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檢測及選用指南

潤滑油檢測及選用指南

《潤滑油檢測及選用指南》全面介紹了潤滑油的品質評定和各類潤滑油的性能、規格和選用等方面的內容,為廣大潤滑油從業人員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全書共10章,前3章介紹了潤滑油的基礎知識,第4~6章介紹了潤滑油性能評價及相關法規,第7~9章介紹了潤滑油的分類和選用情況,最後一章對新型潤滑技術的研究和發展進行了展望。本書融知識性、資料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可供從事潤滑油生產、科研、檢測、銷售等有關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潤滑油檢測及選用指南
  • 作者:曹喜煥 李建軍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頁數:222 頁
  • 開本:16k
  • ISBN:9787122173515 
  • 類型:科技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潤滑油檢測及選用指南》融知識性、資料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可供從事潤滑油生產、科研、檢測、銷售等有關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潤滑油概述1
1.1 基礎知識1
1.1.1 原油的屬性1
1.1.2 摩擦、磨損與潤滑1
1.1.3 潤滑的類型3
1.1.4 潤滑的作用4
1.2 潤滑油的分類、代號和規格4
1.2.1 潤滑油的分類4
1.2.2 潤滑油的代號和黏度等級6
1.2.3 潤滑油的規格識別8
1.3 潤滑油行業認證標準體系9
1.3.1 認證潤滑油品質的主要國際組織9
1.3.2 認證汽車潤滑油的主要組織10
1.4 國內潤滑油的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11
1.4.1 國內潤滑油市場現狀11
1.4.2 國內潤滑油的發展趨勢13
第2章潤滑油基礎油16
2.1 基礎油概述16
2.1.1 傳統基礎油的生產工藝16
2.1.2 國內基礎油的現狀和發展趨勢17
2.2 基礎油的分類和特點18
2.2.1 API基礎油的分類18
2.2.2 國內基礎油的標準20
2.3 礦物基礎油23
2.3.1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組成及特性23
2.3.2 礦物基礎油組成與油品性能的關係24
2.3.3 加氫技術的作用和主要過程27
2.4 合成基礎油30
2.4.1 合成基礎油的主要發展歷程30
2.4.2 合成基礎油的品種及性能特點30
2.4.3 APIⅢ類非常規高黏度指數基礎油性能特點36
2.5 可生物降解基礎油38
2.5.1 可生物降解基礎油的種類38
2.5.2 可生物降解基礎油的研究進展40
第3章潤滑油添加劑44
3.1 概述44
3.1.1 油品添加劑的分類45
3.1.2 中國石化行業標準SH/T0389潤滑油添加劑45
3.1.3 國內外添加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46
3.2 潤滑油添加劑品種及作用48
3.2.1 清淨劑48
3.2.2 分散劑51
3.2.3 抗氧抗腐劑53
3.2.4 極壓抗磨劑55
3.2.5 黏度指數改進劑57
3.2.6 油性劑(或摩擦改進劑)59
3.2.7 抗氧劑和金屬減活劑60
3.2.8 防鏽劑62
3.2.9 降凝劑(或傾點下降劑)62
3.2.10 抗泡劑63
3.2.11 抗乳化劑64
3.2.12 金屬加工油專用添加劑65
3.3 可生物降解添加劑66
3.3.1 添加劑的生物降解性研究66
3.3.2 國外對可生物降解添加劑的研究重點67
第4章潤滑油檢測及性能評價69
4.1 潤滑油評價概述69
4.1.1 理化指標70
4.1.2 模擬試驗70
4.1.3 台架試驗71
4.1.4 現場試驗71
4.2 理化試驗項目及方法72
4.2.1 通用理化項目及方法72
4.2.2 涉及環保的項目及方法78
4.2.3 部分潤滑油的特殊理化項目及方法79
4.3 模擬試驗81
4.3.1 模擬試驗概述82
4.3.2 模擬試驗方法及模擬性能83
4.4 常規台架試驗87
4.4.1 台架試驗概述87
4.4.2 汽油機油規格及台架試驗89
4.4.3柴油機油規格及台架試驗90
4.4.4 其他台架試驗92
4.5 現代分析技術在潤滑油檢測中的套用93
4.5.1 熱分析技術94
4.5.2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95
4.5.3 高壓液相色譜技術(HPLC)98
第5章可生物降解潤滑油性能評價100
5.1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的發展概況100
5.2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的生態評價101
