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介紹
這是指從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條古道。從潭柘寺開始,經陽坡園、趙家台、十字道到達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樞紐,從王平口向西經宅舍台、玉皇廟、東板橋、千軍台,翻越大寒嶺,過煤窩到軍響,進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經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嶺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縣,遠可達山西、內蒙等地,是西北而來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門頭溝西部地區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這條古道。在
抗日戰爭時期,齋堂地區是平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根據地的許多物資都是從這條古道運進山里去的,八路軍、武工隊、縣大隊也通過這條古道進入潭柘寺地區,打擊敵人,將潭柘寺一帶由敵占區變為游擊區,並以此為依託,向永定鎮一帶發展。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宛平縣委和縣大隊也是從這條古道進軍潭柘寺地區,並於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區。這條古道既是一條西北部地區進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時又是一條具有革命意義的交通要道。
解放以後,潭柘寺的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善。1956年在朱德委員長的直接關懷下,修建了一條由門頭溝市區中心的河灘至潭柘寺,全長22公里,寬9-12米的柏油馬路。工程從1956年6月開工,至1957年11月竣工,並開通了長途汽車。現今108國道從石門營與原門潭公路相合,至魯家灘分開,穿過松樹嶺隧道,出區界進入房山區,出市界進入河北,遠可達雲南的昆明。從魯家灘至潭柘寺的一段公路改稱為潭柘寺支線,全長4公里。從1996年,相繼開通了從前門至潭柘寺的游7路專線旅遊汽車和從蘋果園捷運站經河灘到潭柘寺的931路公共汽車,交通已十分方便,極大地方便了遊人,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
原來的古香道已大部分被現代化的公路所代替,有的古香道也已經廢棄不用了。在旅遊事業蓬勃發展有今天,古香道已經成為了一種極富遊覽價值的旅遊資源。現今古香道某些路段保存基本完好,其中從平原村到潭柘寺的一段古香道皆是用條石鋪砌而成,石階每隔一米上長一級,道路較寬,中間是皇帝巡幸時所走的御道,兩側是輔路,工程極為浩大,現今遺蹟猶存。保存最好的就是從下停車場至上停車場之間長約200米的一段,現今人們坐931路公共汽車下車後,均走此路去潭柘寺。路兩側有圍牆,路面用石塊鋪砌,年深日久,磨損嚴重凹凸不平。然而這條古道就是原來皇帝所走的御道,同時也是現今北京地區仍在利用的唯一的一段古御道,具有極高的歷史及文物價值。這也是現今北京地區御首中倖存數量極少的幾段中的一處,極富保存和研究價值。門潭古香道至今在使用,每天行人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