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碚

潘碚:上海市第九屆數學理事會理事、全國中職數學教材組和全國高職數學課程組成員、同濟大學高級講師、航空工業學校(現為同濟高職學院)高級講師、“神速數學法”創始人。潘碚老師長期致力於初、高中的數學教學。他曾任教的國中、三校學生在中考、三校生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秀成績,不少學生還取得了滿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碚
  • 職業:同濟大學高級講師
  • 主要成就:“神速數學”創始人
  • 代表作品:《中考最後幾題考什麼》
簡介,學習法核心,出版書籍,家長的話,

簡介

2004年10月,“神速數學”創始人、同濟大學高級講師潘碚、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數學教研員李景祥在虹口區唐山中學開始進行“神速數學”的課題試驗。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對部分初二學生每周授課兩課時,共70餘課時,不僅學完了初三教學的全部內容(初三數學的內容需200多課時),還對國中階段的數學內容進行全面整理、複習。2005年6月19日,用初三的中考數學試卷,對初二學生進行測試,平均分為103分(滿分為120分),高於虹口區初三數學中考平均分。課題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李景祥強調:“神速數學”課題從減輕學生負擔出發,力爭讓學生比較輕鬆地接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目前潘老師正於六年級、初一年級以及初三、高一年級中進行試點,嘗試用“神速數學法”分別學完國中四年和高中三年的內容,學年結束時分別與當屆初三年級和高三年級一決高下。

學習法核心

潘老師的“神奇數學”學習法的核心是“全面鋪開,多頭並進”。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如果用此法指導數學學習或複習,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提高。
(一)用“全面鋪開”複習基礎知識
複習時不按原來所學章節的順序複習基礎知識,而是用“全面鋪開,多頭並進”的方法,把國中數學各章節的所有知識點的最淺的部分全部展開出來,在以後的複習中,沿著原來的知識點,逐漸增加內容以達到“降低坡度”和“不斷重複”的目的。
例如在複習一元二次方程時,首先複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以後的複習中,按下面的順序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二元二次方程組(一個一次方程、一個二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無理方程與分式方程,簡單的高次方程的解法……在複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同時,通過複習常量與變數兩個概念,引出生活中的四個具體的函式(正比例函式、反比例函式、一次函式、二次函式),在以後的複習中逐步加深難度,複習這些函式的圖象和性質。
複習“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章時,首先複習解直角三角形的定義,參照解方程的定義,可以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義,求直角三角形的未知元素的過程稱為解直角三角形。然後複習解直角三角形的三種類型:(1)角角關係:兩銳角和為直角;(2)邊邊關係: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3)邊角關係:先複習四個邊角關係中的一個,如正切。
(二)用“多頭並進”的方法複習解答題
並不是要在基礎知識部分掌握得非常熟練的情況下才開始複習“解答題”,在複習解答題的同時,繼續進行基礎知識的複習,這就是“基礎知識”與“解答題”同時並進的方法。解答題部分要採用“多頭並進”的複習方法。筆者曾經編寫了一本《中考數學最後幾題考什麼》,該書在分析1949年以來全國各省市的中考試卷中的解答題的基礎上,把解答題分成三大類,七小類。也是採用“多頭並進”的方法複習七小類解答題。在看該書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解答題甚至難度較大的綜合題重複出現的現象較普遍。其中有一道綜合題,在十年中考了十一次(某年兩個省考這道題,上海也考過這道題)。因為各省市的考題都由各省市最有經驗的教師命題的,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如果學生能較順利地閱讀這本中的例題,並會做這本書中的部分習題,便能舉一反三,具有較強的解綜合題的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版書籍

