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或詳或略地描述並綜合分析了中國境內外40多種屬於漢藏語的語言。材料豐富,大多內容為首次發表。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漢語篇,藏緬語篇、苗瑤語篇及壯侗語篇。所有的作者都是該研究領域的專家。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藏語概論
- 作者:馬學良
- 定價:56
- 裝幀:精裝
作者簡介,個人作品,
作者簡介
193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41年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大學、東方語專、北京大學東語系等單位任職。1951年調至中央民族學院,即今中央民族大學,為該校少數民族語文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曾歷任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全國民族院校漢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民族語言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學術委員等。
個人作品
他長期從事漢語與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與研究,尤其是對彝語的研究更具有開拓性。他的《撒尼彝語研究》(商務印書館,1951年)是一部系統深入地研究彝語語音、辭彙、語法的著作。這也是我國學者研究彝語的第一部較全面的學術著作。他最早指出彝語有鬆緊元音的對立。他研究彝文注意結合彝族的風俗習慣、神話傳說、社會歷史、生活習俗、宗教迷信等來進行,發表了《從彝族氏族名稱中所見的圖騰制度》《茂蓮社區的男女夜合》等一系列論文,並翻譯了《倮文作齋經譯註》(《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49年第14本)、《倮文作祭獻藥供牲經譯註》(《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48年第20本上)等。這兩部經典是研究彝文和了解彝族社會歷史及宗教的重要文獻。
他注重語言的比較研究,將漢語與同語系的其他語言進行比較,著有《我國漢藏語系語言元音的長短》(合作,《中國語文》1962年第5期)、《〈切韻〉純四等韻的主要元音》(合作,《中國語文》1962年第12期)等,提出了漢語的元音在歷史上曾經分長短的觀點。這不僅對壯傣、苗瑤語族語言的語音研究有參考價值,也為漢語語音史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線索,開創了利用有關的少數民族語言材料研究古代漢語聲韻的一條新路。
他寫的《彝語“二十”“七十”的音變》(《民族語文》1980年第1期)一文,從音變現象入手,說明通過與同語族的藏緬語進行比較,認為古彝語的“二”和“七”可能也有輔音韻尾。2014年彝語支語言沒有輔音韻尾,是後來語音演變脫落的結果。文章引起國內外藏緬語族研究者的重視。他曾參加並指導對苗族、瑤族語言的調查工作,並幫助苗族創製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