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敖江中游的潘渡鄉西南側,匯集敖江上游1700多平方公里集雨面積,多年平均來水量20億立方米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溪引水工程
- 地理位置:敖江中游的潘渡鄉西南側
- 集雨面積:1700多平方公里
- 平均來水量:20億立方米以上
沿岸常受洪澇威脅,淡水白白流入大海,而下游大片農田卻無法用以灌溉。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把水患變為水利,發動民眾治理敖江。1957年12月18日,潘渡下游18個鄉村1萬多勞力上場興建潘溪攔河壩引水工程。經250天艱苦奮戰,於1958年8月25日竣工。攔河壩橫跨潘渡溪南北岸,壩體由松木框、塊石和混凝土灌注而成。長240米、寬27.7米、高4.65米,上下游落差4米。初建時僅有一層階梯。1966年9月6日遭特大洪水衝擊,壩體右岸被衝垮缺口,災後除填補缺口外,改一層階梯為三級階梯,以減緩洪潮衝擊。在建壩的同時,配套興建南北2條幹渠計66公里。南渠每秒流量1.5立方米,北渠每秒流量4.5立方米,在陀口建2條各長140米、直徑1米的倒虹吸管。渠道流經途程劈炸76座山頭,建涵洞、水閘、平交道、木渡槽、溢洪堰等附屬物166處。總投資81.4萬元,投工127萬工,完成土石方67.5萬立方米。設計自流灌溉面積3.6萬畝,南渠到達東岱鎮,北渠到達浦口山坑,竣工初期灌溉面積3.2萬畝,經30餘年使用,渠道老化,用水量增加,管理未跟上,到1990年,僅能受益1.95萬畝,為設計能力的一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