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變與突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形式。漸變分為量的漸變和質的漸變。前者是指量的增加或減少,也就是量變;後者是指新質的逐漸積累和舊質的逐漸衰減,也是質變的一種形式。突變則是質變的另一種形式,是漸進過程的中斷,是不經過任何過渡階段從一種質態到另一質態的飛躍。
漸變與突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形式。漸變分為量的漸變和質的漸變。前者是指量的增加或減少,也就是量變;後者是指新質的逐漸積累和舊質的逐漸衰減,也是質變的一種形式。突變則是質變的另一種形式,是漸進過程的中斷,是不經過任何過渡階段從一種質態到另一質態的飛躍。
沒有變異就沒有進化,這是從古到今所有進化論者毋庸置疑的共識。但是,關於變異的來源以及如何交織於成種過程(漸變—突變)卻是歷來進化論者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總體來看可分為兩大陣營:以拉馬克和達爾文為代表的博物學家信奉漸變論,...
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漸變與突變》是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希賢,於湧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大量的文獻記載為佐證,論述了北京、泰山、滇池等地區歷史自然環境的變遷過程,以及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遷和地理環境幾次突變的情況。
如果把它放在突起頂端時是不穩定的,小球就會從頂端處,不穩定滾下去,往新窪地過渡,事物就發生突變;當小球在新窪地底處,又開始新的穩定,所以勢函式的窪存在與消失是判斷事物的穩定性與不穩定性、漸變與突變過程的根據。
突變理論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突變理論認為漸變與突變統一在一個形式中的演化方式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方式,突變理論要處理的就是這種極為普遍的演化方式。通過嚴格的推導,托姆證明了一個重要的數學規律:當那些導致突變的連續變化的控制...
漸變與突變 漸變與突變之爭一直延續至今。但一個謬誤之處就是兩個學派並未在同樣的含義下使用“漸變”與“突變”。博物學家拉馬克和達爾文是在談論表觀(按現代的話說就是表型)的變化問題,而遺傳學家德弗里斯和摩爾根則是在談基因(...
從時變系統角度看,系統變化需要時間,時間也導致系統的變化,這就產生系統進化中的若干關係研究:如封閉與開放、組織與自組織、有序與無序、量變與質變、漸變與突變、對稱與對稱破缺、可逆與不可逆、偶然與必然、內因與外因、競爭與協調...
(3)系統變化:通常,系統是發展變化的,靜止只是相對的靜止或暫時的靜止。變化形式分為漸變和突變。(4)系統接口:系統接口是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之間傳輸物質、能量、信息的地方。例如:從地理而言,中國這個系統和印度這個系統的...
關於生物進化的突變理論。1972年由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1941—2002)和埃爾德里奇(Niles Eldredge,1943— )在《間斷平衡:代替種系發生漸進主義》中提出。強調生物的進化是漸變與突變、連續與間斷的統一。認為進化之所以發生,是由於其他...
3.“漸變與突變”現象與持久性效應 PaulKrugman(1980)建立了3國3幣模型,運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討論國際媒介貨幣的形成過程。國際媒介貨幣轉換存在傾覆現象。一國貨幣失去國際媒介貨幣地位,先要經歷一段積累過程,這種“漸變”過程達到一...
第十二章 漸變與突變 第十三章 線性與非線性 第十四章 對稱與非對稱 第十五章 偶然性與必然性 第十六章 連續性與間斷性 後記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發散與收斂 第二章 還原與生成 第三章 懷疑與確證 第四章 有序與無...
本項目綜合考慮時空對象生命周期、時間、空間位置、幾何與屬性,顧及漸變與突變,設計時空變化描述的概念模型。設計嵌入核密度函式的點、線、動線與面符號,提出時空變化的符號化方法;從符號空間和像空間視覺變數相似性的角度,解析透視與正...
2.6 突變論 2.6.1 漸變與突變 2.6.2 一個簡單的突變例子 2.6.3 突變論理論框架 2.6.4 摺疊型突變 2.6.5 尖點型突變 參考文獻 第3章 複雜系統理論 3.1 複雜系統概述 3.1.1 複雜系統概念 3.1.2 複雜...
因為色調的變化無非就是漸變和突變兩種,突變是容易的,筆著不同的顏色就能實現顏色的突變,在色調的突變方面,中國畫與水粉,油畫等以覆蓋色為特徵的西畫是沒有區別的,但在色調的漸變方面,中國畫在水色的相互滲化方面的優勢就造成了...
