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一譯“防衛機制”, 亦稱“防禦機制”、“心理防禦機制”、“自我防禦機制”。精神分析理論術語。個體應付各種緊張性刺激,防止或減輕焦慮或愧疚的精神壓力,維護心理安寧的潛意識心理反應。其特點是偽造或曲解現實,潛意識運用。1894年 弗洛伊德在《防禦性神經精神病》中首先提出,1926年在《抑制、症狀與焦慮》書中進一步提出自我保護功能假說。1936年A.弗洛伊德在《自我與防禦機制》一書中歸納為10種:壓抑(潛抑)、投射、心力內投、退化(退行)、反向形成、隔離、抵消、轉而反對自己、反轉和升華。弗洛伊德的學生及後來的一些變態心理學家也提出了一些,如否認、固著、理智化、理想化、合理化(文飾作用)、轉移(置換)、分離、投射性認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