌性疾病
鋸緣青蟹真菌性疾病主要以黴菌病為主,如黴菌中鏈壺菌屬、離壺菌屬和海壺菌屬等都可以引起蟹類致病。患有真菌性疾病的鋸緣青蟹幼體通常趨光性差,活力減退,多游離在水層的中下層或底部;卵體發育受阻,不能被孵化。
病毒性疾病
引起鋸緣青蟹致病的病毒主要有呼腸孤病毒、皰疹病毒、白斑綜合症病毒等。
寄生蟲性疾病
寄生鋸緣青蟹的常見的寄生蟲有蟹奴、藤壺、鰓蟲、海蛸等。此類寄生蟲一旦進入蟹體就開始繁殖並侵染鰓腔、腹部、肌肉等組織器官,最後導致鋸緣青蟹死亡。傳統的防治措施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做好放養前的整池消毒和定期除去淤泥等工作;②適時換水;③加強人工管理:做好蟹苗的選種、放養及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以降低鋸緣青蟹疾病發生的機率;④定期使用大蒜素在養殖池中進行潑灑,以殺死水體中的病原微生物,杜絕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
  • 防治方法
抗病新品種的培育
培育抗病能力強的新品種是防禦鋸緣青蟹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品種的培育可以改良蟹體的種質特性,加強其抗病能力。常用的品種改良技術主要有:①採用遠緣雜交技術培育新型抗病蟹種;②轉基因技術可以使得蟹種的抗逆基因得到表達,提高抗病能力;③多倍體育種技術可以提高蟹種培育的成活率,減少疾病的發生。
生物類製劑的利用
鋸緣青蟹先天特異性免疫機制不夠健全,易被一些致病微生物侵入並致病,用傳統的藥物(如土黴素、青黴素、鏈黴素等)治療易產生耐藥性等缺點,不能有效地治癒疾病。而將生物類製劑接種蟹體,提高抗病能力,從而起到預防與治療作用。常用的生物製劑主要有高免疫血清、抗毒素等。

收穫運輸

  • 收穫方式
鋸緣青蟹是陸續不斷放養種苗的,因此收穫也必須陸續進行。
①抄網打撈法:在溫暖季節,潮水初漲時,塘里的鋸緣青蟹感覺到閘門有新鮮海水注入,常結群逆著潮水潮游到閘門來,俗稱玩水。根據這一生活習性,可用長方形抄網在閘門口捕撈。
②鐵耙梳捕法:在寒冷季節,青蟹極少活動,即使漲潮時也不游向閘門口,它們多潛伏在池塘中間深處,有的隱藏在泥里,因此必須用小船在池內用鐵粑逐幅梳捕。
③乾池把捕法:在早晚兩造收成結束時,為了整池清淤,必須把池水排乾,然後人下池中,手執鐵耙,沿池底逐幅往返耙行,當鐵耙梳耙到鋸緣青蟹時,迅速撈入手抄網中。
④捅洞鉤捕法:鋸緣青蟹有挖洞穴居的習慣,尤其是在冬季寒冷季節,鋸緣青蟹常潛居堤邊洞穴中,因此必須在排乾池水時用鐵鉤桶入洞穴,將蟹鉤出捕捉。
  • 運輸方式
將收捕的鋸緣青蟹先放在盛有綠色樹枝的大木桶里,防止互相鉗咬;然後逐個檢查,選其成熟者綁起來,不成熟者放回池裡再養。綁蟹的草繩,在夏天宜用比較清涼的威水草;冬天,宜用有保暖作用的稻草。綁好的蟹盛於竹籮中,連籮一起浸於清新的海水中幾分鐘,讓鋸緣青蟹吐混吸新。因為鋸緣青蟹生活於泥灘上,被捕撈後放於大木桶里,身上帶來的污泥都積聚在木桶里,滲入一些海水後變成污泥水,鋸緣青蟹在木桶里呼吸活動,吸入污泥水,鰓絲微孔被污泥堵塞,若在運輸前沒有經過吐混吸新,往往造成大量窒息死亡。
在炎熱夏天,為了提高長途運輸的成活率,在盛蟹竹籮中心可豎立一個竹篾編成的空心簡。筒與竹籮等高,筒壁留很多孔,可以通風透氣。包裝時把蟹口向著空心簡,蟹盛滿後籮面加蓋,裝上汽車時各籮間留存空隙,不要太擠壓。運蟹車最好在夜間行駛,天亮到達目的地。在寒冷冬天,竹籮周圍要鋪稻草保暖,防止寒風冷氣侵入,汽車則宜在日間行駛。這樣就可大大提高運輸鋸緣青蟹的成活率。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在中國東南沿海,鋸緣青蟹資源豐富,為重要捕撈對象之一。鋸緣青蟹的人工養殖投資小,收效大,有廣闊的發展前途。除鮮食外,還可製作罐頭。
鋸緣青蟹的殼經過去鈣、脫脂、漂白和脫醋酸基等化學處理後,還可製成可溶性甲殼質,這種有機質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鹼性溶液,而在0.5-2%稀醋酸中能溶解成潔白透明的膠體溶液,故名可溶性甲殼質。該溶液具有很高的粘度,可以任何比例與水稀釋而不沉澱。可溶性甲殼質套用很廣,性能非常優越,不僅用於紡織、印染、人造纖維、造紙、木材加工、塑膠等工業,而且還用於醫藥、調味等方面,成為一種用途很廣的工業原料。

