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燥安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十二。具有補腎添精,兼補肺清熱之功效。主治妊婦懷妊至三四月,水虛,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
基本介紹
- 名稱:潤燥安胎湯
-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 組成:熟地、山茱萸、益母草、黃芩、麥冬、生地、阿膠、五味子
- 功用:補腎添精,兼補肺清熱
- 主治:妊婦懷妊至三四月,水虛,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益母草二錢,黃芩一錢,麥冬五錢,生地三錢,阿膠二錢,五味子二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補腎添精,兼補肺清熱。
主治
妊婦懷妊至三四月,水虛,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致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
重要文獻摘要
《傅山女科》“妊婦至三四個月,自覺口乾舌燥,咽喉微痛,無津以潤,以至胎動不安,甚則血流如經水。人以為火動之極也,誰知是水虧之甚乎?夫胎也者,本精與血之相結而成。逐月養胎,古人每分經絡,其實均不離腎水之養。故腎水足而胎安,腎水虧而胎動。雖然,腎水虧又何能動胎,必腎經之火動而胎始不安耳。然而火之有餘,仍是水之不足,所以火炎而胎必動。補水則胎自安,亦既濟之義也。惟是腎水不能遽生,必須滋補肺金。金潤則能生水,而水有逢源之樂矣。水即有本,則源泉混混矣,而火又何難制乎!再少加以清熱之品,則胎自無不安矣。方用潤燥安胎湯。熟地一兩(九蒸),生地三錢(酒炒),山萸肉(蒸)、麥冬(去心)各五錢,五味(炒)一錢,阿膠(蛤粉炒)、黃芩(酒炒)、益母草各二錢,水煎服。二帖而燥息,再二帖而胎安。連服十帖,而胎不再動矣。此方專填腎中之精,而兼補肺。然補肺仍是補腎之意,故腎經不乾燥,則火不能灼胎,焉有不安之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