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詩名篇鑑賞辭典(台灣卷),作者傅天虹,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新詩名篇鑑賞辭典(台灣卷)
- 作者:傅天虹
- 類別:詩歌
- 頁數:369頁
- 定價:36.8元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850*1168
總序,序言,台灣卷序言,各時期選登,
總序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公布他的日心說的文章(1540年的《初論》)的扉頁上曾引用過阿爾齊諾斯的一句名言:
其實,不只是做一個哲學家,做一個詩人,也一樣要有自由的精神。“自由”這兩個字,應當說是對新詩品質的最準確的概括。這是因為詩歌寫作是一種具有高度獨創性的心靈活動,常常偏離文化常模,有時還會給世俗的、流行的審美趣味一記耳光。詩人只有葆有一顆嚮往自由之心,聽從自由信念的召喚,才能棄絕奴性,超越宿命,才能在寬闊的心理時空中自由馳騁,才能不受權威、傳統、習俗或社會偏見的束縛,才能結出具有高度獨創性的藝術思維之花。
新詩的創始者胡適是把“詩體的解放”與“精神的自由”聯繫在一起談的,在胡適眼裡,詩體的解放,正是人的覺醒的思想在文學變革中的一種反映。倡導詩體的解放,正是為了讓精神能自由發展;打破舊的詩體的束縛,也正是為了打破精神枷鎖的束縛。此後的詩人,正是在“五四”前驅開闢的這條道路上,用詩歌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觀察自然、世界與人,用詩性話語描述心靈飛翔的軌跡,留下了洋溢著精神自由的詩篇。在我看來,中國新詩90年的歷史就是詩人在新舊文化、東西方文化的劇烈衝撞中,不斷除舊布新,在漢語的輝煌殿堂中不斷尋求突破,不斷追求心靈自由的歷史。
近些年來,隨著以廣告為運作基礎、以提供娛樂為主要目的的大眾文化傳媒日益取代了以詩為代表的高雅文化的影響力,隨著人文知識分子的日益邊緣化,詩的自由精神又面臨嚴重的挑戰。那些想以詩的高貴來裝點自己的詩人開始從詩壇撤離,或直接“下海”,到商品經濟的領域去施展拳腳;或受經濟利益驅動,成為地攤文學或企業文化的寫手……。然而就在一些人或永久或暫時地棄詩而去的時候,偏偏有另一些人對詩痴情不改。他們憑藉自由精神所賦予的獨立的價值判斷,在重商主義與大眾文化的紅塵中傲然挺立,心甘情願地充當寂寞的詩壇的守望者。他們恪守的不只是詩人的立場、詩人的人格,同時也在恪守“五四”以來新詩的自由的精神。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詩的未來,詩的希望。
在漢語新詩誕生90年之際,我們約請兩岸四地詩人和詩評家共同編寫了這部《漢語新詩90年名篇鑑賞辭典》,涵蓋了大陸、台灣、港澳及海外華人的詩歌創作,藉此向那些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老一代的新詩開拓者,也向那些守望在寂寞的詩壇的後來人,表示我們最崇高的敬意!
