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禮制建築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土門村北漢長安城南郊。主要包括漢辟雍遺址與王莽九廟遺址等專供皇帝使用的大型禮儀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長安城禮制建築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大土門村北漢長安城南郊
- 所處時代:西漢
- 發掘單位: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漢長安城禮制建築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土門村北漢長安城南郊。主要包括漢辟雍遺址與王莽九廟遺址等專供皇帝使用的大型禮儀建築。
漢長安城禮制建築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大土門村北漢長安城南郊。主要包括漢辟雍遺址與王莽九廟遺址等專供皇帝使用的大型禮儀建築。1956年由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現,1957-1961年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今屬中國社會科...
漢長安禮制建築遺址,西漢都城禮制建築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西安西郊棗園、閻莊一帶,漢長安城南郊。1958年發掘8組建築遺址。每組建築平面均呈正方形,邊長260~280米,由中心建築、圍牆、四門和圍牆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組成,形如回字,其外環以大圍牆。例如第3組建築址,中心建築呈正方形,邊長55米...
1956~1957年,開展了對漢長安城遺址的城門、城牆勘察。在此基礎之上,考古發掘了漢長安城西安門、霸城門、直城門和宣平門城門遺址。1957~1960年,為了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對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遺址中的宗廟、社稷、辟雍建築遺址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20世紀60年代初,進行了漢長安城城內主要道路、未央宮、長樂宮、...
特區規劃範圍總面積為75.02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區、建章宮遺址區、禮制建築區和景觀協調區,分三個階段實施。2012年起至2013年12月為第一階段,啟動、完成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這也是特區先期啟動項目。項目範圍西至西三環路東緣,北至直城門大街北緣外擴20米,東至安門大街東緣外擴20米...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是200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漢禮制建築遺址》收入1958-1960年在西安西北郊(漢長安城南郊)發掘的十四座西漢禮制建築遺址的全部資料,同時收入1956-1957年在同一地區發掘的大土門遺址資料。內容分為十章:第一章緒言,第二章建築遺址群綜述,第三章第三號...
城西的建章宮規模宏偉,已勘查出位置和範圍。城西南至東南一帶為上林苑,內有離宮別館數十處。西南有昆明池等皇家宮苑,昆明池是為訓練水軍而開鑿,又可解決長安城水源不足問題。南郊則有明堂、辟雍、靈台和王莽九廟等禮制建築。漢長安城主要由皇家宮室及其附屬設施構成,突出表現了為帝王、貴族、官僚服務的性質,...
(六)長樂宮遺址 (七)桂宮遺址 (八)北宮遺址 (九)明光宮遺址 (一0)武庫遺址 (一一)東、西市遺址 (一二)邸閭里遺址 (一三)建章宮遺址 (一四)禮制建築遺址 (一五)其他重要遺址 二 破壞因素 (一)人為破壞 (二)自然環境破壞 叄 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與管理 一 考古工作 (一)城牆、城門遺址...
角樓建築遺址的發掘,為探索一些重要的漢代建築,如禮制建築和帝陵園建築布局的淵源,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如已發掘的王莽宗廟、西漢明堂和勘探的孝宣王皇后陵園等建築遺址,其主體建築四周均圍築牆垣,四角各置曲尺形建築,無疑後者是仿造宮城角樓營造的。宮城角樓建築遺址過去僅對唐長安城大明宮角樓進行了局部發掘...
長樂宮6號建築遺址 漢初大朝正殿 建章宮 乾門萬戶度比未央 桂宮 桂宮連復道黃山開廣路 北宮、明光宮 后妃之宮 武庫 西漢中央兵器庫 東市西市 “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的工商業區 閭里 皇都社區 八街九陌 等級分明的交通網路 南郊禮制建築 因“禮”而生 太學 最早的大學 昆明池 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
根據這些,人們對漢代建築的認識才充實豐富起來。漢代城市建設 布局 漢長安城遺址位於西安龍首塬北坡的渭河南岸漢城鄉一帶,距今西安城西北約5公里。其作為都城的歷史近350年, 實際使用年代近800年,是中國古代最負盛名的都城,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公元前202年,高祖劉邦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
閭里 皇都社區 八街九陌 等級分明的交通網路 南郊禮制建築 因“禮”而生 太學 最早的大學 昆明池 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 上林苑 漢家園林 漢長安城北渭河古橋遺址 京師進出樞紐 晚期宮城 故都之再用 漢代瓦當 厚重大氣特色鮮明 漢代石虎 氣魄宏偉深沉 “新莽封禪”玉牒 告天文書 排水管道 樸實耐用 ...
《漢長安城》是200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劉慶柱。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詳盡地論述了漢長安城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內容涉及城市平面布局、基礎設施、主要宮殿、武庫及禮制性建築和手工業遺址等諸多方面,並對一個世紀以來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回顧。作者簡介 劉慶柱,男,漢族,943年生,天津市人,現為中國社會...
十二、戰國長城遺址 第二節 秦時期的建築 (公元前221年~前206年)一、阿房宮遺址 二、秦始皇陵 三、秦始皇陵園出土的花紋磚 四、秦瓦當藝術 第三節 漢時期的建築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一、漢長安城及未央宮遺址 二、漢甘泉宮遺址 三、漢長安城南(大土門村)禮制建築遺址 四、漢長安城南(棗園、...
《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線與南郊禮制建築》是2011年8月1日 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劉瑞 內容簡介 劉瑞編著的《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線與南郊禮制建築》通過對考古資料、文獻記載的整理與分析,提出西漢早中期漢長安城是一座朝東城市,西漢晚期變為朝南。而為朝向討論方便,對已近成定論的漢長安城長樂宮、明光宮等...
