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新汶礦業集團潘西煤礦位於泰山東麓、素有“鋼城煤都”之稱的萊蕪市境內,大汶河蜿蜒流過礦區,萊新高速公路貫穿工業區,北接博萊公速公路,南接京滬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人傑地靈。
簡介
潘西礦於1958年建井,現生產能力達150萬噸/年;礦井資源豐富,服務年限可達50年。近年來,實施“科技興礦”戰略,不斷吸收、消化國內外高新技術,建成了國內第一個深部大傾角綜采工作、第一個螺旋鑽無人採煤工作面和第一個千米立井直排系統,礦井機械化系統,礦井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千米立井排水技術研究與套用”評為全國煤炭行業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十佳煤礦”、高產高效礦井,省“文明煤礦”、“科技興煤”先進礦井、“重契約守信用企業”、AAA級信譽企業稱號,並通過了IS010012計量保證確認及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積極拓展非煤礦業,利用礦井豐富的資源優勢,與美國港榮公司合資建成了1500m3/h的礦井水處理廠,2003年來,每年實現利潤300萬元;與萊蕪市電業局合作投運了煤矸石熱電廠,一期工程(2*12MW)2003年6月投產發電,取得了較好的效益,2005年實現收入7006萬元,利潤1908餘萬元。二期工程(一期備用機組25M)正在籌建中,預計2006年底投產發電,預計工業總產值1.5億元。
為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創建一流大型企業,2005年以來,制定實施了“打造百億潘西工業園”的發展戰略規劃:即以3平方公里的工業區為基本區域,一期工程年產5萬噸不鏽鋼、30萬噸普碳鋼(於2005年7月試生產);二期工程總投資6億元,設計年產25萬噸冷軋不鏽鋼、30萬噸鑄造、20萬噸退火酸洗線、20萬噸冷軋線、不鏽鋼管廠;年產30萬噸的萬祥礦業正在建設中;100萬噸的萬隆廢鋼配送已正式運營。在三至五年的時間裡,建成以鋼鐵產業為龍頭,跨行業、跨產業、年總產值100億元的國家大型不鏽鋼、煤炭聯合基地。
科技創新與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企業文化建設,通過評選“企業明星”、“技術能手”,確定“首席技師”、科技創新“冠名制”等,為職工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新汶礦業集團潘西煤礦建於1958年,自1960年投產以來,年生產能力僅有30萬噸,經1992年進行改擴建後,年生產能力才達60萬噸。
從2001年起,該礦通過組織實施科技興礦戰略,礦井生產能力經省科委鑑定達到年產100萬噸,隨著副提系統的投運,礦井實際生產能力可達到年產120萬噸。近幾年來,該礦積極實施“管理、制度、技術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大創新,礦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展現出了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原煤產量、經濟效益逐年提高。2002年產量達到108萬噸,實現利潤3094萬元,2003年產量達到118萬噸,實現利潤5963萬元,今年1—9月份,安全產煤91.8萬噸,實現利潤3538萬元。
近幾年來,潘西煤礦先後被授予煤炭工業高產高效礦井、煤質管理工作標準化礦井、山東省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山東煤炭工業局優勝單位、通風樣板礦井、山東省計量管理先進單位、萊蕪市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和萊蕪市花園式單位,通過了ISO10012計量保證體系確認、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雙“十佳”煤礦、山東省現場管理樣板企業、2002年度“十佳煤礦"、特級信譽企業: AAA、煤炭工業科技進步十佳礦井和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產品免檢證書。並實現了連續安全生產1808天、安全產煤528萬噸。
科技創新占領發展制高點
2000年7月,呂光明礦長上任時,面臨著巨大壓力,隨著開採年限的增長而礦壓逐年遞增,礦井水、火、瓦斯、煤塵、頂板、衝擊地壓六毒俱全,通風系統、供電系統、運輸系統和排水系統困難和阻力重重,有些設施處於超期服役狀態,通風系統載力不夠,嚴重製約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經過深思熟慮,呂光明礦長開始對礦井實施“大手術”,深化改革,用先進生產力來奠定戰略制高點,用科技的力量來奠定企業發展的基石。
