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蟠螭紋銅鏡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蟠螭紋銅鏡
- 館藏地點: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朝
漢蟠螭紋銅鏡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
漢蟠螭紋銅鏡是漢朝時期文物,現收藏於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1文物特徵尺 寸:直徑10cm 緣厚0.2cm。文物鑑賞三弦鈕,圓鈕座,鈕座外飾一圈凹弦紋帶,主區雲雷紋地,中間一周凹弦紋帶,四大乳釘分布在弦紋上,兩條螭龍圍繞中心...
西漢蟠螭紋規矩銅鏡是西漢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北博物院。文物特徵 尺寸:直徑18.4厘米 邊高0.6厘米出土地:河北滿城陵山二號漢墓 薄胎,卷沿,橋形鈕,方形鈕座。通體為雷紋地。座內二龍環繞。鏡面飾蟠螭紋,用規矩紋分為四組。鈕座外兩周凸弦紋之間有銘文15字。此鏡具有戰國末至西漢早期風格,表明...
西漢雲紋地蟠螭紋銅鏡是西漢青銅器文物,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尺寸 直徑14.3厘米,厚0.7厘米。文物特徵 獸紐,圓形紐座,立牆式鏡緣。紐座外有兩周平行弦紋組成銘文帶,內有銘文“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銘文帶圓周外伸出四株花葉紋將其紋飾等分為四個區間,每區飾一組由三線或四線組成的...
漢博局蟠螭紋銅鏡 漢博局蟠螭紋銅鏡是漢時期的文物。
西漢蟠螭紋銅鏡 西漢蟠螭紋銅鏡是一件西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西漢蟠螭紋銅鏡直徑29.7厘 米。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直徑9.5厘米。該銅鏡為圓形,三弦紋鈕,圓鈕座。現收藏於安吉縣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直徑9.5厘米。該銅鏡為圓形,三弦紋鈕,圓鈕座。鈕座外圍一周雙線凹面形環帶。雲雷紋地紋。兩周凸弦紋間為主紋飾帶:四支草葉紋呈十字形分布,其間四組蟠螭紋,蟠螭軀體勾連纏繞。素卷緣...
西漢川字鈕蟠螭紋銅鏡 西漢川字鈕蟠螭紋銅鏡是一件西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西漢川字鈕蟠螭紋銅鏡直徑11.6厘米,緣厚0.6厘米。
漢“見日之光”四乳蟠螭紋銅鏡 漢“見日之光”四乳蟠螭紋銅鏡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殘漢蟠螭紋銅鏡 殘漢蟠螭紋銅鏡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雲雷紋地圈帶龍紋銅鏡龍紋銅鏡,出土於馬王堆一號墓,直徑19.5厘米,邊緣厚0.6厘米 銅鏡裝於繡絹鏡衣內,置單層五子奩中。曾為辛追夫人的舊物。弦紐,紐上系兩條絳色絲帶。地紋為粗渦紋,主紋為蟠螭紋。含錫量較高,呈灰白色。1973年馬 銅鏡三弦紐,主紋為蟠螭紋,等距離夾有四組方連紋。現收藏於湖南...
西漢雲雷紋地圈帶龍紋銅鏡是青銅器類文物,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尺寸 直徑19.5厘米,邊緣厚0.6厘米。文物特徵 銅鏡裝於繡絹鏡衣內,置單層五子奩中。弦紐,紐上系兩條絳色絲帶。地紋為粗渦紋,主紋為蟠螭紋。含錫量較高,呈灰白色。文物鑑賞 鏡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西漢大樂貴富四葉蟋螭紋銅鏡,由上海文物倉庫撥交,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文物介紹 圓形,弦紋鈕(已修復過)。伏螭(雙龍)鈕座。外圍二個雙線圓圈帶,圓圈帶多為繩紋,兩個圓圈之間這銘文帶,銘文篆體,內容:“大樂貴富,千秋萬歲,宜酒食”。四葉間的蟠螭紋繁麗,勾卷多而密集,加上連疊四葉的勾卷紋,整個...
