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家用的水,不外溪井二路。家中有井的,汲水還省事;要到外面汲水的,便吃力了。像《井邊會》的李三娘,到井台汲水,要肩挑木桶,外加一隻打水的小吊桶。《藍繼子》的桂花,也是挑著木桶汲水的。至於挑溪水,更是婦女們的專職。岸邊的水,或渡頭的水,都不澄澈,不宜食用。到江邊汲水的女人,都要手挽桶索,將水桶盪開一點,以便汲到清水。這便帶點危險性。《蘆林會》的龐三娘,婆婆思飲臨江水,她便到江邊汲水,偏遇狂風驟雨,人和桶兒一齊滾下江去,險些喪了命。
除少數人家有一個銅面盆(陳三給五娘捧水,便用銅面盆)外,一般人洗臉都用木面桶。木面桶放在房間的面桶架上。腳桶有二隻,一隻供男人及小孩洗澡和洗衣服,一隻供女人洗澡和洗衣服。當年沒有浴房廁所,洗澡和大小便都在房內。
還有一隻腰桶,是女人專用物,隔開成兩層,上淺下深。每天晚上,女人坐在上面洗下身。還有,其功能是“上褲下布”。上面洗女人的褲,倒轉過來洗女人的馬布、產婦褥布。腰桶也稱旗桶,大概和旗人有些關係。
家中妯娌多人,各人有各人的面桶、腳桶、腰桶、屎桶。老輩還有老輩的面桶、腳桶、腰桶、屎桶。男女有分,上下有別,不可混用。這樣,普通人家便至少有幾十隻桶。至於農家,還有挑糞下田的粗桶,淋菜的渲桶,打穀的摔桶,那就更多了。
《判妻》中箍桶匠江可:“哈哈!今日新街箍水桶尿桶,老街箍飯桶尿桶,打銅街箍腳桶腰桶,賺得銅錢二百。”
當年的潮汕人,家中的木桶特別多,除江可所箍的水桶、尿桶、飯桶、屎桶、腳桶、腰桶外,還有打水桶、面桶、?桶、鹹菜桶,可謂五花八門。散桶的事經常發生,難怪江可們生意興隆。
木桶只能用杉木來做。別的木材,有的太沉重,有的易變形,不如杉木製作成的,輕巧又不變形。
“箍桶”在所有的木工匠中,算得師父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