序言
儘管四周全是沙漠,
也仍舊有水泉可尋。
——摘自英國詩人拜倫《致托馬斯·摩爾》一詩
自胡適1917年2月1日第一個在《新青年》發表白話詩《蝴蝶》等8首,隨後結集《嘗試集》算起,中國新詩至今已走過了將近一個甲子。這90年,揭開了中國詩歌近代化以至現代化的序幕,新詩從沉沉酣睡中的天朝迷夢醒來,砸碎鐐銬,走向了“截然異質的突起的飛躍”,並在古今中外的綜合與融合中,成就了漢語詩歌的新輝煌。
回顧90年,詩人詩作充滿探索、實驗與冒險,而詩學又何嘗不是在經過近百年的開拓、進取、反思、深化,而捧出了可與新詩相媲美的豐厚成果,與傳統詩學和西方現代詩學對話,進行自身的重建本來就是中國新詩詩學發展的邏輯起點。90年以來,新詩研究異質在中國文學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在當前多元共存的局面中,新詩研究如何突破市場化所帶來的詩意消退的危機以及詩學研究層層累積的藩籬與詬病,促進新詩與詩學健全、科學、有序地發展,則是我們孜孜不倦求索的方向。
我們反對以論代史,我們強調以作品說話。我們聯同二岸四地近百位學者、教授和評論家編著了這一部《漢語新詩名篇鑑賞辭典》,該書編選的詩學觀念,是以漢語為整合性因素來剔除人為、隨意、非詩本質的劃分,就是以佳作名篇饕饗諸位,希望能以文本原典的賞析,以詩歌美學為突破口,挖掘文本構造的深度和意義指向的深度,以點及面地勾勒出漢語新詩90年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社會心理諸種因素推動、制約下的整體演化狀況。意欲通過呈現詩歌為讀者營造的“笙”和“蹄”,更致力於忘言而得意,舍筏而登岸,讓讀者不僅遨遊於“第三自然界”審美王國,更從巨觀與微觀上深入領會90年漢語新詩其間不同階段在題材、主題、藝術方法上的特徵和變化,以此為標本考察某些詩歌流派、詩歌秩序生成、構造的整體狀況,在對漢語新詩的承前啟後的認識中,推動漢語新詩的前行,為建構普遍而深入的詩歌國度而努力。
台灣卷序言
詩,就是獨立的,自動的,一種技巧主義的存在。
——阿部知二
自1917年起,新文學白話詩開始風起雲湧的萌芽,迄今已逾九十載,歷經早期前賢及其後各代詩人披荊斬棘的耕耘,台灣新詩才得以從早期的浪漫抒情初習階段,漸次進入晚近比較深刻多元,而又繁富寬廣的新境。如果總結過往發展的脈絡概要,大致不外下列六者:
1.對五四以降白話詩的反思,建立各自嶄新的語系。
2.研習歐美詩派,嘗試運用最適當的詩技法。
3.擴大詩的視野,活化詩的素材。
4.從鄉愁、現代派、超現實、本土、到後現代。
5.注視網際網路,尋找文字以外多媒體的重組。
6.繼續向浩瀚未知的詩星空,探險。
是以,一部貫穿九十載,昂然展示各代詩人不同風采的《漢語新詩名篇鑑賞辭典》台灣卷{1917-2007),歷經兩岸詩人論家傅天虹、吳思敬、白靈、張默等共同多次研商,有關《台灣卷》詩人詩作入選原則,約如下述:
本卷以1917年迄今,在台灣發表的各種風格的詩作,每家選錄具有代表性的詩作一首,以30行以內的短詩為主。歷經初、決選,最後共得詩作120首,從最早的楊華{1906—)到晚近的曾琮誘{198l—)。所選詩作是以“藝術、獨創、多元”三者並重,而後特邀兩岸著名詩人論家20餘人,分另別撰寫每首詩末的精簡小評,各家雖寫作詮釋方式不同,但對入選詩作的“賞讀”,應具有“化龍點睛”之效。
本卷之編成,我們曾參考台灣歷代出版的詩選、大系多種。譬如最早的《六十年代詩選》{1961年,高雄大業書店),該詩選共選26家詩作,但經47年之後,依然有16家選入本卷。其它如巨人版《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詩卷{1972年1月),九歌版兩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詩卷(1989年5月,2003年10月分別出版)。另《新詩三百首》{1995年,九歌)、《新詩讀本》(2002年8月,二魚版),也是相當具有參考價值……。而最近《新詩30家》(2008年3月,九歌),收入台灣中生代,也全部納入本卷。從這120家的個別詩作,當可一覽台灣90年來五代詩人創作不同的風貌。卷末附錄“台灣新詩1900~2007大事記”,它是一篇井然有序極真實的史記,可供海內外愛好史料人士的參閱。
