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76畝(其中:田2,390畝,地 386畝),人均耕地0.62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 等作物;擁有林地10,78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核桃、梨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10畝,其中養殖面積160畝;其他面積 12,78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850戶通自來水,有245戶飲用井水。有1063戶通電,有60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1%、55.3%和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3戶(分別占總數的57.5%和38.6%)。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砂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13輛,機車52輛。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2戶;建有小水窖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0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均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9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0萬元,占總收入的60%;畜牧業收入235萬元,占總收入的2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99頭,肉牛1188頭,肉羊994頭);漁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4%;林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2.9%;第二、三產業收入105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2.6%。農民人均純收入1,27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0人,在省內務工392人,到省外務工8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95戶,共有鄉村人口4447人,其中男性2241人,女性2206人。其中農業人口4447人,勞動力3060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33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14人,參合率88%;享受低保2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7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850戶,占農戶總數的77.6%。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716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522人,距離鎮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26人,其中小學生522人,中學生504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9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4人,少數民族黨員9人,其中男黨員60人、女黨員1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27人。
人文地理
潤澤村委會麻秸房村是一個純彝族自然村,該村有87戶人家,332人,其中男性168人,女性164人。這裡的彝族人民崇尚自然,他們能歌善舞,有的村民光憑一張嘴就能吹出美妙的樂曲,有的能用樹葉吹出動聽的音樂,有的會吹蘆笙,該村擁有一個打歌隊,逢年過節,他們總會相互邀約,點起篝火用打歌的方式來慶祝,有的男女也用對歌的方式來傳情達意,表達愛情。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基礎設施滯後,且水資源缺乏,所以農業經濟難以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是:依託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佳化結構,搞活流通,平安和諧。發展重點是: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加快發展麻秸房黑山羊養殖。擴大曾旗廠蔬菜種植產業規模以及大禾里早蠶豆特色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