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勉

潘君勉

潘君勉(1882—1968),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人,客家人,已故著名愛國民主人士、華僑實業家、旅港嘉屬商會首屆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君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梅縣南口鎮僑鄉寺前村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68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1882年潘君勉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南口,1908年,26歲的潘君勵在堂叔辦的香港“萬通安記”商號任司理,自創“南通”公司,致力於旅遊業和商業,大力協助嘉應地區的青年到印尼經商謀生。後又與堂兄潘植我在日本神戶創辦“得人和”商號任副經理,將神戶、大阪等地的商品,直接運往南洋各埠銷售。在此期間,他在日本結識了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以積極方式支持孫中山發動的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派遣幹部回國組織中華革命軍進行軍事討袁,另派遣幹部在海外為討袁籌集軍餉。潘君勉多次捐款給予支持,受到孫中山的讚譽,特書“博愛”兩字相贈。

人物生平

潘君勉少年時期在鄉求學,16歲到廣州謀生。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往香港在其堂兄潘祥初開設的“萬通安記”任司理,後自辦南通公司。在這期間,他與印尼僑胞密切聯繫,大力協助家鄉青年到印尼謀生,並為他們提供食宿、購買船票及辦理護照等,有數百人通過他的幫助找到了職業。
1916年,潘君勉團結旅港嘉應商界同鄉倡議成立“旅港嘉屬商會”,被選為首屆會長。1938年,又與同鄉丘公冶、林翊球等人發起組織“南洋輸出入商會”,任首屆副理事長。30年代其堂侄潘植我在日本神戶創辦“得人和”商號,他出任該商號副經理。40年代初,為進一步擴展貿易,他先後在日本神戶開設“東明公司”,在香港、上海及家鄉南口開設“南通公司”,在九龍開設“南洋織造廠”,將各地貨物運往印尼等地銷售。
潘君勉一向同情和支持革命。早在辛亥革命期間,他在日本結識了孫中山,捐款支持同盟會,孫中山題寫“博愛”兩字的橫幅作紀念。1927年12月,張太雷、葉挺、惲代英、葉劍英等領導的廣州起義失敗後,葉劍英避居香港,住在李運金家中,潘君勉經常去探望,並向葉劍英提供生活費。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葉劍英任八路軍漢口辦事處主任,潘君勉不僅捐款在港購買西藥和醫療器械運往抗日前線,還常關照葉劍英在港的家屬生活。1938年,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因遭國民黨通緝避居香港,潘君勉不怕牽連,與愛國民主人士李伯球、張文、丘哲等人時有交往,並提供經濟援助。1946年李伯球等人在香港主辦《人民報》,潘君勉亦捐款支持。
潘君勉還熱心公益事業,曾主動把元朗坳頭之地產捐贈給九龍博愛醫院興建大樓;1944年與溫克威、陳柏麟等人倡辦梅縣縣立第二中學(即今南口中學前身);捐款資助家鄉毅成學校和安仁中學興建校舍;1950年南口中學籌募建校經費時,他帶頭捐獻並發動旅港嘉屬商會成員資助。
1968年潘君勉在香港病逝,終年8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