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文化館

新中國成立後,文化館、文化站是國家舉辦的文化事業單位,擔負著民眾社會文化活動的重任。特別是文化站,它是鄉鎮(街道)一級文化事業機構,是基層民眾業餘文藝活動的組織者、輔導者,又是當地民眾日常文化活動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漳州市文化館
  • 類別:文化博物館
民國38年9月27日,漳州軍管會宣布接匙屑戒管龍溪縣民眾教育館,至1950年3月20日,完成龍溪、海澄、平和、雲霄、漳浦5個館的接管。隨後,在騙檔全區10個縣、市建立人民文化館。1952年開始在雲霄縣陳岱等地建立公辦文化站,設立縣一級和重點鄉鎮的民眾文化活動管理與輔導機構。
平和縣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1954年,福建省文化事業管理局對文化館實行按等級配備幹部和核定經騙鴉擔墓費辦法。漳州文化館定為乙級館,定編9人;龍溪縣文化館為丙級館,定編6人;其他各縣為丁級館,定編4人。文化館均附設圖書室,免費供民眾閱覽書報。
1956年5月,漳州市文化館閱覽組獨立分離出來,成立漳州市圖書館。進入80年代,各縣(詔安除外)也陸續實行館室分離,建立縣級公共圖書館。
60年代中期以前,文化館的設施都較簡陋,許多項目的活動無法開展;農村公辦文化站較少,全區有4個縣無法達到一縣一站的要求。1958年“大躍辯贈埋頸進”,開展“文化專區”普及活動,大量建立民辦文化站。高峰時,全區共有民辦館、站、中心俱樂部1884個,而實際上有許多是虛設的。
文化大革命”初期,文化館併入毛澤東思想宣傳站,一些優秀的社會文化工作者受到衝擊,民眾文化活動受到嚴重影響。1972年後,逐漸恢復文化館站的建制。
改革開放以來,文化館站的內部設施和活動規模有較大的充實和發展。至1990年,葛殼愉全市有10個縣(區)文化館,10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文化館總面積15033平方米,幹部129人,文化站工作人員有200多人。其中一級文化館有3個:薌城、漳犁姜堡浦、龍海;二級文化館有7個。薌城、漳浦文化館是省達標文化館、文化部頒布的標準館糠才淚。全市文化站中,特級文化站有東山銅陵、南靖龍山和龍海角美3個文化站。一級文化站21個,二級文化站47個,三級文化站28個。漳州市所屬各文化館、站設施比較齊全,人員素質較好,活動豐富多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