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裕鈺

潘裕鈺

潘裕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蘇州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蘇州版畫院院長,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裕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
  • 出生日期:1944.5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潘裕鈺中國畫集》
藝術年表,評價,

藝術年表

1944年5月生於蘇州;
1962年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專科學校;
1968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院(今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972年水印版畫《綠樹叢中萬點紅》入選當年全國美展,1979年此畫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後,十二幅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美展和全國版畫展;
1973年在蘇州京劇團任舞美設計;
1980年水印版畫《萬丈高樓平地起》入選“江蘇、上海中國畫版畫展”並在上海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展出。水墨畫《戲曲人物》六幅由香港聯記書店出版年曆。在蘇州東園、上海徐匯區文化館、南通工人文化宮舉辦“潘裕鈺戲曲人物畫展”。在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任創作設計。
1981年水印版畫《虹橋瓜市》入選第七屆全國版畫展。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創作水印版畫的同時。
1983年水印版畫《鄉村小景》入選第八屆全國版畫展,同年入選香港三聯書店“江蘇水印木刻展”並作展覽目錄、請柬封面。
1984年獨立組建蘇州版畫藝術創作研究室,任副主任。
1988年水墨畫《湖石花蕾》入選香港《文匯報》報慶四十周年畫展並被收藏。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收藏《水鄉日記》等八幅作品。《幽幽水鄉畫中見》發表於《中國文化報》。
1991年隨蘇州市政府“文化物資貿易團”訪日本金澤,作藝術交流。
1992年成立蘇州版畫院,任院長至今。
1993年應日本財團三江會館邀請赴神戶作藝術交流。
1995年水墨畫《晨露》等三幅入選“全國牡丹竟選國畫畫展”,兩幅被組委會收藏。《直面人生、心畫相照》發表於《蘇州日報》。赴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舉辦畫展及與馬來西亞藝術學院作藝術交流(與周一清、楊春華、郝伯義同行)。
1996年《融合貫通厚積薄發》發表於《蘇州日報》。
1997年《初步現代化與蘇州美術》於蘇州文化界授命撰寫(10000字)。參加首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並訪問馬來西亞,於馬來西亞水彩協會交流。《潘裕鈺戲曲人物畫》年曆出版。3月26日,在蘇州工藝品商場藝苑畫廊舉辦“裕鈺國畫小品展”。
1998年《二遇陳丹青》發表於《蘇州日報》副刊。《永遠的速寫本——楊明義速寫展觀後》發表於浙江《美術報》。在北京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
1999年在蘇州會議中心舉辦第一次中國畫展,並同時首發《潘裕鈺中國畫集》。
2002年由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版《崑曲百戲圖》。蘇州文聯舉辦“潘裕鈺花鳥畫小品展”,作品銷售一空。
2003年潘裕鈺《百戲圖》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當代吳門名家潘裕鈺花鳥作品集》。
2006年《中國書畫》(2006年第2期)雜誌專版介紹潘裕鈺花鳥及戲曲人物畫,並同時發表由王淵清撰寫的文章《學貴廣博藝在悟真——讀潘裕鈺的國畫藝術》。《收藏家》(2006年第4期)和《收藏》(2006年7月總第163期),先後刊登潘裕於戲劇人物和水墨花鳥畫的專版及評論文章。中央新聞紀錄電影片廠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攝製《當代中國畫家——潘裕鈺》一輯已於7月份完成。7月12日,《蘇州日報》第6版整版刊登《禽鳴花璨水色交融——潘裕鈺花鳥畫賞析》。
2007年6月,廣州南方二套播出《鈺筆生花》粵語版(片長10分鐘)。10月8日“新吳門畫派晉京展”(中國美術館)其中潘裕鈺八幅作品被編入《新吳門畫派》大型畫冊。10月27日,創作作品《春光》《群雞圖》《崑劇集萃圖》由京豐美術館收藏。
2008年5月,《牡丹獨爭圖》入選“中國當代花鳥畫邀請展。7月中央電視台九套播出專題片《當代中國畫家——潘裕鈺》(片長30分鐘);
2009年5月,創作人物畫《千里送京娘》等作品數幅被京西賓館收藏。10月,中央電視台九套播出《潘裕鈺——牡丹》《潘裕鈺——戲劇人物》(片長各5分鐘)。11月,香港《大公報》以兩個專題隆重介紹畫家潘裕鈺的藝術世界。11月,作品《貴妃醉酒》被國家京劇院收藏。
2010年數字環球頻道播出《畫家潘裕鈺》(片長10分鐘)。《世界華人報》以四個版面刊登潘裕鈺戲劇人物畫作品(由馮遠撰寫《戲劇精粹,筆墨華彩》)。2月,外文出版社出版專輯《潘裕鈺——花鳥》(馮遠撰文)、《潘裕鈺——戲劇人物》(邵大箴撰文)。4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走近畫家——潘裕鈺卷》。6月24日,完成巨幅戲劇人物畫《中國戲曲集萃》(長493cm,高128cm)被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收藏(證號為1551號)。7月26日,北京國家大劇院展出題為“清風徐來”潘裕鈺戲曲人物扇面展並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了中式線裝本《戲》。
2011年“水墨戲韻——潘裕鈺崑劇人物水墨藝術展”在北京愛慕美術館舉辦。
2013年《中國京劇》雜誌刊登《戲曲人物畫家潘裕鈺》,收錄作品數幅,由馮遠撰文。潘裕鈺與劇中人物照片在封底刊出。
2014年在蘇州美術館與馬伯樂、劉懋善、徐源紹一起舉辦中國畫作品展,展出作品30幅。