台灣新詩是一條潺潺的活水,本書五代詩人燦然並列,更見證“詩貴獨創”的可愛。但編輯人絕不敢為本書設限,雖然我等盡力想把它編得更完美,但缺失依然難免,不過這是大陸首次出版如此規模的《台灣卷》,理應引人矚目。我們也預祝本書《大陸卷》、《海外卷》,早日相繼出版,展現更紮實輝煌的成果。
——於台北內湖
各時期選登
1900-1909
1.楊華 (1906-1936) 《燕子去了後的秋光》(傅天虹賞析)
2.楊熾昌 (1908-1994) 《茉莉花》(蕭蕭賞析)
1910-1919
3.覃子豪 (1912-1963) 《黑水仙》(龍彼德賞析)
4.紀弦(1913-) 《廢讀之檢閱式》(陳仲義賞析)
5.鐘鼎文(1914-) 《留言》(古遠清賞析)
1920-1929
6.周夢蝶(1921-) 《還魂草》(龍彼德賞析)
7.胡品清 (1921-2006) 《瓷像》(向明賞析)
8.詹冰(1921-2004) 《五月》(張默賞析)
9. 陳秀喜(1921-1991) 《思春期》(張默賞析)
10. 陳千武 (1922-) 《雨中行》(古繼堂賞析)
11. 羊令野(1923-1994) 《夢中尋梅圖》(李瑞騰賞析)
12. 林亨泰(1924-) 《風景》(二)(傅天虹賞析)
13. 彩羽(1926-2006) 《冷的方程式》(張默賞析)
14. 夏菁(1925-) 《獵鹿的過程》(張默賞析)
15. 洛夫(1928-) 《邊界望鄉》(吳思敬賞析)
16. 向明(1928-) 《妻的手》(熊國華賞析)
17. 余光中(1928-) 《鄉愁》(吳思敬賞析)
18. 羅門(1928-) 《麥堅利堡》(古遠清賞析)
19. 蓉子(1928-)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白靈賞析)
20. 文曉村(1928-2007) 《一盞小燈》(古遠清賞析)
21. 錦連(1928-) 《轢死》(張默賞析)
22. 管管(1929-) 《缸》(張默賞析)
23. 金築(1929-) 《影子》(白靈賞析)
1930-1939
24.楊喚(1930-1954) 《二十四歲》(古遠清賞析)
25.商禽(1930-) 《用腳思想》(龍彼德賞析)
26.大荒(1930-2003) 《森林中的唱片》(張默賞析)
27.丁文智(1930-) 《開封鐵塔斜》(張默賞析)
28.魯蛟(1930-) 《水語》(張默賞析)
29.張默(1931-) 《潑墨篇》(向陽賞析)
30.碧果(1932-) 《空著的一支瓶子》(白靈賞析)
31.瘂弦(1932-) 《上校》(陳仲義賞析)
32.鄭愁予(1933-) 《錯誤》(吳思敬賞析)
33.辛郁(1933-) 《豹》(傅天虹賞析)
34.林宗源 (1935-) 《早餐》(向陽賞析)
35.非馬(1936-) 《石頭記》(蕭蕭賞析)
36.梅新(1937-1997) 《家鄉的女人》(向明賞析)
37.隱地(1937-) 《狗的道德經》 (白靈賞析)
38.白萩 (1937-) 《廣場》(龍彼德賞析)
39.葉維廉(1937-) 《古鎮湖口》(陶里賞析)
40.李魁賢(1937-) 《白千層》(蕭蕭賞析)
41.岩上(1938-) 《漂流木》(蕭蕭賞析)
42.林泠(1938-) 《阡陌》(古繼堂賞析)
43.張香華(1939-) 《椅子》(白靈賞析)
44.張健(1939-) 《生活》(張默賞析)
45.林煥彰(1939-) 《十五·月蝕》(傅天虹賞析)
46.朵思 (1939—) 《影子》(向明賞析)
1940-1949
47.羅英(1940-) 《小孩》(李瑞騰賞析)
48.楊牧(1940-) 《水之湄》(郭海軍賞析)
49.夐虹 (1940-) 《水紋》(白靈賞析)
50.塗靜怡(1941-) 《刨冰》(張默賞析)
51.古月 (1942—) 《激越》(張默賞析)
52.綠蒂(1942-) 《秋天的留白》(蕭蕭賞析)
53.張錯(1943-) 《叢菊》(蕭蕭賞析)
54.席慕蓉(1943-) 《野馬之歌》(李瑞騰賞析)
55.辛牧(1943-) 《飛》(張默賞析)
56.喬林(1943-) 《基督的臉》(張默賞析)
57.吳晟(1944-) 《泥土》(沈奇賞析)
