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澤村

添澤村

添澤村隸屬於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廟街鎮,地處廟街鎮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公里。東鄰彌渡縣,南鄰本鎮潤澤村委會,西鄰新華村委會,北鄰六合村委會。轄柏枝樹、添澤堡、東廠等1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37戶,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13人。全村國土面積20.9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723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菸、包穀、大麥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添澤村
  • 地點: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廟街鎮
  • 人口:1537戶
  • 占地面積:20.9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添澤村有耕地總面積4285畝(其中:田3583畝,地702畝),人均耕地0.69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大麥等作物;擁有林地999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9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梨、茶等經濟林果,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其中伏龍村華山松較為突出;水面面積266畝,其中養殖面積196畝;其他面積16803畝。有銅礦、石膏礦資源。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廟街鎮添澤村地理位置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81戶通自來水,有856戶飲用井水,有51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3.4%)。有1537戶通電,有37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24.4%和2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1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86戶(分別占總數的46.5%和31.6%)。
添澤村民居添澤村民居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3輛,機車24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60畝,有效灌溉率為4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1戶;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2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9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0萬元,占總收入的36.4%;畜牧業收入504萬元,占總收入的26.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920頭,肉牛567頭,肉羊991頭);漁業收入80萬元,占總收入的4.2%;第二、三產業收入384萬元,占總收入的20.3%;工資性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7.9%。農民人均純收入17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0人(占勞動力的7.7%),在省內務工30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產品主要銷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9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4.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大麥、核桃、蔬菜、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37戶,共鄉村人口6192人,其中男性3139人,女性3053人。其中農業人口6192人,勞動力 387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790人,彝族376人,納西族5人,其他民族2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6人,占人口總數的0.2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515人,參合率89.1%;享受低保19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約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5685平方米,擁有教師25人,在校學生668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60人,其中小學生668人,中學生292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3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6人,少數民族黨員12人,其中男性黨員10人、女性黨員2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廟街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被評為雲南省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等。
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等組成,下設柏枝樹、伏龍村等18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240 人。

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5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4.5萬元,有固定資產2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農村賬務、工作職責、“十星級”文明戶、規章制度等。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該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本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具體工作如下:
1、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是實施好煙水溝渠、水池、管網配套工程。二是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廣泛開展“三清四改”,即:建垃圾池,建活動場地,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廄、改廚。
3、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營造文明新風,建設和諧新農村。一是加快推進教育事業發展。二是著力衛生和體育事業發展。三是加大農村社會保障投入力度。四是不斷探索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途徑。五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滯後;2、道路交通狀況差;3、文體活動場所、設施缺乏;4、教育硬體設施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展思路:依託資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平安和諧。2、發展重點:(1)繼續發揮烤菸、啤大麥的支柱產業地位;(2)加快發展反季蔬菜、經濟林果產業;(3)鞏固發展畜牧養殖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