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入展
中國書協會員百人精品書法展全國首屆公務員書法大展
全國首屆楹聯書法展
山西省第七屆、第八屆書法篆刻展
山西省首屆小品書法展
山西省第二屆精品展
書法獲獎
全國新農村杯書法展優秀獎
第六屆國際文化交流賽克勒杯
中國書法競賽中青年組佳作獎
第廿三、廿四屆中日國際書法大賽銅獎
第廿五屆中日國際書法大賽銀獎
出版有《潘新華書法作品集》
書法作品刊登於《書法報》、《書法導報》、《五台山》、《藝術與繁榮》、《藝術名家》等刊物。
人物評價
淳厚古樸 雄強茂密----陳巨鎖
新華,嗜書法,尤好章草。初,私學余字。余見之,遂與之言:“囮書平平,不足師;汝欲學書,當取法乎上,方可有得。”新華頷之。後,每見古章草法帖,靡不研習摹寫,且參以漢簡、漢隸筆致,追摹古人,得其情趣,陶冶百家,自成面目。 是卷,淳厚古樸,雄強茂密,偶一展對,令人心生歡喜。新華有靈性,有悟性。某與其同客西安,一日過小雁塔,見有售陶塤者,其音嗚嗚然,能發思古之幽情。新華甚愛之,遂購一枚,試吹,僅發其聲,未能成調。待歸旅舍,細心品試,粗成其調,未聞其韻。黎明即醒,把塤再試,但見同屋客人,尚在南柯夢中,豈能以此不諧之聲攪擾,遂以被蒙頭,在被窩中反覆品吹。晨起,為我等吹示一曲,聲韻蒼涼而幽遠,已得陶塤品吹之真諦,大家無不為其穎悟而鼓掌。吹塤如是,學書亦如是,貴有靈性。 嘗過新華之書房“山石齋”,如入經堂,見新寫之中堂、條幅,懸諸四壁,若經幡然。所不同者,經堂有檀香,而書齋為墨香;又見所書之手卷冊頁,疊架盈床,亦如經卷者。復見一盆儲水,置之書案下,凡書之不佳者,皆投之水盆,化為紙漿,亦漸成小丘矣。僅此一端,亦可見新華作字之勤奮。此其學書之又一法寶。 新華為人聰敏,學書又能用志不分,勇猛精進,其作自會百尺竿頭,更上層樓。
學追漢韻 擲地金聲----孫存錦
書之要旨,貴在謹勤。羲之臨池,池水盡墨;懷素書蕉,蕉葉皆黑;永禪師登樓數年不出,潛心修業,終為大家。故學書之道誠有天賦而不思勤敏,也決難登堂入室、探究深邃。
書友新華留神翰墨,窮搜博究,月習歲勤,求八分於兩漢,得章草之淵藪,锺《月儀》、《急就》、《出師》為圭臬,間以碑銘、簡牘之意,寢饋歷練,細心揣摩,煉就腕下筆力,為日後求取絢爛、更上層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新華又可謂善學者。每有書作,皆能思省反饋,求證精微,解惑釋疑,多問道於當代章草大家陳巨鎖先生,受其耳提面命,惠心點撥,盡得先生古樸秀潤之三味。每見草創,而成竹在胸,諳熟有餘。筆下體勢、韻致,直逼乃師。汩汩來勢,不囿藩籬;搖曳生姿,自然流露;毫端醒活,暗合天機;不受時風之左右。惟其腳正路正,成果卓超,大有異軍突起之勢,為三晉書壇所矚目。
書法是人性之藝術,是表現書家情感和綜合素質修養之藝術,當書家在求取筆法技法的同時,更會留神涵養書法的字外功在筆墨中潛移默化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漸進的,不可求之於一朝一夕。新華學書深諳此道。他一向秉承“學養靠知識、功夫在詩外”的從藝觀。青年時曾于山西大學藝術系進修美術,繼爾用心文學、詩歌、楹聯、涉獵音樂,篆刻多種藝術門類。常作詩書,楹聯皆出個人心扉。故能先立文而後作書。觀其所制,點畫峻發,往來映帶,筆觸酣暢,以繪事入書事,以文風帶書風,學古不泥而草法嫻熟,逸於繩墨又不失規矩。
新華已入中年之列,書法作品也應隨之進入“壯歲書亦壯”之階段。不僅技法臻於完備,心理更趨成熟。從寫質到尚意,從有形筆墨到無形情性,從求工於一點一畫,到不計工拙之自然,更需要居高懷遠,站在歷史之高度看待書法,從而把握書法藝術本質,處理好巨觀與微觀,形質與情性,法與意,刻意求工與忘懷楷則之關係,方能心不旁鶩,平淡無為。
歐陽永叔曾曰:“有以寓其意,不知心之為勞也;有以樂其心,不知物之為累也”相信新華必能循其道而為之,創作出更加絢爛至極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