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垣
- 國籍:中國
- 職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 性別:男
基本信息,簡歷,概述,研究方向,突出貢獻,主要學術成果,
基本信息
任教專業: 工學-電氣工程
在職情況: 在職
所在院系: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代表性論文: 1MW級太陽能熱氣流電站傳熱和流動特性研究2超導磁儲能系統的自適應單神經元控制
專業(網站用): 經濟學-理論經濟學
研究方向: 超導電力、脈衝功率技術、電漿物理與核聚變技術
簡歷
1933年8月8日 出生於湖北宜昌市。
1951-1953年 在武漢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3-1955年 在華中工學院電力系學習。
1955-1958年 在武漢電管局中心試驗所任技術員。
1958-1969年 在二機部401所受控核聚變研究室任工程師,大組長。
1969-1983年 在二機部585所任高工,室主任。
1983-1998年 在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所任研究員,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8年8-12月 在英國歐洲聯合托卡馬克環JET工作。
1990-1992年 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聚變研究中心工作。
1997年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8年至2019年-在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概述
潘垣(1933.8.8-)磁約束聚變技術、脈衝功率技術專家。1955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電力系。先後在二機部401所、585所和中國科學院電漿所工作,並赴歐洲聯合托卡馬克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聚變中心工作。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名譽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國防科技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最早從事核聚變研究的主要成員之一,也是中國核聚變電磁工程和大型脈衝電源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主持和參與主持過三套聚變裝置研製及另一套裝置升級改造。在“中國環流器一號”研製中負責工程方案設計、總體電磁工程、脈衝電源及總控系統等,創造性地解決多項重大技術難題。成功地將聚變技術套用於國民經濟及國防建設,取得多項成果。包括大型發電機氧化鋅非線性電阻滅磁、電磁炮、補償脈衝發電機等獲國家獎一等獎1項,院部委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專利10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發表論文近百篇。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超導電力、脈衝功率技術、電漿物理與核聚變技術。
突出貢獻
在負責303EMG實驗電磁炮的研製過程中,潘垣提出了具有獨創性的技術方案,即電磁箍縮炮(前級)與電磁軌道炮(主炮)相串級的全電磁炮方案,1988年完成研製與發射實驗,指標達到彈丸質量30.2g,出膛速度3km/s。303EMG實驗電磁炮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電磁發射技術方面開闢了一個重要領域,並為中國戰術電磁炮的研究奠定了基礎。”1989年,該項成果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潘垣負責並系統地研究了補償脈衝發電機CPA(Compulsator),已完成兩台不同機型的研製,一台為25MW被動CPA,已用於連發實驗電磁炮;另一台為10MW串級補償CPA,是根據他提出的串級補償思想而研製。後一型CPA的脈衝電流增益高出美國同類裝置近2個數量級,且具調幅調頻功能,不僅緊湊小型,且可依靠剩磁自激起勵。這項成果已獲中國專利優秀獎。他還提出由電容器建波頭由CPA提供主發射的連發電熱炮脈衝電源方案,已經模擬實驗驗證,並獲發明專利。,他還與他指導的研究生一起,開展了液電脈衝電漿和毛細管脈衝電漿的研究,發表了多篇論文。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論文 : 1MW 級太陽能熱氣流電站傳熱和流動特性研究 2超導磁儲能系統的自適應單神經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