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漢字字源 潘 | 《字源》潘 |
漢字字源“潘” | 《字源》潘 |
潘是形聲字,々為形,番為聲。“潘”的本義是“淅米汁”即淘米水,古人認為淘米水可以用於洗沐。《札記·內則》:“面垢,焊潘清釀。”鄭玄註:“潘,米瀾也。”陸德明《
釋文》:“潘,淅米汁。”這句是說,父母臉上如有污垢,做兒女的要用溫熱的淘米水為他們洗乾淨。《左傳·哀公十四年》:“陳氏方睦,使疾,而遺之潘沐,備酒肉焉。”杜預註:“潘,米汁可以沐頭。”《新唐書·禮樂志十》還談到授潘的具體儀式:“以盆盛潘及汁盤,升自西階,授沐者,沐者執潘及盤人。”徐鍇對“潘”的作用的說明,可以使讀者對“潘”的本義“淘米水”留下更深更全面的印象。
“潘”最早見於金文大篆。金文的字形僅作番。篆文從水,表示與水相關;番聲,表示聲音。隸變作,楷定作潘。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詳細釋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
名 | 淘米水 | water of washing rice | 潘水;潘沐;潘泔;潘瀾 |
古水名 在河南省滎陽縣境 在浙江省紹興市境,後堙。或以為是今運河經紹興的一段河道 約在山東省淄博市一帶,或以為是淄水 | Pan River | |
|
|
|
山名。在廣東省茂名市 | Pan mount | |
古州名 治所在今廣東省茂名市 在今四川省松潘縣 | Pan prefecture | |
|
|
姓 | Pan | |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淅米汁也。一曰水名,在河南滎陽。從水番聲。普官切。
康熙字典
《唐韻》普官切《
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音拌。《說文》淅米汁也。《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
又古邑名。《禮·檀弓》與縣潘氏。
又泉名。《
水經注》濕水,又東逕潘縣故城,左會潘泉故瀆。
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米爛也。或作。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潘旍,縣名,在臨淮。
又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說文解字注
(潘)淅米汁也。內則曰。其閒面垢。燂潘請靧。鄭雲。潘、米瀾也。按瀾者、灡之省。力旦反。從水。番聲。暜官切。十四部。經典釋文芳袁反。一曰潘水。在河南熒陽。熒各本作滎。誤。今正。熒陽故城在今河南開封府滎澤縣西南。水經注濟水篇雲。晉書地道志。濟自大伾入河。與河水鬬。南泆為熒澤。尚書熒波旣瀦。孔安國曰。熒澤、波水。已成遏瀦。闞駰曰。澤名也。故呂忱曰播水在熒陽。謂是水也。昔大禹遏其淫水。而於熒陽下引河東南以通淮泗。按所引呂忱語、謂字林也。字林多本說文。且說文、字林之例。手部播字不應旁及水名。然則字林正作潘字。水在熒陽、與說文合。馬、鄭、王尚書皆作熒播。謂卽熒澤。許、呂則潘別為一水。與熒為二。偽孔傳釋熒為澤名。波為水名。正同也。鄭注周禮熒雒波溠為四。雲波讀為播。引禹貢熒播旣都。則注書一之、注周禮亦二之矣。偽孔本作波。依周禮改尚書也。許作潘、謂潘其正字、播其假借字也。今潘水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