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育化作用

潛育化作用

潛育化作用是指由於長期積水或地下水位過高,土壤剖面下部水多氧少,大量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較多的還原性物質,使下層土壤長期處於還原狀態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潛育化作用
  • 外文名:gley
  • Eh:一般低於250Mv
  • 原因:由於長期積水或地下水位過高
  • 作用:使下層土壤長期處於還原狀態
簡介,作用,特點及其研究進展,害處,改良與治理,

簡介

潛育化作用是指由於長期積水或地下水位過高,土壤剖面下部水多氧少,大量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較多的還原性物質,使下層土壤長期處於還原狀態的作用。

作用

常表現為土壤板結。在此剖面下部常可見到一個灰藍色或青灰色的潛育層。該層的Eh一般低於250Mv,有的甚至低到-100mV左右,在還原性較強的情況下,潛育層中的高價鐵轉化為亞鐵,故土壤顏色變為藍色或青灰色。因還原物質可增至8-11mmol/100g土,鐵錳被還原,以離子或絡合物狀態淋失。故潛育層中粘粒部分的鋁鐵率和矽鐵率均較高,而餘下的活性鐵含量較少,說明潛育層有明顯的離鐵作用。潛育層中因粘粒減少,粉砂粒增加,有機質含量也較低,故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和緩衝能力均較低。

特點及其研究進展

土壤潛育化作用是水成土壤重要的成土過程之一,其研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本文對潛育化作用的形態特徵、物質變化特點及其機理等主要研究成果作一綜述。

害處

潛育化土壤較非潛育化土壤還原性有害物質較多;土性冷;土壤的生物活動較弱,有機物礦化作用受抑制。易導致稻田僵苗不發,遲熟低產。

改良與治理

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應從環境治理做起,治本清源、因地制宜、綜合利用。主要方法措施如下:
1、開溝排水,消除漬害。在稻田周圍開溝、排引水源,排灌分離,防止串灌。明溝成本較低,但暗溝效果較好,溝距以6-8m(重粘土)和10-15m(輕粘土)為宜。
2、多種經營,綜合利用。稻田-養殖系統,如稻田-魚塘、稻田-鴨-魚系統。或者開闢為淺水藕、荸薺等經濟作物田。有條件的實施水旱輪作。
3、合理施肥。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稻田N肥的效益大大降低,宜施P、K、Si肥以獲增產。
4、開發耐漬水稻品種。這是一種生態適應性措施。探索培育耐潛育化水稻良種,已收到一定的增產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