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

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

明"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明崇禎年間民窯燒制的青花人物筆筒,高19.6厘米,口徑20.5厘米,呈直筒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
  • 年代:明崇禎年間
  • 收藏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明"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明崇禎年間民窯燒制的青花人物筆筒,高19.6厘米,口徑20.5厘米,呈直筒型。筆筒的外壁描繪了五個活潑可愛的、姿態各異的孩童和兩位衣著華麗、神態安詳的少婦。在山石掩映、竹林茂盛的庭院裡,婦人與孩子們暢遊期間,顯得悠然自得。兩位少婦一前一後,駐足俯視,一人雙手合掩於袖中,一人手持摺扇,其神態動作反映出中國明代婦女端莊含蓄的風韻。少婦身邊的幾個孩童姿態各異。其中大一點的兩個孩子,一個手裡拿著一柄如意,另一個則藏在婦人身後。小一點的兩個孩子,天真活潑,四處張望。順著一盒孩子手指的方向,只見雲霧繚繞,一條祥龍在雲間盤旋,有一個童子騎在龍身之上,他面露喜色,回頭看著地面上的孩子,顯得極天真又得意。在青花白地的筆筒上,山石、雲氣、花草、樓閣都恰到好處地點綴在人物的四周,使得整個筆筒的構圖渾然一體,體現出工匠高超的繪畫技藝。
童子騎龍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寓意金榜題名、高中狀元。自古以來,中狀元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所嚮往,。童子騎龍這樣寓意金榜題名的吉祥圖案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北宋著名文學家尹洙,曾在他的著作中寫道:“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開個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即使讓我領兵數十萬,光復幽薊兩地,軍隊高唱凱歌,在太廟獻上勝利的捷報,這樣的榮耀也不能和中狀元相比。這個比喻雖不洽當,但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文人心中中狀元是多么夢寐以求的事。在中國民間有: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的說法。到了中國明朝,中國科舉制度已發展的非常成熟,在朝為官的許多官員都是都是經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所以在明朝時期很多皇帝昏庸無能,大臣們卻能恪盡職守,整個國家機器能夠正常運轉的重要原因。人們為了表達在科舉考試中狀元的美好願望,於是將童子騎龍圖裝飾在文房用品上。這就是為何本來只能皇家才有權使用的龍圖案出現在了民窯製造的青花筆筒上了。

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
這個青花人物筆筒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寓意金榜題名之外,這個青花人物筆筒在裝飾藝術上也體現出明末青花瓷的特點,在圖案的意境上,古代瓷器工匠致力於捕捉所畫人物的內心活動,他將少婦的含蓄與童子的活潑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構圖上,青花筆筒以意布局,打破了山石、雲紋、花草與樓閣的正常比例,著重表現主體人物。這種疏朗有致的構圖方式具有明末人物畫的特點。在筆法上,青花筆筒的輪廓以細線勾勒而成。衣著、足履分別用深藍色、淺藍色以及海波紋區隔。人物寬長的袖管與衣裳褶皺處除了用細線勾勒紋理之外,還用側筆塗抹法填以淡彩,用濃淡有致的色階變化呈現出人物衣褶的立體感。工匠在描繪青花時,還用比簡練概括,僅用幾道勾描就將畫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刻畫得生動傳神。為了突出主體人物,工匠還在筆筒的口沿處裝飾一圈暗刻雲紋,這種裝飾手法常出現在崇禎時期的青花瓷上。
這個筆筒的價值就在於有具體的銘文。筆筒題有“己卯秋日,於如意軒寫,潘斌”。這些字行筆自然流暢,結構疏密有致,由此可以看出,如意軒的主人潘斌是一位愛好筆墨之人。專家說,己卯年為崇禎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因此可以說這個筆筒是崇禎時期青花瓷斷代的標準器。一說到崇禎青花就可以參考筆筒的造型、釉色,乃至於它的繪畫的內容。
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潘斌銘青花人物筆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