—科技創新助推企業發展。礦井推行了創新項目負責制和改革、合理化建議評審獎勵制度,把創新項目量化到人頭,將創新滲透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技術創新在降低生產投入、提高勞動效率中的作用。加大了產、學、研合作力度,解決了一批影響礦井安全生產的難題。
—螺旋鑽無人工作面開採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在集團公司的指導下,潘西礦在全國煤炭系統率先引進了烏克蘭百獅—2型螺旋鑽採煤機,該技術採用前掘後采,沿煤層向上、下採煤,每班7名工作人員全部在運輸巷操作,部分矸石可回填到下部鑽孔內,“它適用於目前我國傳統的採煤工藝無法開採的超薄煤層",使薄煤層的可采率由30%達到80%,並通過了由兩院院士等專家組成的評審。達到了“三高、四少"的效果:即安全係數高、勞動效率高、投資回報率高;用人少、設備配置少、系統環節少、材料消耗少。
—使用了無軌膠輪車。潘西礦與常州科研試驗中心共同研究開發了WCD—3B型無軌膠輪車,它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污染低的特點。潘西礦將扒裝機卸料槽加長加高,固定方式由支撐式改為吊掛式,使膠輪車車廂進入扒裝機機下,直接進行接車,消除了迎頭積存矸石和扒裝機卸載時撒的現象,提高了效率,使12平方米的大斷面巷道每月比電瓶車牽引運輸時多進40米。
—千米立井排水技術創出全國之最。潘西礦自然湧水量大,原有的三級排水系統,已無法適應礦井規模膨脹和防水抗災能力,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僅每年的排水費高達1800萬元。為改變這種狀況,潘西礦開展了千米立井排水技術的研究套用,博採眾長,從設計到施工,從質量檢測到安全措施優中選優,使用了進口的大流量高揚程水泵,將—740水平的水直接排至地面,揚程達1079.7米,創全國之最。該系統自2002年6月18日成功運行以來,已累計節約排水費用近270萬元,提高了礦井的經濟效益。同時,該排水技術的套用,也大大增強了礦井的排水、抗災能力,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證。
—產、學、研聯合。潘西礦與中國礦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牽手聯合,先後開展了“高難度高產高效關鍵性技術研究”、“煤塵爆燃防治與瓦斯治理研究”、“礦井奧灰水綜合治理技術研究”、“零缺陷管理”、“價值管理”、“安全與信息化”等180餘項技術成果的研究與套用,其中34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從而使潘西煤礦走在了“科技興安"的發展前沿。
在供電系統的改造中,將35KV供電路線由萊蕪大橋110KV降壓站改萊蕪棋山220KV降壓站雙四路供電,通過改造治理,解決了礦井供電不足問題,為礦井安全運轉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同時改造了6/4KV動力照明供電系統,節能變壓器投入運行,按最佳化後的運行方式,降壓站、一號井、副立井、工人村變電所雖有高耗型變壓器,但只用為冷備用,因此,七個配電場所全部運行節能型變壓器。經計算,最佳化後七個配電場所變壓器年運行損耗量57116KWh,年運行損耗電費支出25702.20元,最佳化後比最佳化前年節運行損耗電量5536 kWh,年節電費支出24912.45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潘西礦主採煤層19層煤底板距奧灰層60米,隨著開採深度的增加,奧灰水壓增大,加上井田內斷層多,構造裂隙發育,開採時底板經常突水,對礦井安全生產構成重大威脅。面對險情,他們在地面井下施工26個奧灰水文觀測孔,對奧灰的富水特徵、突水機理進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防治水措施,保證了安全生產。 安全創新築牢發展基礎
潘西礦建礦以來,一直沿用炮采和高檔普采的開採方式,勞動強度大、人工效率低、安全係數小。為此,積極探索使用了新技術、新設備。一是套用了大傾角綜采技術,在安裝使用過程中,針對煤層傾角大的現狀,先後採取了聯接排頭支架、對下方支架二次注液、隔斷安裝防倒裝置、嚴格操作程式、及時調整偽傾角、千斤頂與輸送機保持垂直等近20項防範措施,保證了工作面的正常推進,第一個月產煤8.06萬噸,並已有5個月原煤產量達到8萬噸以上,經綜合分析預計年增效益6500萬元。減少或消除了頂板、片幫、放炮、支柱、回撤、自然發火等十幾項危險源,杜絕了各類事故的發生。二是套用了綜掘機。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於去年2月在7191副巷率先使用了S100型綜掘機,經過三個月的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先後在7191主巷、432運輸巷、4196副巷投入使用了3台綜掘機。並逐步探索出了大傾角煤巷中綜掘的配套技術,平均單進水平超過400米,是炮掘的2.5倍;成本比炮掘降低了143元/米,每台每年可節約材料費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