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文

基本介紹

  • 本名:潘友文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東陽
潘友文,字文叔,號櫟庵,東陽人。少年從學於陸象山(陸九淵),象山稱其“慈祥懇惻,一意師慕善人,服行善事”。朱熹、呂祖謙皆與其友善。亦曾貽朱子書論學,有“不敢向外馳求,不作空言解會”之語。
紹熙元年(1190)任廣豐知縣。為政寬惠,推誠撫民。其時賦役繁重,弊竇叢生,友文竭盡全力減輕民負。開浚河渠,便利灌溉,民立祠奉祀。辛棄疾向朱熹、陳亮等人盛讚潘友文在永豐縣的政績,稱:“吾友潘友文文叔之作永豐也,稼軒辛幼安以為文叔愛其民如古循吏,而諸公猶詰其驗。幼安以為役法之弊,民不肯受役,至破家而不顧。永豐之民往往乞及今令在時就役,是孰使之然哉?”
陳亮於《信州永豐縣社壇記》中云:“余過永豐道上,行數十里而民無異詞;及見文叔,則歉然自道,說其不能。”陳亮稱讚潘友文“臨民而有父母之心,固其家法當如此”。越三年,紹熙四年(1193)調離,當地民眾仍立祠以祀。慶元五年(1199)任合肥知縣時發現包公墓園封丘荒蕪,“遂相與鳩工斂材”進行修治。
南宋開禧初年(1205)任崑山知縣,寬慈愛人,力行善事,有惻隱之心,人呼為“潘佛子”。詩人劉過晚年到崑山,得知縣潘友文資助,並得以娶妻室。潘友文秩滿離去,百姓爭結彩帶於路,號曰去思,植桃于山,題詠甚多。開禧三年(1207),潘友文為承議郎知真州(鎮江)。真州因遭受兵禍,民無房屋,饑饉相望,潘友文開賑民局,施糧藥,活三萬戶。修築城池,造房八百間,開挖河渠,百姓有所依靠。經三年,百廢俱興。嘉定三年(1210),調任福建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民眾立生祠以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