圖2-18漢魏洛陽明堂牆皮殘塊 44 (圖片采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魏洛陽故城南郊禮制建築遺址:1962—1992年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頁) 圖2-19釋迦倚像 48 (圖片由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銘提供) 圖2-20武梁祠西壁畫像 56 (圖片采自顧森:《中國漢畫像拓片...
而且在周代,觀演變成了禮制性建築——闕。文獻記載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說文解字》曰“闕,觀也,在門兩旁,中央闕然為道也”。是為闕名的由來。可知闕在門的兩旁,中間“闕然為道”。通過漢景帝陽陵南闕門遺址的發掘便證明了這條史料。南闕門遺址位於漢陽陵陵園垣牆的南部中央,由一組兩座三出闕相連線...
《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線與南郊禮制建築》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瑞。內容簡介 劉瑞編著的《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線與南郊禮制建築》通過對考古資料、文獻記載的整理與分析,提出西漢早中期漢長安城是一座朝東城市,西漢晚期變為朝南。而為朝向討論方便,對已近成定論的漢長安城長樂宮、明光宮等宮城位置...
《三輔黃圖》記載:“漢圜丘,在昆明故渠南,有漢故圜丘,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長安志》引《括地誌》說:“漢圜丘在長安治內四里,居德坊東南隅”。漢圓丘舊址在今西安西郊豐登南路北段。古人非常重視祭祀,隋唐長安城根據“左祖右社”的傳統禮制建築制度,在皇城安上門內以東建祭祀祖先的太廟,在皇城...
在豐邑,除了修造城垣宮殿外,還建造了靈台、靈囿、靈沼等一系列集祭祀、狩獵、游賞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禮制建築群。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的《大雅》中,有一首題為《靈台》的篇章,最始幾句為“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表明周文王建造靈台是得到全體百姓擁護的偉業,百姓支持建台...
城南的明堂、辟雍和靈台,是中國古代都城特有的禮制建築物,自兩漢以降,一直為歷代所沿襲,靈台又是當時的天文台。太學的遺蹟也經勘察和發掘,出土了許多石經的殘片(見漢魏洛陽城遺址)。縣邑 指都城以外的各地的縣城,有的是郡國的治所。據歷史記載,從西漢初年開始,全國的縣邑普遍築城牆。由於所在地域的不同...
已編寫了考古發掘簡報、中篇考古報告20多篇,已出版考古發掘報告有《漢長安城未央宮》、《漢長安城武庫》、《西漢禮制建築遺址》、《漢長安城桂宮》等。漢城隊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為我所與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合作發掘漢長安城桂宮遺址。洛陽漢魏城隊 1962年開始組建。許景元、段鵬琦先後負責隊務,現任隊長為...
陵園司馬門與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圍牆上所辟之門的形制、大小基本相近。西漢帝陵陵園以東門為正門承襲了秦陵的特點,也反映了漢長安城未央宮的形制。東漢的帝陵承繼了這一特點,並且一直影響到魏晉南北朝的帝王陵墓布局。到了唐代,陵墓布局由過去的座西朝東改為座北朝南,陵園的正門也變東門為南門,因而陵園的整個布局...
項目聚焦“過秦之論,啟漢之盛”“集殘拾遺,諸子百家”“史學道統,炎黃子孫”“尊王攘夷,一統春秋”“三教並行,不同而和”五大文化主題內容,以漢長安城遺址、禮制建築區遺址、渭河橋遺址、西漢帝陵等11處遺址和渭河為核心,見證漢朝在中華文明總進程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大漢紫道位於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全力打造的“...
三門道 三門道,是古代城門的一種建築結構。是封建政治禮制的要求,是秦漢以來形成的三道之制。《三輔黃圖》記載漢長安城門“四面十二門……三塗洞辟”,三個門道與對應的大街相通,中間為馳道,又稱御道或中道。三門道城門遺址有弘光門遺址(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延平門遺址、含光門遺址等。
宗廟遺址 宗廟遺址(即“德陽宮”遺址)是漢景帝陽陵陵園中極為重要的建築遺蹟,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平面為“回”字形雙迴廊結構,形制規整,規模宏大,可與當年漢長安城的禮制建築媲美,是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帝陵陵廟建築遺址。在保護和展示手法上,採用了將遺址局部復原水平上移、大面積進行綠化的方式,使遊客既能...
商丘漢文化景點:芒碭山漢文化景區、漢興源景區(劉邦斬蛇碑等)、大漢雄風景區、陳勝園景區(陳勝墓等)、漢梁王陵景區(梁孝王陵、李王后陵、梁共王陵、四神雲氣圖石室壁畫等)、漢高祖廟、造律台、梁園、芒碭山漢代禮制建築基址、張飛寨、商丘古城、碭縣故城、芒碭山漢文化博物館、商丘博物館漢畫像石館等。節日...
中國古代建築史 秦漢建築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藝術特點基礎上發展而來,秦漢的統一促進了中原與吳楚建築文化的交流,建築規模更為宏大,組合更為多樣。秦漢建築類型以都城、宮殿、祭祀建築(禮制建築)和陵墓為主,到漢未,又出現了佛教建築。都城規劃由西周的規矩對稱,經春秋戰國向自由格局揍變,又逐漸回歸於規整...
陽陵陵園由帝陵,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座西面東,居於陵園的中部偏西;後陵、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一號建築基址等距分布於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和羅經石遺址位於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刑徒墓地及三處建築遺址在帝陵西側,南北一字排列;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