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炯華(1919—1997),廣東興寧人。1943年畢業於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生物系,留校任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炯華
- 出生日期:1919年
- 籍貫:廣東興寧
- 畢業院校:廣東省立文理學院
個人經歷,社會職務,獲得榮譽,
個人經歷
1943年畢業於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生物系,留校任教。
50年代初期起,研究四大家魚的魚苗人工繁殖,在省內首先提出用流水刺激加上給親魚注射激素,創造一個似天然產卵場的環境育苗的構想。
1958年,人工繁殖鰱、鱅魚獲得成功。根據研究成果,撰寫了《廣東魚類區系特點》、《珠江三角洲的淡水魚類》、《廣東沿海的軟骨魚類》等學術論文,為開發漁業資源提供了價值較高的資料。“文化大革命”後,擔任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校長期間,仍親自承擔中國水產“六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水系漁業資源的調查”,指導“把北江二、三十種高產、優質野生魚種改為家魚”的課題研究。
70年代,研究羅非魚越冬保種獲得成功,利用尼羅羅非魚個體大、莫三比克羅非魚等繁殖力強的優勢,進行各種雜交試驗,培養出優良的新品種。1978年,經過5年摸索,在華南地區最早解決了人工繁殖泰國鯰的技術難題。他和助手們撰寫的《鬍子鯰的養殖》一書,在國內首次系統闡述了鬍子鯰的養殖技術。
社會職務
他是魚類學會理事、廣東水產學會名譽理事長、廣東海洋湖泊學會副理事長、廣東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第四次黨代會代表、第五屆省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
獲得榮譽
在國內外發表的論文有100多篇(部),多次受到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嘉獎。主持完成的北江漁業資源調查,獲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