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德泉,譽稱周公聖水,位於關中西府岐山縣城西北七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的周公廟內,為廟區一大景觀。泉面約有十平方米,石砌泉壁高丈余,泉周圍的八角形石欄桿上鐫有浮雕藻飾,有龍吻、鰲頭、猿首等,均栩栩如生,各具神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潤德泉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
- 氣候類型:大陸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潤德泉
地勢,歷史沿革,
地勢
周公廟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鳳鳴鎮的鳳凰山南麓,東距西安170公里,西距寶雞70公里,是周初重臣周公旦晚年歸隱之地。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周公廟景區三面環山,《詩經》中描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故稱卷阿。卷阿腹地清泉常流,古木蒼翠,濃蔭下掩映著自唐及宋、元、明、清修建、擴建的三十餘座古建築以及千年勝跡潤德泉和神奇的唐代石雕玄武玉像,無不顯示著周公廟幽深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歷史沿革
潤德泉位於卷阿腹地,為一裂隙泉,是鳳翔府八景之一的“潤德流泉”。岐山縣誌載:“唐大中元年,鳳翔節度使崔珙因泉出為瑞,上其事,宣宗賜名潤德。”意為潤德於民。又載:“相傳源於豳洲,十數年轍來去,來此則彼涸,去彼則此涸。”相傳泉水涌流,則國泰民安,風華物茂,泉水枯竭,則世態動亂,兵荒不斷。泉涌時,“為汛為濫,噴珠濺玉,湛然澈底。”“水則澄瑩如鏡,味甘如醴。”明 天啟年間欽差立“周公聖水”石碑於泉旁。據傳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太后避難於西安曾派專人搬運“周公聖水”供其享用,歷代人們稱此泉為“靈泉”、“治泉”或“神水”。
自唐大中二年(848年)敕賜“潤德泉”泉名後,泉即得到保護。元代“有井作亭,其上覆以翠瓦,旁出八觚,井方四跬,厥深倍之”,現存潤德泉為道光二十七年重修。泉為一石砌井泉,深一丈有餘,泉眼用石砌成正方形,邊長三尺井圈分三層,逐次上砌,形八角,漸次層擴大,層與層之間雕飾蔓草、蓮花、飛龍,連沿有石刻魚龍、怪獸站立;地面以上建八角形石欄圍圈,每邊由兩塊石攔板組成,石攔板兩面剔地高浮雕裝飾,上雕刻有奔馬、臥獅、蝙蝠、飛狐、枯梅、棲兔;正南面兩塊欄板鏤空刻成日、月、天象、雲形圖案。兩塊石欄板中間以正方形欄柱相接,柱頭均為蹲猴,或兩兩相嬉,或手擁背抱,或獨坐悠思,各具情態。八個角立轉角望柱,柱頭為人獸合一圓雕,人著胡帽,高顴骨,表情或驚奇神疑,或躬順憨態,獸有麒麟、獅子、異獸等,體格粗壯有力,或低頭訓服,或昂首不羈,或依偎主人,神情相融,人稱“八蠻進寶”。這一組石刻圈欄藻板,造形生動,手法簡煉古拙,不僅具有裝飾作用,而且還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可惜文革時有些柱頭雕飾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