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簡介
漢陰又有 “抱瓮之鄉”之稱。據 《莊子·天地》篇記載,孔子高徒子貢游於楚,返於晉,路過漢陰時,見一老人抱瓦罐為菜地澆水,子貢與老人對使用機械和不使用機械展開了頗有哲理性的辯論。相傳灌園名日“灌台”的遺址,就在當今漢陰縣城的龍崗山樑上。由於《莊子·天地》一文影響久遠,所以漢陰又以“抱瓮之鄉”而使名。
我們要參觀的 “三沈紀念館”位於漢陰縣城新街,這楚“三沈”故鄉的漢陰人民,為紀念和緬懷為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沈氏三賢”而興建的紀念館。
大家可知道 “沈氏三賢”是哪三賢嗎?那就是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三沈祖籍浙江省吳興縣 (今湖州市)。“三沈”的祖父沈揀泉是清朝時期的解元,清朝末年,隨左宗棠到陝西,任漢中府定遠廳 (今鎮巴)同知,也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舉家從浙江吳興遷到漢陰。沈揀泉的父親沈祖頤先後於1882年至1883年、1891年至1892年兩次擔任漢陰廳最高行政長官撫民通判。他們祖孫三代在漢陰縣城安家居住了40多年。三沈兄弟都在漢陰出生成長,並在漢陰縣學習生活20年左右,自幼受南北交融、東西薈萃、源遠流長的漢水文化陶冶,又深受家風世傳文化薰陶的三沈兄弟,少年立志,勤學苦讀,後遊學中外,學貫古今,享譽海內外。
辛亥革命後,三兄弟幾乎同時受聘於北京大學,他們比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人到北大任教還要早。1917年1月,蔡元培正式出任北大校長不久,就親自登門拜訪了比他小15歲的沈尹默,兩人赤誠相見,促膝長談。沈尹默極力贊成蔡元培執掌北大,並首倡教授治校、建立校評議會等。蔡元培完全採納沈尹默的建議,注重提倡學術研究,並增聘教授,有劉師培、胡適、錢玄同、魯迅、沈兼士、李大劊、吳稚暉、李石曾、高君武、王寵惠以及李四光等文化界名流學者,會聚一堂,使北大蓬勃發展。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曾經說過:“北平文化界之權威以三沈 (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二馬 (馬衡、馬幼魚)二周 (周樹人、周作人)最為著名。”原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紀委書記閡開德教授說,20世紀初,北大享譽海內外的教授是 “一錢”(錢玄同)、“二周”和“三沈”,他們都是當時北大學有所長的著名教授和學者。一戶人家能夠同出三位北大著名教授,在北大歷史上絕無僅有。真是一間三昆仲,文名滿華夏。所以說,“三沈”與北大有著深厚的情緣,“三沈”在那個時代追隨蔡元培校長從事中國教育與社會的革新運動,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三沈兄弟堅持正義,弘揚學術,不畏強權,愛國進步的崇高精神,充分體現了兼容並蓄的北大精神,而這種精神就是北大的魂。三沈兄弟在新詩創作、詩詞學、書學、語言文字學、文獻檔案學等領域,都開啟了一代文風之先,並卓有建樹,成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享譽世界的文化大師。
大家看到的這座三沈紀念館,是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漢陰書院和江南會館舊址基礎上修復建成的,工程修復施工圖由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實地勘測繪製,占地4000平方米。主體展館是一座具有江南庭院風格的閣樓式古建築。四合式正院為展室主體,框架複式木結構,青磚鋪地,雕飾挑糖,天井坐落一個石雕魚缸,花草簇擁,古色天成,莊重肅穆。東偏房小天井有觀魚池以遣興,西偏房有迴廊以休熬。場院有曲徑、草坪、紫竹、蒼柏,其間紫荊、桂花、櫻花、臘梅相映,使三沈紀念館既古樸、莊重,又典雅、幽靜,獨具漢陰鐘靈毓秀的人文氣息。紀念館院目前有“三沈主展室、沈尹默先生展室、沈士遠先生與沈兼士先生展室、漢水文化和漢陰文物展室、名家題詞展室等。
下面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沈氏三賢”的學術成就及貢獻。
沈士遠先生(1881-1955年),是我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莊子專家。新中國成立後,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主任。
沈尹默先生(1883-1971年),原名沈君默。我國著名學者、詩人、教育家和傑出的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是“五四”時期《新青年》雜誌編輯之一。《新青年》於1918年成立編委會,由陳獨秀、李大劊、錢玄同、胡適、沈尹默和高一涵等北大----六教授輪流主編,一期一輪,從此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沈尹默先生不僅是位教育家、白話詩的倡導者,而且還是位書法家。從20世紀30年代起,沈尹默致力於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崇尚二王 (王羲之、王獻之),工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法,尤以行書為著名。他的字剛勁有力,功力深厚,爐火純青,至今仍被國內外推崇備至。沈尹默先生的書法藝術成就,被海內外公認 “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縱觀其一生,堪稱中國近現代書壇上登峰造極第一人,有集人品、詩品、書品三絕於一身之稱。被海內外公認為一代書宗和現代中國書法第一人,是繼“二王”和唐宋“四大家”之後中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已故全國文物鑑定組組長謝稚柳先生稱讚沈尹默先生的書法是:“以論正書,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台灣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林尹教授,稱讚沈尹默的行書為宋朝書畫家米芾之後800年來第一人,他說:“其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人宋四家而無愧。”
上海解放後,沈尹默先生是陳毅先生進城後拜訪的第一位民主人士,後被毛澤東主席任命為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被周恩來總理聘為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為祖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尤其對中國書法藝術和理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毛主席曾接見過他,對他的工作和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中南海收藏書畫集》的第一頁就是沈老寫給主席的書法墨跡。周總理特別請沈老給他寫了一幅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懸掛在自己的辦公室。
沈兼士先生 (1887-1947年),中國現代語言文字學大師、文獻檔案專家。在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倡導並寫新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新詩十幾首,並在訓話、文字、音韻等領域獨有建樹,為中國新詩早期積極倡導者之一。他創立漢語 “文字畫”、“初期意符字”等學說,著有《文字形義學》、《廣韻聲系》,《沈兼士學術論文集》、《段硯齋雜文》等,其中《廣韻聲系》,是我國迄今為止漢字形聲學研究最為完整的一部。
沈兼士先生帶頭搶救保護了故宮大批文獻資料,整理清代遺留歷史檔案,開高校研究、整理歷史檔案之先河。積極組建中國第一文考古隊,為搶救保護敦煌文獻文物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沈紀念館的興建,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書協、陝西師範大學、西安美院等單位和學校,海內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以及三沈親友,都以不同方式對三沈紀念館和即將建設的系列人文工程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極大的支持。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等省、市有關領導分別前來建設中的三沈紀念館進行指導。中央文史館館長、全國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生前特為三沈紀念館題軍了館名。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季羨林先生、陳玉龍先生、張國先生,美國魯路大學資深學者、著名書法家張充和女士,著名畫家楊力舟先生,上海市對外友協副會長杜宣先生,著名學者舒乙先生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及三沈親友等,都為漢陰三沈紀念館題贈了墨寶。
經過一年多的積極籌建,2004年9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書協主辦,漢陰縣委、縣政府承辦的首屆“中國三沈文化研討會瞥三沈紀念館開館慶典”和“沈尹默先生書法真跡精品展”在漢陰隆重舉行。至此,三沈紀念館主體工程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
目前,三沈紀念館已經被漢陰縣委、縣政府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漢陰三沈紀念館已經成為安康市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視窗,著名的人文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