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彩瓷燒制技藝,廣東省潮州市的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廣義的潮彩即潮州彩繪瓷的簡稱,指清末民國時期以來,潮州府城及潮屬瓷產區包括潮州、高陂、九村等出產的彩繪瓷,被海內外客商統稱為潮彩;狹義的潮彩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興盛於潮州城區以釉上彩裝飾的瓷器產品。從彩繪的技法上看,潮彩是在平彩、洋彩、新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與潮州民間工藝相融合所形成的陶瓷裝飾藝術。
2014年,潮州彩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1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廣東省潮州市
- 項目編號:Ⅷ-218
-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整體風格,繪畫技法,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潮州陶瓷歷史久遠,可謂“有瓷即有彩”。據考證,唐宋時期,潮州就有瓷器生產,筆架山窯(宋窯)瓷器已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裝飾手法。
明朝是青花發展時期。
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楓溪瓷區已有公合成,永利、和順諸家彩館從事瓷器彩繪作業,這是潮州“十窯彩”之始。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楓溪陶瓷工人姚華首先在楓溪首開釉上彩瓷莊,從此潮州就有彩瓷。光緒十五年(1889年),楓溪人吳合禧又在西門街開創玉順瓷莊,隨後楓溪人紛紛進城開辦彩館,由此彩瓷業迎來新的發展時期。瓷商從廣州引進釉上彩顏料及樣品,並把各地(主要來自饒平)白瓷集中在潮州設點加工,並稱之為“本彩”(意即在本地加彩)。顏料主要來自廣州。當時加工的器形品種不多,為主是些博古類的盤、碗、杯、碟等。裝飾形式以綠底,綠邊中間飾花為主,畫面多為四季花加梅、蘭、菊、竹、荷花、牡丹及花蝶。後來進一步發展到使用粉彩原料。繪畫題材也由原來的四季花蝶擴展到人物畫。畫工比較精細,裝飾技法也由原來平塗摺彩發展至洗染。這一時期,楓溪、潮州城有彩館20多家,從業300餘人。
清代,潮州民間工藝百業俱興,出現了“繪牆畫、畫佛像、彩花燈、描繡稿、捏麵塑、畫候殼扇”的藝人如謝蘭圃、莊淑輿等名家,他們一專多能,既畫扇又畫繡稿,也兼彩瓷。如莊淑輿、許雲秋等人,他們師承閩派畫家詹雲技法,將人物生動地繪製在潔白的瓷面上,產品富有國畫味,達到新的境界。宣統二年(1910年),潮州彩瓷藝人廖集秋和許雲秋、謝梓庭等人的潮彩作品——1.2尺的“百鳥朝鳳四季盤”及釉上彩繪人物盤、碗等器皿,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獲得高度評價。
民國年間,潮州彩瓷業繼續發展。民國三年(1914年),廖、許等人的作品被選送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展出。潮彩作品開始在國外留下好的印象,自此,頗負盛名的“潮彩”譽飄海外。潮州陶瓷產區有彩館近百家,從業人員千餘人。抗戰前,由於國外市場的需要,加上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並引進國外陶瓷釉上彩繪原料(其色薄、透明、鮮艷奪目),才在原來本彩基礎上轉變為現在的潮彩。
抗戰時期,由於潮汕淪陷,各經營彩館分別向內地遷移,原來在潮州的彩瓷工人技藝人員也分別向大埔高陂、饒平、興寧、梅縣等地擴散,並在這些地區紮根傳播技藝,加速了當地彩瓷業的發展。抗戰勝利後,潮州各家彩館陸續復產。汕頭市也開始發展彩瓷生產。
1950年,由潮州(源裕、通利、南興、玉順、雙藝、合成昌、陶成玉)七家私營彩瓷莊重新組合,成立潮州城鎮聯營彩瓷莊。1952年9月,成立不久的聯營彩瓷莊因無法經營,資本家全面解僱工人。不少技藝人員分散到周邊各地(包括香港、澳門)。隨著合作化運動的發展,由17名失業技藝人員成立彩瓷加工組,生產自救,此後發展至22人。潮彩由此初成雛形並發展。1954年又成立潮彩生產組。人員達40多人。1956年,流落在港澳、高陂、饒平等地的幾十位潮彩藝人回到潮州並成立彩瓷生產合作社,人員發展至70人左右,1958年發展到108人,到1969年已發展至500多人。
潮彩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昌盛時期,當時潮州有彩瓷專業廠6家。其中,潮州市彩瓷廠擁有4000多名職工。其產品出口七十多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8個省,占汕頭口岸出口瓷器60%以上。為了使潮彩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各級政府相繼出台有關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政策,潮州彩瓷被列入保護工藝門類,同時“潮州彩瓷”也被列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重點保護項目。
工藝特徵
整體風格
潮彩運用新彩顏料,結合傳統釉上彩繪藝術並運用國畫技法,吸收潮州民間姐妹工藝,如潮繡、潮州木雕、潮州剪紙、民間繪畫(如漆畫、牆畫、佛畫)等傳統工藝表現手法,融入到潮彩表現形式中來,從而形成了獨特地方風格彩瓷彩繪流派之一。潮州彩瓷具有構圖飽滿、色彩鮮麗、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優美生動、格調高雅的特點。
繪畫技法
潮州的彩繪技法把中國畫技法和潮州民間傳統繪畫手法融為一體,主要以山水、人物、花鳥為主,其主要圖案有漁樵耕讀、山村訪友、壽翁、戲劇人物、丹鳳牡丹、牡丹白頭翁、龍、鳳、獅、垂柳駿馬、鴛鴦蓮、柳燕、松鶴等。當時師傅的彩繪技藝比較全面,俗語有“師傅四件齊,獅、龍、滿牡、蓮”,也有一些應外銷需要,製作的產品紋飾為裝飾性較強的花卉組合紋或纏枝花或花蝶、花鳥為題材,以符合“東洋”“西洋”審美興趣的要求。主要的畫法有工筆、意筆、兼工帶寫。工筆以雙勾法畫出圖案主體的輪廓線,一般線條都較簡練,結構嚴謹,特別是對人物的勾勒,體現出既熟練又形象的寫實功底;意筆多以單筆點畫,草率中見活潑,如梅、蘭、菊、竹、牡丹花的畫法等,山水紋飾則多以工意兼寫,運用三維透視、表現近、中、遠景,層次分明,題材以仿八大山人筆法的水鄉勝景為主。藝術設計審美風格的時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其用筆、著色都十分講究,色彩鮮麗,可賞性強,體現了潮州大窯五彩的鮮明個性和獨特藝術效果。
