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經(1906~2008年)廣西百歲著名畫家。別名雪笙,字綠邨,壯族,1906年12月12日出生於鹿寨縣中渡鎮一個小商家庭,排行第四。幼時初入私塾,新式國小興起後接受現代教育,1921年畢業於中渡縣立兩等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文經
- 出生日期:1906年12月12日
- 逝世日期:2008年
- 職業:著名畫家
人物簡介,藝術之路,詩詞成就,
人物簡介
國小畢業後於1926年春前往桂林求學,考入廣西省立第二師範國小教員師範講習科(兩年),後又繼續在該校的後期師範(三年,相當於大專)學習。1931年夏畢業,先後在昭平、信都、三江、南丹、柳城、榴江、柳江、融縣、陽朔等縣的教師講習所、中學和桂林女中、桂林職工訓練所、桂嶺師範任教。新中國成立後在鹿寨縣的中渡、四排、雒容中學、縣師範等學校任教,講授語文、歷史、地理、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在教壇上辛勤耕耘近五十年,桃李滿天下。1972年調鹿寨縣文化館專職美術創作,1976年調回鹿寨縣師範,1979年底73歲時退休。潘文經先生1983年當選為政協鹿寨縣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曾任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書畫院院士、柳州地區書畫院顧問、鹿寨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顧問和鹿寨縣美術家協會主席、鹿州畫院院長。2008年8月辭世,享年103歲。
藝術之路
自幼喜歡畫畫,到桂林二師讀書時得以大開眼界,期間先後師從桂林著名畫家帥礎堅、容大塊先生研習嶺南花鳥畫,1932年8月不惜辭職跟隨桂林著名畫家唐翰學習花鳥畫,打下堅實的美術功底,從此筆耕不輟。其作品構圖嚴謹、點粉輕勻、注重渲染。1935年春作品《雄鷹》參加廣西省首屆畫展並獲金質獎。上世紀三十年代有幸得到著名畫家張書旂教授和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的適心指教,尤其是1938年進入徐悲鴻先生主持的藝師班學習後,畫藝大進,同年參加徐悲鴻先生組織的中國畫聯展義賣活動,捐獻前方抗日。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作品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屆畫展;1972年創作《梅櫻圖》參加全區畫展;1978年《白梅》收入廣西人民出版社《名家花鳥畫集》;1983年《梅櫻圖》參加廣西書畫和日本京都書畫院聯展,在中國桂林和日本大坂展出;1985年《梅櫻圖》由灕江出版社作為單幅年曆出版;1993年作品兩幅入選“廣西中國畫精品展”;1996年掛曆《潘文經畫選》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與區內書畫名家創作慶香港回歸97米書畫長卷,其所作“乾坤正氣”部分紅梅長5米,高1米,作品在南寧和香港等地展出;2000年6月與弟子在柳州市舉行《潘文經師生書畫展》取得巨大成功。其作品遠播海外,為港、澳、台、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人士收藏。
潘文經先生一生熱愛教育和中國畫藝術,他自撰的對聯“精心栽桃李,奮筆寫梅櫻”概括他一生所愛的兩件事,教書與作畫。他知識淵愽,多才多藝,中國傳統文化功底深厚,除了上文科課程外,還上過數學、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他在教學上循循善誘,深入淺出,學生易於接受。他愛才惜才,不辭勞苦到學生家裡家訪,動員輟學學生回校。他對學生充滿愛心,多次用自己微薄的薪金資助生活困難的同學。
潘文經先生在文革時遭到迫害,他堅信自己一生清白,正直磊落。他以梅花的堅貞高潔、經冬而不凋來激勵自己。在重握畫筆後專攻畫梅,吸收了前人畫梅之長,再加上自己深厚的中國畫底蘊,他的梅花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虬乾瓊枝,蒼勁挺拔。白梅淡雅雋永,清香冷艷;紅梅艷而不媚,生機勃發。充分體現了梅花傲雪凌霜、卓爾不群的品格和堅貞高潔的風骨,也由此成就了自己的藝術專長和巔峰。退休後進入他美術創作的黃金時期,畫風成熟,中國傳統文人書卷氣益重,佳作頻出,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擅長花鳥:荷花亭亭玉立,桃花嫵媚熱烈,柳絲迎風飄逸;紫燕奮飛,白鴿翱翔,蒼鷹凝眸,孔雀華貴,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飽含蓬勃向上的生機,折射出他永遠年輕的心態。
“文革”結束後,中國傳統藝術得以重生,一些青年對中國畫產生了濃厚興趣,聚集在潘文經先生周圍,他熱心提攜後學,將自己深厚的國畫技藝無私傳授,對他們走上藝術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成為如今鹿寨藝術力量的中堅。從這一方面來說,潘文經先生為鹿寨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詩詞成就
潘文經先生還在詩詞、書法,甚至京劇上都有很高造詣,1993年獲北京首屆國際京劇票友電視大賽榮譽獎;1998年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講授詩詞格律的《對韻新編》。其藝術成就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廣西電視台、柳州台、桂中台、柳州有線台、《南國早報》《桂中日報》《柳州日報》《廣西畫報》《中國西南》雜誌等新聞媒體對其藝術成就作過專訪和報導,中央電視台也曾播出過廣西電視台拍攝的有關專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