(三)漸變與突變,人體身心發展過程的漸變速度與舞蹈能力增長過程中對突變要求之間的矛盾 本章總結 第二章 潛能開發與“全腦型”舞蹈訓練理念深化 第一節 “全腦型”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潛能開發更有實效地促進著舞蹈訓練...
4.2.2 漸變與突變 4.2.3 減缺與移動 4.2.4 分割與重組 4.2.5 組合與再生 4.3 形態的抽象過程 4.3.1 意向抽象 4.3.2 簡化抽象 4.3.3 絕對抽象 4.3.4 寓意抽象 4.4 形態在設計中的套用 4.4.1...
1.3.4 漸變與突變 1.4 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1.4.1 重複 1.4.2 近似 1.4.3 漸變 1.4.4 發射 1.4.5 特異 1.4.6 對比 1.4.7 密集 1.4.8 肌理 1.4.9 空問 第二章 色彩構成 2.1 色彩構成概述 2.1.1 ...
1985—1990年,做城市規劃、區域規劃、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及氣候突變與環境突變的研究;1985—1990年,做氣候突變與環境突變的研究;1990—1991年,應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邀請講學;1995年,再次應莫斯科大學邀請講學,得到俄羅斯科學院的推薦,在...
於涌,現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人文地理博士生。主要參與編寫《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築選址》,《旅遊規劃的藝術——地方文脈原理及套用》,《滄海桑田——歷史時期地理環境的漸變與突變》,《中國傳統地理學》等書。後記 《自然國學叢書》...
52網路組織的自我演化與自我變異:發展過程中的漸變與突變 521模組與網路組織 522集成與網路組織 523網路組織的動態演化 53網路地球的重塑運動:世界既是平的也是新的 531千姿百態的網路組織 532網路...
泛系網路分析、泛系邏輯,對控制論、生態學、醫學與診斷學的泛系元理論進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概念和分析模式,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數學命題或定理,藉助泛系關係的轉化探討和提出了一些適用於自然和社會的原理和模型,研究了漸變與突變的一些...
第十六章 創造力的基本運動方式(上)——漸變與突變 16.1 托姆的突變論 16.2 物質創造力的漸變與突變 16.3 生命進化的漸變與突變之爭 16.4 從突變開始的思維創造力——感知和靈感的突變 第十七章 創造力的基本運動方式(下)1...
四、漸變與突變 /198 五、主觀與客觀問題 /204 六、意識與現象反應 /212 第四章 人與人相關的關係 /217 一、生命的意義 /218 生命的意義在於主動構成 /221 生命存在的過程問題 /223 一種生存概念化的意義 /226 二、人的反應...
由此通過計算機模擬得到了這些分子的電子結構、臨場分裂和磁學性質等在自旋轉換點附近變化的一般規律;論證了自旋轉換的量子混合與熱平衡模型在理論上均成立,二者分別與漸變和突變方式相聯繫;解釋了FeSOD實驗;論證了這類團族的鐵磁性起...
第六節 量變與質變(漸變與突變)第四章 汽車科技創新的歷史啟示 第一節 汽車科技創新的推動力量 第二節 汽車發明創造產生的緣由 第三節 汽車科技的發展 第五章 汽車構成的基因改變與重新發明汽車 第一節 重新發明汽車的提出 第...
礦床地質學,地球化學找礦,岩石圈中的壓力狀態和水的行為(即岩石圈的地壓梯度有2~4倍變化且有突變、熱液礦床水相變控礦理論),地質過程的漸變與突變,鈾礦地(堆)浸過程中物質組成變化、礦山環境治理等。科研項目 正在主持的科研...
七、漸變與突變/43 八、統覺與錯覺/43 第四部分圖案紋樣的構成形式 一、單獨紋樣/46 二、連續紋樣/48 三、實例欣賞/54 第五部分圖案的色彩套用 一、色彩的對比與調和/58 二、色彩的心理與聯想/64 第六部分圖案的綜合表現 一、...
它決定了大地構造演化中空間上的不平衡性,以及時間上的漸變與突變或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在研究不同構造的空間分布規律時,它是正確認識構造位和構造系的基礎;在研究大地構造的演化規律中,它是正確劃分構造階段、構造旋迴、構造幕和...
二、漸變與突變 三、精確與模糊 第五節氣象變化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平衡與不平衡 二、氣象系統的周期性 第四章人與氣象的和諧 第一節人與氣象的良性循環 一、人與氣象的關係 二、人類與大氣的良性循環 第二節人與氣象的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