評價

2005年的年末,蘇州古吳軒出版社出了一套八本當代吳門名家作品集,其中就有一本潘裕鈺的花鳥冊,這是潘裕鈺花鳥畫作品的大成之集,也是他作品形成個人風貌而跳出前人窠臼,體現他不同凡響的花鳥認識的佳作。
潘裕鈺的花鳥畫的實踐過程是充滿著探索開拓的玄機;他崇尚花鳥的自然形態,又作理想物化的創造,他與前人作品進行解讀和交談,慢慢的,從眾多特性範本的模式中營造出他自己的作品個性,而且是如此的鮮明和耀眼。
眼下有不少潘裕鈺花鳥作品的熱心的追捧者,他們感覺到曾經的花鳥畫已經在歲月的流逝里消退,而潘裕鈺作品的新形式、新面貌卻是如此突現的豎立起來,他作品的鮮明個性里第一個特性是水的泛瀾和水的橫流,如作品《月光》是以水為媒的代表,他的水色運用巧妙出新之處在於水在著紙之後,形成的昏暈自然地表現了花朵開放的生動形象。構圖和層次用塊面輪廊交替來均衡畫面的分量,枝幹的交叉穿插使色塊之間的銜接和疏密分配錯落有致;畫面充滿著矛盾卻又在協調中顯得和平不迫。
潘裕鈺畫花鳥的與眾不同除著色表現淡雅嫻靜,飛禽動態是其描繪的重點,有了花的怒放必須有鳥的勁飛,作品《鬧秋》正是描繪成活泛的飛鳥;如從畫中躍出一般,由於養鳥、觀鳥,潘裕鈺的畫中之鳥先有結構的正確又有動作的生動,而這一切又是在不經意中寥寥數筆隨手而得,可謂聲形兼得,從容輕鬆。
《天真》是一幅更為率真的作品,它不修飾,水墨在紙上移淌,因流而泛光,又因著而定型,畫面形象如花鳥對話話,同訴衷腸,把花鳥畫的情感寄託用形式交匯提升到純真溫馨的境界。
筆觸是運筆的痕跡,又是組成形象的基本單位,在作畫的過程中,運用筆觸組合體現質感是潘裕鈺花鳥畫的又一特色,細細品畫,你不禁會被鳥的羽翼翎片的形成而折服,筆觸因形象而聚,又因動態而散,它在不斷的運動中自由組合,運筆迅速,稍一遲疑就會畫成“呆花”和“死鳥”;作品《趣》很好的體現了筆觸的功能。
畫是凝練而成,又是積累而得,這一切都是常年不輟在紙上體會,摸索而得,宣紙和筆墨的特殊性是造就花鳥符號的根本,也是花鳥畫不同於人物畫、山水畫在表現方法上的差異。欣賞花鳥畫是舒心的,我們看潘裕鈺的畫如在痛快地暢飲甘露一般,體會到韻律節奏,又品嘗到淡淡的甘甜。
潘裕鈺作畫不施重墨,永遠在淡泊中展現,如他的人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