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甘露坊,建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38年),占地面積78000 平方米。
前身為荔峰寺,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改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稱:“開元鎮國禪寺”,又稱”鎮國開元禪寺”,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而今已成為旅遊景點,免費對外開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汕市開元寺
- 地理位置:廣東省潮州甘露坊
- 建造時間:唐玄宗開元十六年
- 占地面積:78000 平方米
潮汕市開元寺
開元寺座落在潮州市甘露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82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開元寺鼓鐘齊鳴,香火繚繞,信徒雲集,沉浸在一片祥和熱烈的氣氛中。來自廣東、福建等地以及泰國、香港的佛教徒歡聚一堂,在這裡隆重舉行佛像開光儀式。參加佛像開光法會的佛教界人士一致認為,開元寺三大殿閣修復得這么完美,千年古剎煥然一新並舉行這樣盛大的法會,這是人民政府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結果,也說明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開元寺占地百畝,規模宏大。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唐代全國十大州郡敕造的十個開元寺之一。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以後改稱“開元鎮國禪寺”,簡稱開元寺。開元寺自建寺以來,香火興盛,是佛教徒潛心修行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海內外各界人士的遊覽勝地,是潮汕地區規模較大、保存較完好的一座佛教古剎。
開元寺是一座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式佛教建築群。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聳立在寺廟中心位置;周圍是觀音閣、地藏閣、知客堂、韋馱廟、香積廚等建築,環繞大殿。全寺佛像莊嚴,所供佛像數以百計。
大雄寶殿底為四重檐,雙滴水,頂上有葫蘆、鴟尾為裝飾。殿中供奉三世佛,中間是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東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西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均為高達5米的浮金坐像,十分莊嚴,金光閃爍。兩側是形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像。
大殿四周是石欄,有78塊唐宋石刻樹立在周圍,石碑上刻有佛教故事、奇獸珍禽、蓮花瑞草等圖案形象,還有“法輪常轉,佛日增輝、皇風永扇,帝道遐昌”石刻題詞,純樸壯觀,獨具特色,是研究唐宋石刻畫像的珍貴文物。
大殿前豎著一對唐代石經幢,刻有《準提咒》和《尊生咒》經文。
1989年12月3日,開元寺隆重舉行了藏經樓佛像開光典禮,開元寺住持定持法師主持了開光禮式,廣州光孝寺、汕頭證果寺、潮州靈山寺等佛教界人士一千多人參加了典禮儀式。藏經樓內重塑了華嚴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師利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法像莊嚴。
開元寺文物較多。藏經樓內還珍藏著清雍正版《大藏經》一部,共7240卷,較為珍貴。
寺內尚存一座“三韓弟子任國祚”奉獻的香爐。可以推斷出當年開元寺曾住賜過朝鮮僧人。還有一珍貴的隕石香爐。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潮州落下了一塊隕石,當地工匠就順其自然形態加以雕鑿,刻成一座香爐。香爐重950斤,高140公分,口徑84公分,爐座上刻著飛天、雙龍、復蓮瓣、梅花鹿等圖案,雕鑿細緻,稜角分明,精美異常。這座香爐的確與眾不同,爐內即使燃燒著熊熊烈火,而爐外卻連一根髮絲都燒不焦,它焚香六百多年毫無損缺,是件難得的藝術佳品。
開元寺的銅鐘也有悠久的歷史。這口大鐘鑄造於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重3千餘斤。每日清晨敲擊,聲傳四方,餘音久久不絕。另有一座明代的金雕千佛塔也很珍奇。
1989年初,開元寺舉辦了“開元龍年迎春”大型展覽,展品琳琅滿目,佳作眾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開元寺前方丈智誠法師刺血為墨書寫的《華嚴經》
智誠(1908一 年)法師是江蘇泰縣人,7歲出家,畢業於廈門閩南佛學院。1929年由閩南佛學院院長大虛法師派到開元寺,創辦“嶺東佛學院”。從1930年4月l到1933年8月,智誠用3年時間,刺舌血書寫《華嚴經》。據介紹,當時。智誠閉門寫經時,不與外界接觸,弟子來訪只在午時12時至1時會見。所居房屋為一廳二房,廳中放書桌,供寫經,左房臥室,右房供佛像,日食兩餐,飯菜均由視窗出入。每日清禮佛,上午八時用小刀刺舌血,每日寫經千字左右。這次展跡呈淡黃色,字型端正秀苟。1946年,智誠被推舉為開元寺方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汕頭市佛協副會長,現為中國佛協名譽理事。
開元寺的素餐在海內外也享有盛譽,慧原法師改變通常用動物開頭及勞菜名稱名命素菜的習慣,而根據各道菜中烹調手法、顏色、形狀等不同特色,為本寺推出的十四道菜命名,它們分別為:百花迎客、太極開天、鵬程萬里、鳳毛濟美、慧圓明、八寶香齋,鵲報鄉音,春綠嶺南,黃金布地,玉版盆種,翠珍珠,六般若密、上品蓮台、清白傳家。海內外來賓游罷寺廟,坐下來品嘗素菜,莫不嘖嘖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