食用價值

鋸緣青蟹個體較大,一般體重0.2-0.5千克,最大可達2千克以上,肉質細嫩,味美,是優良的食用蟹。

營養價值

鋸緣青蟹各組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中雌性生殖腺含量高達30.98%,居鮮品蛋白質含量之最,並且鋸緣青蟹的蛋白質胺基酸種類齊全,必需胺基酸得分為84.23-93.58。
鋸緣青蟹體內含有豐富的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UFA)。肌肉的UFA達74.58%,比三疣梭子蟹肌肉的65.61%和蝦蛄頭的74.3%高,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高達47.83%,比三疣梭子蟹的38.43%高近10%,比蝦蛄頭的51.5%稍低;EPA高達18.04%、DHA為13.52%與三疣梭子蟹的15.21%、17.69%、蝦蛄頭的15.75%、13.96%及市售深海魚油產品相當。雌性生殖腺的UFA也高達70.30%,雄性生殖腺UFA為62.48%,最低的肝臟UFA也達58.32%,都比三疣梭子蟹高。鋸緣青蟹的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特別是人體內不能合成的ω-3脂肪酸EPA、DHA含量高。
鋸緣青蟹為高鉀低鈉食品,所以鋸緣青蟹更有利於高血壓患者食用。它的肝臟鈣含量極高,僅次於石螺、鯪魚、蝦米、蝦皮和丁香魚,且天然有機鈣易於人體消化吸收。鋸緣青蟹中其他必需元素鎂、鐵、銅、鋅、錳等含量也較高。鋸緣青蟹各組分的硒含量都很高,特別是雌性生殖腺。
生殖腺與可食部質量比率:雌性為16.52%,而雄性僅占1.83%。雌性生殖腺(膏)的蛋白質含量比雄性高73.95%,EAA/TAA也高9.01%,特別是色氨酸含量高3.75倍。在脂肪含量上,雌性生殖腺是雄性的11.42倍,且UFA也高12.52%,只在PUFA含量和EPA、DHA含量上雄性生殖腺比雌性高40.57%和90.0%、86.2%。在必需的無機元素含量方面,大多數的元素,雌性生殖腺都高,特別是硒是雄性生殖腺的2.24倍。但是雌性生殖腺的膽固醇比雄性生殖腺高4.97倍。就膏蟹總體而言,其占可食部59.30%左右的肌肉中UFA尤其是EPA含量相當高,占可食部16.52%的雌性生殖腺和10.96%左右的肝臟中的UFA,特別是EPA含量也很高。
綜上所述,鋸緣青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種類齊全,含有多種單不飽和與多不飽和脂肪酸,並含豐富的無機元素,尤其是硒、鈣含量高,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海產品。

藥用價值

鋸緣青蟹且有藥用價值,蟹肉清熱散血,養筋益氣,可治筋骨損仿、疥癬、漆瘡、燙傷;蟹爪破血消積,可治產後游積腹痛;蟹殼攻毒行瘀,可治瘀血積滯、乳痛、凍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