58.汪啟疆(1944-) 《秋之天空》(蕭蕭賞析)
59.落蒂(1944-) 《花溪》(白靈賞析)
60.尹玲(1945-) 《發翻飛如風中的芒草》(張默賞析)
61.李敏勇(1947-) 《暗房》(蕭蕭賞析)
62.蕭蕭(1947-) 《風入松》(白靈賞析)
63.龔華(1946—) 《告解》(白靈賞析)
64.羅青(1948-) 《茶杯定理》(白靈賞析)
65.沙穗(1948-) 《躺在溪床上》(白靈賞析)
66.鄭烱明 (1948-) 《旅程》(蕭蕭賞析)
67.莫渝(1948-) 《秋光招魂曲》(焦桐賞析)
68.蘇紹連(1949-) 《獸》(蕭蕭賞析)
1950-1959
69.簡政珍(1950-) 《火》(白靈賞析)
70.馮青(1950-) 《公園一九八八》(張默賞析)
71.杜十三(1950-) 《掌紋》(李瑞騰賞析)
72.白靈(1951-) 《愛與死的間隙》(蕭蕭賞析)
73.愚溪(1951-) 《風谷原鄉》(蕭蕭賞析)
74.零雨(1952-) 《飛》(張默賞析)
75.鐘順文(1952-) 《有濃濃鄉愁的風箏》(焦桐賞析)
76.陳育虹(1952-) 《聽蟬》(白靈賞析)
77.渡也(1953-) 《竹》(張默賞析)
78.陳義芝(1953-) 《逝水》(張默賞析)
79.潘郁琦(1953-) 《橋畔 我猶在等你》(瘂弦賞析)
80.陳黎(1954-) 《罰站》(蕭蕭賞析)
81.詹澈(1954-) 《夏季預知死亡紀事》(陳義芝賞析)
82.楊澤(1954-) 《半島酒店口占一首》(白靈賞析)
83.方明(1954-) 《我看見歲月飛逝》(白靈賞析)
84.劉小梅(1954-) 《布丁還在桌上》(白靈賞析)
85.向陽(1955-) 《種籽十行》(張默賞析)
86.羅智成 (1955-) 《一支蠟燭在自己的光焰里睡著了》(沈奇賞析)
87.沈志方(1955-) 《掌心意象》(向明賞析)
88.夏宇(1956-) 《甜蜜的復仇》(李瑞騰賞析)
89.楊平(1957-) 《諸神依舊沉默》(龍彼德賞析)
90.林彧 (1957-) 《單身日記》(向明賞析)
91.劉克襄(1957-) 《小熊皮諾查的中央山脈》(蕭蕭賞析)
92.張國治(1957-) 《高粱桿》(張默賞析)
93.侯吉諒(1958-) 《卡拉OK》(張默賞析)
94.路寒袖(1958-) 《飲水機》(蕭蕭賞析)
95.孫維民(1959-) 《宴》(白靈賞析)
96.孟樊 (1959-) 《莫高窟隨想曲》(白靈賞析)
1960-1969
97.琹川(1960-) 《瓶中詩》(張默賞析)
98.陳克華(1961-) 《比喻》(白靈賞析)
99.瓦歷斯.諾乾(1961-) 《酒的數學》(白靈賞析)
100.林耀德(1962-1996) 《終端機》(郭海軍賞析)
101.白家華(1963-) 《蛾》(蕭蕭賞析)
102.羅任玲(1963-) 《關於孤獨》(李瑞騰賞析)
103.陳斐雯(1963-) 《壞脾氣》(李瑞騰賞析)
104.鴻鴻(1964-) 《強迫症患者》(白靈賞析)
105.李進文(1965-) 《功夫》(白靈賞析)
106.須文蔚(1966-) 《法國梧桐》(張默賞析)
107.許悔之(1966-) 《遺失的哈達》(白靈賞析)
108.嚴忠政(1966-) 《愉悅》(焦桐賞析)
109.顏艾琳(1968-) 《洞》(白靈賞析)
110.紀小樣(1968-) 《終驛》(白靈賞析)
111.唐捐(1969-) 《流行》(李瑞騰賞析)
112.林群盛(1969-) 《那棟大廈啊……》(張漢良賞析)
113.陳大為(1969-) 《相師》(白靈賞析)
1970-
114.鹿苹(1970-) 《盥洗室》(白靈賞析)
115.鯨向海(1976-) 《一星期沒換水的夢境》(白靈賞析)
116.林德俊(1977-) 《時間進行式數種》(向陽賞析)
117.林婉瑜(1977-) 《霧中》(白靈賞析)
118楊佳嫻(1978-) 《你的聲音充滿時間》(白靈賞析)
119.陳雋弘(1979-) 《面對》(李瑞騰賞析)
120.曾琮琇(1981-) 《泡沬》(張默賞析)
漢語新詩九十年(台灣)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