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重疊問題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582頁
- 開本:32
- 定價:39.00
- 作者:汪國勝 謝曉明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2238529, 9787562238522
- 品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序”
從語言系統看景頗語動詞的重疊
單音名詞的AABB疊結現象
略論帶賓動詞重疊和“了,”套合的“V了VN”結構
句法位置對詞語重疊的要求
語義格與動詞重疊
從語義新視野看漢語的一些重疊現象
漢語復疊類型綜述
雙音節詞重疊類型的功能解釋
重疊·指大·指小——漢語重疊式既能指大又能指小現象試析
試析疊字及其修辭功能
關於重疊的若干問題:重疊(含疊用)、層次與隱喻
單音節動詞重疊的語用分析
動詞重疊的核心意義、派生意義和格式意義
形容詞重疊式的句法地位
漢語重疊現象的類型學特徵
動詞重疊問題雜議
漢語動詞重疊的時間特徵
說“V—V”
“重疊”語法手段與“疑問”語法範疇
動詞“看”重疊的幾個問題——關於動詞重疊的思考
漢語動詞重疊的語義研究
漢語“ABA/BAB”式構詞格探析
關於動詞重疊的幾個問題
數量詞復疊
宜都話重疊法構成名詞
蘭州方言名詞、量詞的重疊
廣州話動詞重疊的形式與意義
晉語重疊式研究
湖北宣恩話中“V下V下的”式動詞重疊及其相關問題
蘇州方言的重疊式
《兒女英雄傳》動詞重疊的考察
古漢語數字重疊
《詩經·國風》AA式結構的語義構成
名詞重疊式的歷史發展
漢語動詞重疊式產生的歷史根據
副詞重疊現象的語法化考察
漢語重疊查找軟體的設計、使用及拓展
現代漢語AABB重疊式詞構成基礎的統計分析
附錄:重疊研究索引
後記
文摘
即使在《詩經》以後的古詩里,疊字運用也很多。在《古詩十九首》里就用了二十九處,《孔雀東南飛》一詩中,·連用了二十三組疊字。在唐以後的詩詞曲賦及小說里,疊字更是常見。疊字的運用之所以一直盛行不衰,說明這類修辭現象確實具有形式簡便而能有助於我們生動形象地描摹人或物的各種具體情景,從而起到“令對話人或讀者儼然如見”(王力語)的效用。基於此,歷代在探討詩詞的疊字運用上,不乏種種精闢的論述。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說:“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寫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嚖星’,一言窮理;‘參差’,‘夭若’,兩字窮形。並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復思經千載,將和易奪?劉勰的這段話,不僅是對疊字的神氣美妙的高度頌揚和讚嘆,同時也是對疊字起源及其功用的重要評述。“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正說明了作者在當時已注意到了疊字構成和運用上的重要特點了。
宋朝張戒《歲寒堂詩話》有“中的為公”之說,他說:“蕭蕭馬鳴,悠悠旆旌,以‘蕭蕭,悠悠’字,而出師整暇之情狀,宛在目前;此語非維創始之為難,乃中的之為工也。
後記
會後一段時間裡,部分會議論文已在《中國語文》、《方言》、《漢語學報》等刊物上公開發表。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出版論文集。時隔多年仍然不斷有學者向我們索取大會的論文,打聽論文集的情況。為了彌補遺憾,我們打算將會議論文結集出版。書名定為《漢語重疊問題》,納入邢福義教授主編的“華中語學論庫”叢書系列,由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本次會議總共收到論文54篇,從研究著眼的時間來看,有的側重共時平面的研究,有的側重歷時平面的探討。從研究的內容來看,覆蓋了漢語國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等等。從研究隊伍來看,體現了老中青結合的基本陣容。總體而言,這些論文對漢語的重疊問題作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反映了學界對漢語重疊問題研究的新探索、新進展。現將其中的38篇編成論文集。
序言
漢語語言學源遠流長。千百年來,特別是《馬氏文通》出版以來,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由於一代代學者的不懈努力,漢語語言學沿著“創業——拓新——發展”的軌道不斷推進。目前,漢語語言學所統括的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學、漢語方言學、漢語辭彙學、漢語語用學等等學科,都已出現了初步繁榮的喜人局面。
但是,初步繁榮並不意味著已經成熟。對於語言學這樣一門社會科學來說,成熟與不成熟的突出標誌,應該是學派或流派是否已經形成。在這一點上,科學跟藝術情況相同。比方說,我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已經達到了成熟的高峰,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形成了這“派”那“派”,只要一提到“梅派”和“程派”,稍有京劇表演藝術知識的人就會知道這是兩個具有各自特點的著名流派。又比方說,我國的書法藝術早已達到了成熟的高峰,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形成了這“體”那“體”,只要一提到“顏體”,稍有書法藝術知識的人就會知道它是不同於“柳體”“歐體”等的有獨特風格的書寫體,甚至還會知道顏真卿打破了“書貴瘦硬”的傳統書風,開創了二王體系之外的新體。然而,漢語語言學的各門學科,即使是其中發展速度最快的現代漢語語法學,仍然缺乏顯示成熟的任何標誌,距離真正成熟實際上還十分遙遠。
當今的漢語語言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二求”:一求創建理論和方法,二求把事實弄清楚。這是互補互促而又互成因果的兩個問題。沒有理論和方法的成熟,一門學科不可能是成熟的。而理論和方法的創建,是學者們長期深入研究的成果,是有效地進行群體性思考、獨立性思考和開拓性思考的結晶。因此,必然帶有鮮明的個性,帶有學派的印記,反映一派學者的思想體系、研究特點和總體成就。另一方面,沒有對事實的清楚了解,理論和方法的創建便成為空中樓閣。以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來說,之所以至今尚未成熟,自成體系的理論和方法之所以尚未創立起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事實的了解基本上仍然處於朦朧的狀態。真正適合於我國語言文字的理論和方法,最終只能產生在我國語言文字的沃土之上。因此,應該強調“研究植根於漢語泥土,理論生髮於漢語事實”。不然,我國的漢語語言學在世界語言學中就可能永遠處於附庸的地位,就永遠不會有跟國外理論對等交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