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狀顎糠蝦(Gnathophausia zoea Willemoes-Suhm,1875)是疣背糠蝦科顎糠蝦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狀顎糠蝦
- 拉丁學名:Gnathophausia zoea
- 科:疣背糠蝦科
- 屬:顎糠蝦屬
- 命名者及年代:Gnathophausia zoea Willemoes-Suhm,1875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額角前端失去,估計體長約為55mm左右。
體較纖細,表面光滑,頭胸甲和腹部無明顯的龍骨和雕刻,僅在頭胸甲背面中央具1條明顯的縱脊。
額角呈三棱形,上緣具齒,而左右兩側緣光滑。頭胸甲後緣中央刺與額角相似,不同的是上緣齒突不明顯,兩側緣齒卻十分顯著。背甲後側角圓形。
眼較粗短,角膜略寬於眼柄,呈淡褐色;眼柄的基部窄,向末部趨寬,背面近前緣具1圓錐形疣突。
第1觸角柄顯著粗壯,第1節基部寬,末部窄,呈倒梯形;第2節短於基節;第3節明顯長於第1節或第2節。內、外兩鞭顯著不同,內鞭細短,長約與頭胸甲略等;外
鞭顯著長而粗壯,明顯大於體長,基部膨脹,上具白色絨毛,內外兩鞭問背面具1刺突。第2觸角鱗片基部寬,向末部趨窄,長約為寬的
,外緣末部具一粗壯強齒,內緣具毛,鱗片末端圓,第2觸角柄短而纖細,約與第1觸角柄第2節相齊,第1節很短,基部圓;第2節稍長於第1節;第3節顯著長,約與兩個基節的和略等,內緣具1列剛毛,約有20根左右。原肢的外緣呈葉片形。
上唇前緣窄,鈍尖,後緣寬圓,略呈梨形。大顎比較發達,觸鬚第1節特別短小,第2、3兩節細長,其內緣分別各具一排長短差別較大的長剛毛和短剛毛,末節末端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末部。
第1胸肢內肢小;第2—5胸肢內肢比較粗壯;第6—8胸肢內肢細長,其內緣具簇狀稠密的剛毛。掌節簡單不分節。指節較細長,內緣具細刺,末部具細長的刺,呈爪狀。外肢原肢呈長方形,外緣末角圓形。鞭部近基部1/3顯著粗壯,末部2/3明顯纖細,由許多小節構成。
腹部第1—5腹節背甲後緣呈齒形,但由前向後逐漸趨小。第1腹節側甲具2齒,第2—5腹節側甲具3齒,前齒較鈍,後齒較尖。第6腹節側甲的前、後兩齒都較鈍,該體節明顯比前面腹節纖細,其背面中央具一顯著的橫溝,前側緣具一齒,後面具3齒,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
尾節細長,約為基部寬的4倍,側緣基半2/5光滑,末部3/5約具8—9個大刺,兩大刺之間各具2—11個數目和長短不規則的小刺,末部呈魚尾形,兩側各形成三角形齒,其間具1列粗短的小刺。
尾肢內肢顯著窄,長約與外肢略等;外肢很寬,由基末兩節構成,基節較長,外緣光滑,末部具1顯著的齒,末節短,周圍具毛。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印度(南部)、斐濟、紐西蘭、東海、南海。
國內分布:東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