千金銘蟠螭紋青銅鏡是戰國時期文物。該鏡直徑9厘米,緣高0.3厘米,三弦鈕,素寬凹弦緣。文物簡介 鈕外有一周凹寬素弦紋將鏡背分為二區。外區以三個菱形紋、三個博山爐形紋做六分度分布。鏡鈕區三弦鈕旁鑄有陽文“千金”二字,字型為小篆,三個博山爐心部各鑄有銘文一,合起來應為“宜子孫”三字。三...
1、素鏡類:全素鏡、弦紋素鏡、寬弦紋素鏡。2、純地紋鏡類:羽狀地文鏡、雲雷地紋鏡。3、花葉鏡類:葉文鏡、花瓣鏡、花葉鏡。4、山字鏡類:三山鏡、四山鏡、五山鏡、六山鏡。5、菱文鏡類:摺疊式菱紋鏡、連貫式菱紋鏡。6、禽獸紋鏡類:獸紋鏡、鳳鳥鏡、禽獸紋鏡。7、蟠螭紋鏡。西漢銅鏡 西漢...
圓紐。紋外有一圈銘文:“章武元年二月作鏡德揚宇宙威震八荒除凶辟兵昭民萬方”二十四字,章武元年(221),即著名的赤壁戰後十一年,正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帝制初建。鏡上銘文乃為頌揚之辭。字型為隸書。圍繞鏡鈕飾蟠螭紋,作對稱形。紋飾和書體,和漢鏡明顯不同,表現了蜀漢銅鏡的獨特風格。甚為罕見。
兩漢時期的銅鏡圖案式樣豐富,製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裝飾性。但在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特色。西漢高祖至文、景帝以前,社會處於經濟恢復時期,鑄鏡工藝發展不大,仍沿用戰國銅鏡的風格,鏡面小,鏡壁單薄,弦紋小鈕,紋飾多見變形蟠螭紋和蟠虺紋。與戰國銅鏡不同的是漢鏡鈕座往往有銘文一周。到“文景之治...
戰國鏤空鈕蟠螭紋銅鏡是青銅器類文物,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尺寸 直徑16.5厘米。文物特徵 蟠螭紋是一種變體的龍紋,形態多為盤曲糾結,穿插纏繞。文物鑑賞 《廣雅》集裡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
出土的銅鏡不僅數量多,而且時代跨度大,發展演變規律清楚。《六安出土銅鏡》就是在此基礎上編輯而成的。收錄的這些銅鏡時代從戰國到清代,分別收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六安市文物局、皖西博物館、壽縣博物館和霍邱、金寨、霍山、舒城縣文物管理所。目錄 概述 圖版 001 蟠螭紋鏡 戰國 002 蟠螭紋鏡 戰國 003 ...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的銅鏡 第一節 夏商周時期銅鏡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夏商周時期的幾種典型銅鏡 一、齊家文化時期的銅鏡 二、商代銅鏡 三、西周時期的銅鏡 四、春秋時期的銅鏡 第三章 戰國時期的銅鏡 第一節 戰國時期銅鏡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戰國時期銅鏡的種類 一、山字紋鏡 二、蟠螭紋鏡 三、鳳紋鏡 四、...
旅順博物館藏銅鏡的藝術特色 一 戰國兩漢魏晉銅鏡 1 蟠螭菱紋鏡 2 蟠螭菱紋鏡 3 蟠螭菱紋鏡 4 蟠螭紋鏡 5 蟠螭連弧紋鏡 6 蟠螭紋鏡 7 蟠虺四乳連弧紋鏡 8 大樂貴富蟠螭規矩紋鏡 9 見日之光草葉紋鏡 10 見日之光規矩草葉紋鏡 11 見日之光草葉紋鏡 12 星雲鏡 13 星雲鏡 14 家常富貴...
這時期銅鏡絕大多數都是圓形,極少數是方形,鏡背面中心多數為一鈕,少數有多個鈕的,有的鈕為透空狀,一般鏡鈕較小,多為弦鈕,鏡體較薄,鏡面較平直,多數鏡邊緣上卷。紋飾內容很豐富,有一些與這時期青銅器上的紋飾相似,出現了弦紋、羽狀紋、葉狀紋、幾何紋、山字形紋、蟠螭紋、連弧紋、動物紋等。個別...
