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知

潘先知(公曆1909年4月25日-1973年7月1日),字九州,號雲鵬,重慶合川縣淶灘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10月到1927年7月在武昌兩湖書院舊址舉辦的黃埔軍校第六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畢業。

1927年5月,在軍校編入葉挺領導的中央獨立師,參加鞏固了赤色首都武漢戰役;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4軍教導團,由第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葉劍英率領進入廣東,參加1927年12月的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隨部隊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時任師長葉鏞,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師)轉入海陸豐地區,為建立蘇維埃政權進行頻繁戰鬥。大約在1928年5月,潘先知在戰鬥中負傷,經香港被送往上海就醫養傷,與原隊伍、組織失散。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國民革命軍148師政治部上校主任,第29軍、第21軍政治部少將主任,第79軍暫編第6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整編第21集團軍司令部少將高參,重慶江北團管區少將司令等職。參加了青陽之役、第二次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武崗守備、湘西會戰、冷水灘戰役等對日正面戰役十餘場,因功獲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潘先知家屬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1949年12月率部在合川淶灘起義。合川解放後任西南軍區炮兵司令部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合川市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先知
  • 國籍中國
  • 籍貫:重慶合州淶灘場
  • 出生日期:1909年4月25日
  • 逝世日期:1973年7月1日
  • 畢業院校: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二期
人物經歷,

人物經歷

參加北伐、廣州起義和海陸豐運動
1926年,潘先知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6年10月到1927年7月在武昌兩湖書院舊址舉辦的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編為入伍生總隊二大隊七中隊。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5月,駐防宜昌的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4師師長夏斗寅等背叛革命,偷襲武漢國民政府。葉挺率國民革命軍第24師、第25師以及由中央軍校學生新編的中央獨立師為平叛部隊,扼守武昌,將夏斗寅叛軍擊潰。潘先知被編入中央獨立師,在葉挺將軍指揮下,抗擊夏斗寅等, 鞏固了赤色首都武漢。
1927年7月,潘先知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4軍教導團,由第四軍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葉劍英率領進入廣東。12月11日,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隨部隊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時任師長葉鏞,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師)轉入海陸豐地區,為建立蘇維埃政權進行頻繁戰鬥。大約在1928年5月,潘先知在戰鬥中負傷,經香港被送往上海就醫養傷。
1928年下半年,潘先知與原隊伍、組織失散,面臨重傷、失學和失業困境。顛沛流離中,跟隨前軍校教官兼政治部主任施存統(後改名施復亮,中國民主建國會即民建創始人之一)短期進入上海大陸大學學習,直到1929年春上海大陸大學被國民黨當局查封隨施存統退出。之後,在成都儲材中學任訓青員、建國中學任教員、合川師範學校任教員等。
潘先知
圖一: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兩湖書院武昌區解放路259號
積極參加抗戰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中,潘先知參加淞滬抗日義勇軍,任隊長。後來直到1938年,任鐵道部鐵路隊警察局事務員、督察員,平漢路警察署護路隊中隊長等職。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後,潘先知參軍任國民革命軍148師政治部上校主任,第29軍、第21軍政治部少將主任,第79軍暫編第6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全民族抗戰期間的八年,他都在一線,先後參加了青陽之役、第二次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武崗守備、湘西會戰、冷水灘戰役等對日正面戰役十餘場,因功獲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潘先知家屬頒發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紀念章。抗日戰爭結束後,潘先知不被重用,直至由前79軍長官夏楚中保薦,表面迎合,作戰地視察、運送兵伕等非一線邊緣事宜。
率部起義
解放戰爭時期,潘先知任國民政府整編第21集團軍司令部少將高參、滇西師管區少將副司令、雲南綏靖公署少將高參等職。1949年10月下旬,國民黨當局委派他為重慶師管區屬江北團管區司令部司令,他於11月上旬赴任。
當時,潘先知掌握的團管區,是一個兵源補給機構。徵兵範圍有長壽、江北、武勝、鄰水、大足、合川等六個縣。團管區下設三個大隊(一個大隊相當於一個營),每個大隊轄三個中隊(一個中隊相當於一個連),每箇中隊轄三個分隊(一個分隊相當於一個排)。
1949年11月中旬,戰火已經逼近重慶,國民政府國防部兵役局的“應變計畫”,準備將所屬師、團管區部隊拖往成都,繼續做最後的頑抗。潘先知見起義時機成熟,急於與黨組織取得聯繫。11月28日,潘先知從江北回到位於重慶市兩路口的家時,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同學周思齊、陳思平(二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曾在合川開展過革命鬥爭)正好來看望他。他藉機向他們表達了投向人民的意願,並請周思齊為他聯繫起義事宜。談妥後,潘先知即回江北, 此時已是下午5時左右,他賡即率部向悅來場轉進。當晚宿悅來場,11月29日宿北碚,11月30日抵合川城,12月1日在合川住一天,得知重慶已解放。12月2日晨,拒不執行偽上級重慶師管區令向遂寧方向前進命令,率部向思居鋪雲門鎮方向,當日晚宿思居鋪。12月3日,合川解放,率部宿龍市鎮。12月4日,率部由龍市鎮移老家淶灘場,等候周思齊、陳思平的聯繫。
12月5日,潘先知派團管區參謀陳春芳到重慶聯繫黨組織,或者去找周思齊、陳思平,或者直接赴人民解放軍指揮部,聯繫起義事宜。本日後來被確定為潘先知部隊起義日。12月12日,陳春芳回到合川,帶回二野十二軍司令部的指示:“你部仍在原處聽候點編。”12月13日,江北團管區在潘先知率領下,將官兵1500餘人、 長短槍600多支點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綏遠支隊接收。較 高級官員潘先知、副司令何仲言、參謀長項敬民、副參謀長黃麗秋和大隊長項斧鏘、彭策墩、杜光榮、潘佛禪、潘松等隨綏遠支隊首長赴二野十二軍。後經中央軍委審定:“江北團管區潘先知所屬部隊,按起義政治地位待遇。”
江北團管區起義後,士兵編入綏遠支隊,潘先知、何仲言以下校尉級官佐進入二野十二軍軍官學習隊學習。三個月學習期滿,有的參軍,有的轉業,有的資遣回家。潘先知、何仲言則進入西南軍區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1950年10月結業後,潘先知被分配到銅梁的西南軍區炮兵司令部戰略研究委員會任委員。1953年,潘先知受到不公正待遇,離開軍隊。
1956年,潘先知被安排到合川市政協駐會工作,任合川市第一屆政協常委。1957年5月,任合川市第二屆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不久,在反右派鬥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1973年7月,因病去世,時年64歲。1980年,黨組織為其徹底平反。
潘先知
圖二:潘先知及家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