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1978年漣源地區
行政公署由漣源縣城(藍田鎮)遷駐漣源縣婁底鎮。轄1市(
縣級市)、5縣。
歷史沿革
1937年湖南省,(1936年西安事變,1937年進入全面的抗日衛國戰爭,湖南成為大後方提供重要物資來源),當時湖南省劃分為:直轄的長沙市和第一到第九行政督察區。
第六行政督察區:邵陽縣(督察區駐地)、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湘鄉縣、安化縣。
民國29年(1940),湖南省府以原9個行政督察區轄境過廣和督察不便,將之調整為10個。同年4月,劃益陽、安化、湘鄉、寧鄉、漢壽、沅江等6縣,組成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益陽縣城。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湖南省,1949年4~5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南昌等地。8月4日解放長沙,10月8號,解放衡陽。國民政府在這半年的存續期內的湖南區劃:省直轄:長沙市(1937年設)、衡陽市(1943年設),加第一至第十區。
第六區:邵陽縣、隆回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
1949年全境解放後的湖南省,新中國建國後,湖南的區劃調整為:省轄長沙市,長沙專區、衡陽專區、郴縣專區、常德專區、益陽專區、邵陽專區、零陵專區、永順專區、沅陵專區、會同專區。總計:1個市,10個專區。
邵陽專區:邵陽縣、隆回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城步縣。
1952年2月16日,自邵陽縣、新化縣二縣析置新邵縣;自邵陽縣析置邵東縣;自武岡縣析置洞口縣;自安化縣、邵陽縣、湘鄉縣、新化縣四縣析置藍田縣,7月15日藍田縣更名漣源縣。11月13日,
益陽專區撤銷,原益陽專區所屬湘鄉縣、雙峰縣、漣源縣劃入
邵陽專區。
1962年的湖南省,大躍進結束,中央召開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當時的湖南區劃為:長沙市,株洲市(1956年升地級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潭專區,常德專區,邵陽專區,衡陽專區,郴州專區,黔陽專區。總計:轄2個地級市,7個專區。
邵陽專區:邵陽市、冷江市、婁底市、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隆回縣、新邵縣、邵東縣、洞口縣、雙峰縣、漣源縣、綏寧縣、湘鄉縣、城步苗族自治縣(年內撤銷冷江市、婁底市)。
1965年7月10日,
湘鄉縣劃至
湘潭專區;邵陽專區轄1市、11縣、1自治縣。
1969年湖南省(此時正經歷著文化大革命時期),可以看出湖南省的區劃有進一步調整更加細化。湖南區劃為:長沙市,株洲市2個地級市,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湘潭專區,岳陽專區,常德專區,岳陽專區,常德專區,邵陽專區,衡陽專區,益陽專區,郴州專區,黔陽專區,零陵地區。總計2個地級市,12個專區,州地區。
邵陽專區:邵陽市、冷水江市、邵陽縣、新化縣、武岡縣、新寧縣、隆回縣、新邵縣、邵東縣、洞口縣、雙峰縣、漣源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
1980年湖南省,(1976年打到四人幫後,全面撥亂反正。1978年鄧公提出改革開發。1979年確立了農村全面推行家庭承包責任制。祖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此時的湖南區劃為: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1980年),岳陽市(1975年),邵陽市(1977年),衡陽市(1980年)6個省轄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潭地區、岳陽地區、常德地區,邵陽地區,衡陽地區、益陽地區,郴州地區,零陵地區、黔陽地區、漣源地區11個地區。
漣源地區:婁底市(
縣級市)、邵東縣、新邵縣、雙峰縣、新化縣、冷水江市、漣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