《中考最後幾題考什麼》
出版日期:1997-12-1
筆者把1949年以來,尤其是近十年的試題按時間進行縱向比較,按地區進行橫向比較後發現:根據知識點的分布情況,這些綜合題可以分成三大類七小類。這三大類試題在中考中所起的作用是辯證的:在壓軸題中並非全是雙科綜合題或三科綜合題,也經常出現單科綜合題,所以要重視單科綜合題的複習;三科綜合題涉及知識點的範圍廣,在壓軸題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並非高不可攀,經過一定量的訓練會發現三科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反而比單科綜合題明確,恐懼心理隨之消失。
在書中,筆者通過大量的例子把這七小類綜合題進行分類導析,在導析中對試題之間的異同步進行比較、歸納和小結,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本書所用的330餘道綜事題全部都是中考試題,對其中個別題目,根據需要,對這個大題中的某個小題作了刪減。
為使全國各地都能用這本書,筆者在試題解法上作了如可的技術處理:考試到有的省、市刪去了“解斜三角形”一章,所以在涉及到有關三角知識的綜合題時均給出兩類解法:1、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2、用解斜三角形的方法解。
《三校生高考語文考什麼——三校生高考考什麼叢書》
出版日期:2002-1-1
本書為滿足“三校生”高考的實際需求而寫,意在告訴參加高考的“三校生”:“三校生”高考語文到底考什麼,應如何應對這一考試。因此,本書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其針對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本書對歷年來“三校生”高考語文試卷及考綱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深入的分析,完整明確地揭示了“三校生”高考語文試卷涉及的知識點及能力點,並具體顯示了試卷中相關考題的題型。二、在以上揭示的基礎上,針對高考的具體要求和相關題型,本書向考生提供了相應的應對方法及必要的複習資料。三、根據高考要求,結合應對方法的介紹,本書向考生提供了相應的一定量的練習題,讓考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四、本書在總結了多方面成功的實踐經驗後,為考生擬訂了一個複習計畫,提出了預期分解目標,指導考生有條不紊、紮實有效地進行複習。
《中職生對口升學考試數學複習指導》
出版日期:2006-4-1
為了幫助中職升高職的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我們編寫了這本複習指導書。本書共分十四章、每一章都分為五部分:
一、考試內容和要求。讓學生了解本章的考試內容和要求,在複習中要學生注意覆蓋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中確定的主要知識點,突出重點,以體現複習的完整性。
二、試題分析。我們從上海近十年來的考題中,部分省市近三年來的考題中精選部分試題按章編排,使學生對每章中各知識點的題目和難度一目了解,以體現複習的實用性。
三、歸納、拓寬與提高。通過例題,歸納解題中的注意點,對考納中尚未考過的內容進行分析、拓寬,對已經考過的內容進行分析、提高。要重視在複習基礎上的提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較紮實的基礎,以體現複習的系統性。
四、分層遞進訓練ABC。編寫了部分練習題。由於在編寫過程中體現了分層與遞進的原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用,以體現複習的針對性。
五、答案或提示。這裡給出的答案或提示,供學生在複習中用來檢驗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不斷修改和完善複習計畫,取得更好的複習效果。
在十四章複習完畢後,我們編寫了附錄,在附錄中我們列舉了40餘道題目。這些題目不偏、不怪。如果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紮實的話,做這些涉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題目時,還會做錯。通過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糾正錯誤概念,確立正確概念,不斷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附光碟複習與提高模組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用書)》
出版時間:2007/07
《中考失分1000個為什麼?》

家長的話

他給學生“整棵大樹”
——記“神速數學學習法”創始人潘碚
寶 木
聽說,楊浦區有位很“狂妄”的數學老師,竟然敢誇海口,說只需花32個課時,就能讓初二的學生一下子學完整個初三的數學,最後還能將一份120分的中考數學卷獨立完成,並獲得90分以上的分數……
這個老師就是上海市數學會理事、上海航空工業學校高級講師潘碚。
抱著有些將信將疑的態度,我和一群家裡剛好有初二孩子的朋友決定,找到潘老師,借暑假的機會,對他的“神速數學學習法”作一個考察和檢驗。結果總共花了11個晚上,到最後考試那天,潘老師為表示公正,堅持讓家長背著他準備一套考題(那次我們準備的是去年上海市的中考數學卷)。結果,6個孩子果然大部分都在100分以上。
潘老師用的“神奇”方法是“全面鋪開,多頭並進”。說起來還真讓人有些吃驚:開課第一天,僅用了一個晚上,潘老師不僅將整個初三的課程作了一個粗略的介紹,甚至還提綱挈領地複習了初一、初二的課程。按潘老師的話說,過去傳統教育法讓孩子從認識一片片“樹葉”入手,而現在他一下子將整棵“大樹”的樹幹都展現給學生,以後再順著樹幹逐步地、詳細地了解每片樹葉,這樣的好處是大大減少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坡度”,並能從更大的程度上啟發學生自學的潛能,自然最大的好處還在於神奇地提了速!
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套用”這一章,潘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學,而他只用幾句話通過“全度形”引入“相似形”的概念;又在複習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角角關係”和“邊邊關係”後引入“邊角關係”,提出了正切的定義……整棵大樹的“樹幹”就是這樣清晰明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潘老師在他執教的學校早已創下了多次成功的紀錄:連續4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在三校生高考中都取得了領先的優秀成績,去年,同濟大學共招收120名本科生和100名師資班本科生,航空工業學校就分別考取了23名和11名,最近兩年的數學成績還都出現滿分。說到提速,潘老師認為不能在考試制度沒改變的情況下,空讓孩子們去“減負”,而科學地“提速”才是真正的“減負”。
《新民晚報》2002年11月3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