工藝流程
潮州彩瓷生產的常規環節包括:成型、修坯、施釉、燒制(素燒或燒成)、彩繪。彩繪可以在泥質胎件、素燒胎件和釉燒(燒成)胎件上進行。由於彩繪的花面處於釉的上面或下面,因而有了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的區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彩瓷的作品(產品)具有雙重價值。一是使用價值,如花瓶可以用於插花、餐具可用於用餐等;二是藝術價值,如彩繪花瓶可稱為藝術品,瓷板畫可作為藝術掛壁畫等。數千年來,陶瓷是在不斷傳承和發展中,並且不被其它材質所代替,是因陶瓷具有優良的使用功能(如衛生實用等),並且具有藝術展示功能(可供欣賞)。彩瓷賦予陶瓷旺盛的生命力,能夠使陶瓷藝術錦上添花,使陶瓷品種五彩繽紛,使藝術陶瓷在藝術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紀80年代的釉上堆金、描金工藝的成功研發,套用於生產,成品大量出口海外帶動了潮州工業的發展,對潮州的經濟起飛功不可沒。
高溫釉下彩的成功研發,有效解決了色彩氧化、脫落,保留了色彩豐富的潮彩優點,潮州彩瓷已經成功蛻變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名副其實的“潮彩”。
傳承人物
葉竹青,男,漢族,2014年11月11日,葉竹青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潮州市申報。項目名稱: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謝金英,男,漢族,2014年11月11日,謝金英入選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潮州市申報。項目名稱: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保護措施
當代從事手工彩繪的從業人員越來越少,青年人不願學習,潮彩技藝人員已出現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狀況。為促進潮彩非遺項目傳承與發展,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作為“潮州彩瓷燒制技藝”保護單位,採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強宣傳,提高潮彩知名度和影響力
通過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官網、微信公眾號和《潮州工藝》雜誌,加強對潮彩的宣傳力度。“潮州工藝美術網”的網上展館,設立了潮彩專欄。在《潮州工藝》雜誌和“潮州工藝”微信公眾號,將潮彩精品和潮彩的非遺傳承,作為宣傳推介的重點。
二、加強學習培訓,促進潮彩的傳承
舉辦各種論壇、講座,提高潮彩非遺傳承人藝術素養。邀請了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王輝和永新華韻總裁張坤蘭舉辦“當代工藝美術審美和非遺傳承創新”講座,邀請山東藝術設計學院國畫系教授陳毓生舉辦“書畫創作漫談和創作演示”和邀請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許洪林舉辦“美之術與術之美――談藝術創作的意識和中國山水畫創作演示”等,組織潮彩非遺傳承人、潮彩大師、工藝美術師等參加,提高潮彩從業人員的藝術素養。舉辦“潮彩燒制技藝培訓班”,聘請蔡禧平、蔡秋權、陳錫藩、謝小春、蘇澤明等非遺傳承、大師等為培訓班導師。培訓以理論講解和實操創作相結合,以實操創作為主。首期在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展館內較為系統地教授“梅、蘭、菊、竹”等國畫的基本畫法,後期講授“潮彩知識和技藝”、“潮彩色料技術”和“潮彩的燒制工藝技術”等等。
三、加強展示推廣,使潮彩被更多人所認識、喜愛和收藏
組織潮彩非遺傳承人、潮彩精品參加國內各種展會。組織參加了“2018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8中國(溫州)工藝美術博覽會”、“2017中國(廈門)陶瓷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精品展”和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陶瓷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精品展”等展會。組織潮彩非遺傳承人、潮彩精品參加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舉辦的“網際網路+潮州市工藝美術精品展”,展示推廣潮彩,促進人們關注、喜愛和收藏。
四、加強研究創作,構建潮彩保護實踐全鏈條
為加強研究創作,在創新中加強對潮彩的保護傳承和發展,著手建設“潮彩研究創作室”、“潮彩物流室”、和“燒制工藝技術室”,並將與現有的展館、培訓室等統籌使用,從而形成潮彩燒制技藝從宣傳、培訓、研究、創作、物流、燒制到展示推廣的潮彩燒制技藝保護實踐的全鏈條。引領潮彩技藝走向符合當代生活與審美的方向,在全省、全國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創建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項目保護實踐示範單位。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獲得“潮州彩瓷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8年12月24日—2009年1月5日,潮州陶瓷彩繪藝術大師作品展在廣州荔灣周門北路40號首層彩虹會舉辦,此次展出是廣州首次專題介紹、展覽潮彩大師作品的展覽,十三位國家級、省市級大師的70多件作品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