5.2.1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的技術指標101
5.2.2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生態效應的評價方法102
5.3 可生物降解液壓油標準介紹105
5.3.1 可生物降解液壓油的制定和發展106
5.3.2ISO15380可生物降解液壓油的技術要求106
5.3.3 不同可生物降解液壓油標準技術要求比較108
5.4 可生物降解潤滑油展望109
第6章潤滑油相關法規110
6.1 汽車排放法規110
6.1.1 美國排放法規與車用潤滑油的發展111
6.1.2 歐洲排放法規與車用潤滑油的發展112
6.1.3 日本排放法規與車用潤滑油的發展113
6.1.4 我國汽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發展情況114
6.1.5 排放法規對發動機油的影響115
6.2 海洋環保法規117
6.2.1 防止船舶大氣污染細則117
6.2.2 其他海洋環保法規120
6.2.3 海洋環保法規對船用潤滑油的影響120
6.3 食品機械專用潤滑劑的法律法規121
6.3.1 國際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122
6.3.2 國內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123
6.4 其他法規123
6.4.1 歐盟多氯聯苯指令123
6.4.2 歐盟2005/69/EC多環芳烴環保指令123
6.4.3 歐盟REACH法規124
6.4.4歐盟生態標籤制度125
第7章內燃機油(E組)的分類和選用126
7.1 內燃機及內燃機潤滑126
7.1.1內燃機的種類和工作特點126
7.1.2 內燃機的機構組成和潤滑方式127
7.2 內燃機潤滑油129
7.2.1 內燃機潤滑油的性能要求129
7.2.2 內燃機摩擦與內燃機油燃料經濟性131
7.2.3 內燃機油的分類133
7.3 汽車內燃機油134
7.4 機車汽油機油135
7.4.1 二衝程汽油機油135
7.4.2 四衝程汽油機油137
7.5 鐵路內燃機柴油機油139
7.5.1 鐵路機車柴油機油的工作條件和性能要求139
7.5.2 鐵路機車用柴油機油分類140
7.5.3 鐵路內燃機柴油機油的選擇141
7.6 船用內燃機柴油機油141
7.6.1 船用潤滑油的性能要求142
7.6.2 船用柴油機油的種類、牌號和選用142
第8章工業潤滑油的分類和選用145
8.1 液壓油(H組)145
8.1.1 液壓油的使用性能要求146
8.1.2 液壓油的分類和品種147
8.1.3 液壓油的選擇和使用151
8.1.4 液壓油的發展趨勢152
8.2 工業齒輪油(C組)153
8.2.1 齒輪潤滑特點及齒輪油性能要求153
8.2.2 工業齒輪油的分類154
8.2.3 工業齒輪油的選用155
8.3 壓縮機油(D組)156
8.3.1 壓縮機的分類和工作特點156
8.3.2 壓縮機油的性能要求157
8.3.3 壓縮機油的分類158
8.3.4 壓縮機油的選用160
8.4 金屬加工用潤滑劑(M組)161
8.4.1 金屬加工用潤滑劑的性能要求161
8.4.2 金屬加工用潤滑劑分類161
8.4.3 金屬加工用潤滑劑的選用163
8.4.4 金屬加工用潤滑劑的發展趨勢164
8.5 其他工業潤滑油164
8.5.1 電器絕緣油(N組)164
8.5.2 汽輪機油(T組)166
8.5.3 熱處理油(U組)169
第9章汽車用潤滑油的分類和選用172
9.1 汽車發動機油172
9.1.1 汽油機油173
9.1.2 柴油機油177
9.1.3 合成發動機油180
9.1.4 燃氣發動機油182
9.1.5 汽車發動機油的選擇184
9.2車輛齒輪油186
9.2.1 車輛齒輪油的工作條件和性能要求187
9.2.2 車輛齒輪油的分類188
9.2.3車輛齒輪油的品種189
9.2.4車輛齒輪油的選用190
9.3汽車用其他潤滑油191
9.3.1 汽車自動傳動油191
9.3.2 汽車制動液(剎車油)194
9.3.3 汽車防凍液197
9.4 汽車保養與發動機油知識200
9.4.1 汽車發動機保養與潤滑200
9.4.2 汽車發動機機油養護常識201
9.4.3 汽車發動機油的使用誤區204
第10章新型潤滑技術研究發展206
10.1 納米潤滑技術206
10.1.1 納米潤滑添加劑種類206
10.1.2 納米潤滑油添加劑作用機理208
10.1.3 納米潤滑油添加劑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209
10.2 離子液體潤滑209
10.2.1 離子液體的潤滑機理210
10.2.2 離子液體潤滑存在的問題211
10.2.3 離子液體潤滑發展方向211
10.3 液晶潤滑211
10.3.1 液晶潤滑的特點213
10.3.2 液晶潤滑添加劑的研究及減摩機理213
10.4 化學熱處理改性表面214
10.5 氣相潤滑技術216
10.6 新型潤滑技術展望217
附錄一常用縮略詞中英對照表218
附錄二全球著名潤滑油品牌220
參考文獻2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