春秋中期蟠螭紋短獸蹄足銅盞為春秋中期文物,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春秋中期蟠螭紋短獸蹄足銅盞,通高19厘米,口徑20.3厘米,腹徑20.3厘米。帶蓋,束頸,鼓腹,圜底,三矮蹄足。蓋頂隆起,沿有三個獸形卡扣,上有圓形捉手和四個圓鈕,飾蟠虺紋、三角雲紋、蟠螭紋、細綯紋和三角紋。頸腹交接處...
春秋蟠螭紋銅簠是春秋時期文物。通高17.8厘米,通長31.5厘米,通寬21厘米。蓋、身相同,上下扣合。器身呈長方形,直口,斜腹內收,小平底,曲尺形足。蓋、身兩端腹部各有一獸面鋬紐。蓋口沿四周鑄有六個獸面紋銜扣。蓋的頂部、蓋與身的腹部和口沿上均飾蟠螭紋。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
東漢禽獸規矩紋銅鏡 東漢禽獸規矩紋銅鏡是東漢時期文物。直徑16.4厘米,厚0.3厘米。現收藏於宜城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鏡面較凸,圓形,圓鈕,方圓變形柿蒂紋鈕座,其間雜有八個乳釘紋。外區主題紋為規矩紋,間以八個禽獸紋、八個邊弧乳釘紋,其外為一周輻射線,邊緣為鳥獸紋,間以草葉紋。
l 多棱凸弦紋鏡 2 嵌綠松石鎏金神獸鏡 3 乳紐夔龍紋鏡 4 六葉瓣彩繪連弧鏡 5 四山鏡 6 四山鏡 7 四獸鏡 8 鳳鳥菱紋鏡 9 纏繞蟠螭紋鏡 10 席紋鏡 1l 連弧蟠螭紋鏡 12 纏繞蟠螭紋鏡 13 纏繞蟠螭紋鏡 14 菱形蟠螭紋鏡 15 菱形蟠螭紋鏡 16 四葉蟠螭紋鏡 17 三葉三菱形蟠螭紋鏡 18 四葉蟠螭紋...
漢代博局紋鏡,1986年4月望江縣翠嶺鄉城北村黃花園出土,直徑16厘米,緣厚0.5厘米,半球形圓鈕,圓鈕座,座外為雙線方框,框內有12個小乳釘,方框外有8個乳釘及“L”、“V”形符號,間以蟠螭紋,向外一圖紋有鋸龍紋,其外飾有一圈變體雲氣紋,素緣,該鏡製作精良,黑漆古,晶瑩鋥亮照面清楚。漢代銅鏡...
”這一觀點很快被學術界和銅鏡收藏界所採納,以後就逐漸以博局鏡之名來替代規矩鏡了。分類 規矩鏡的幾種形式和流行年代 曾被命名為規矩紋的T、L、V圖形符號,根據 已知的資料,最早出現在河北平山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王墓中出土的石雕板中。而作為銅鏡的裝飾圖案,則始現於西漢中期的蟠螭紋鏡中。爾後,在新莽及其...
遺址出土的銅器為數不多,主要是兵器,有弩機零件、鐵鋌銅鏃等。青銅弩機零件有廓、栓、望山、牙、懸刀等幾個部件,其中5件栓上刻有“河內工官”等銘文,此種弩機當是西漢中期由中原地區輸人的。生活用具有銅鐘、銅鐸、銅鏡、鎏金銅筒、蓋弓帽等。其中殘蟠螭紋銅鏡直徑約25厘米,是戰國時期至漢初之間的遺物。歷...
商獸面紋虎耳虎形扁足青銅鼎 商獸面紋青銅胄 商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 商亞竇皇獸面紋提梁青銅卣 商牛角獸面紋立鳥青銅鎛 商獸面紋青銅鐃 西周應監青銅甗 西周捲雲夔紋青銅鐃 西周捲雲紋青銅鐃 春秋鳳鳥紋青銅盤 春秋葉脈紋雙耳盤口青銅鼎 春秋徐令尹者旨荊青銅爐盤 春秋蟠螭紋青銅覷 戰國五山紋銅鏡 東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