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青玉谷紋雙螭璧

漢青玉谷紋雙螭璧

漢青玉谷紋雙螭璧是漢代璧型玉器,玉質呈青色,多處有黑褐色沁斑。出廓部採用鏤雕技法,雙螭螭首相對,伏於璧上,中間以一尖狀物相隔。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青玉谷紋雙螭璧
  • 館藏地點:天津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代
  • 類別:玉器
文物特徵,流傳歷史,

文物特徵

文物高15.7厘米 直徑13.9厘米 厚4厘米,呈青色。雙螭對稱,螭圓眼、耷設應耳、獨角,身以細陰線雕琢的圓圈紋及毛紋飾鱗毛,螭身造型捲曲繁複,線條靈活優美。玉璧表面飾乳釘紋,每個乳釘琢磨得規整統一,其地子打磨平整光滑,極顯工匠的雕琢技藝和高超的治玉水準。

流傳歷史

璧作為玉器器型之一自始至終貫穿於中國玉器歷史的長河之中。《周禮 春官大宗伯》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燥兆記禮東方,以白琥禮西方。”早期的玉璧作為禮儀祭祀器,只有部族最高權力者才可使用。早在良渚文化的墓葬之中就有大量玉璧出土,此種葬俗不但說明墓主人高貴的身份,而且證實玉璧陪葬是財富及權力至高無上的象徵。直至漢代喪葬用玉興起,社會開始盛行厚葬之風,認為用玉陪葬可使屍體不朽。漢代帝王貴族的墓葬殃嬸請中墓主周身排滿玉璧以求達到屍體不朽、靈魂不滅的美好企望。漢代開始大量出現出廓造型玉璧,且出廓捉榜跨促部多以龍螭紋飾中夾有求福祈祥的祝語相伴:“長樂”、“延年萬壽”、“宜子孫”等,而此件乃灶請廈東漢青玉雙螭谷紋璧的出廓部不但沒有文字,且與漢代時期高大的出廓造型相比又較狹長低矮,因此極為獨特珍貴。玉璧表面雕琢的乳釘紋是谷紋的一種簡化形式。谷紋是春秋備鑽束、戰國及漢代玉璧上雕琢最多的一種裝飾紋飾。它運用剔地淺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琢磨出許多凸起的弧形圓點,這些圓點按序排列,經打磨歸匙煮拋光後更顯油潤發亮,像穀粒一樣充實飽滿。谷紋產生的社會背景是農業文化發展的直接表現,也是先民祈求糧谷滿倉、豐衣足食美好願望的真實寫照。人們盼望糧食生產的興旺,因而在用作禮儀祭祀的玉璧上琢滿谷紋紋飾,反映出歷史上的中國玉文化和古代先民對現實生活希冀祈盼的緊密結合。
漢青玉谷紋雙螭璧漢青玉谷紋雙螭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