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玉造像是無棣縣圖書館館藏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白玉造像
- 館藏地點:無棣縣圖書館
- 類型:文物
漢白玉造像是無棣縣圖書館館藏文物
漢白玉造像是無棣縣圖書館館藏文物漢白玉造像,現有五件收藏於惠民地區文物店,兩件在無棣縣圖書館。出土於無棣水灣鄉於何庵東南坑塘邊。其中四件有紀年銘文,分別為“大齊天保五年”、“天保八年”、“大齊天保九年”、“大齊天統三年”...
最為難得的是佛像底座上還有題記,既有確切紀年,又有造像者及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職,還有所造佛像的佛名,這是現存的一個孤例,也是研究北齊政治、軍事、官制、佛法、書法、雕塑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佛首捐贈儀式 北齊漢白玉釋迦牟尼...
從雕刻技法和人文理念上,這尊漢白玉石刻造像佛首不僅具有了人體美學和審美層面的作用,同時更凝聚了工匠們對佛教的人性理解與情感,更展示了唐代高超的石刻技藝水平。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使得完整保留下來的佛造像十分罕見。像這尊雕刻技法...
北魏至唐代的漢白玉石雕佛教造像。1953年在河北省曲陽縣城西南修德寺塔基下發現,1954年又在宋代寺址下發掘出一批石造像,總數計2200餘軀,內含紀年銘造像 247軀。自北魏神龜三年(520)迄唐天寶九年(750),其間230年,歷經北魏、東魏、...
1989年5月,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在本縣西關村徵集到一件石造像,經有關專家鑑定並定名為天統四年張貴伯造菩薩像。石造像通高22厘米,漢白玉質,舟形背光。菩薩面龐豐碩稍長,高鼻樑,雙眼微閉,嘴角微翹。頭戴寶冠,寶繒垂於肩下...
河北曲陽修德寺出土247軀紀年漢白玉造像中,隋代計81軀(見曲陽修德寺雕刻),為歷代紀年像總數第2位。這批隋代造像,體態輪廓呈橢圓形,衣褶處理和緩,動作抑揚有序,逐漸擺脫傳統線的結構,向立體、寫實發展。題材有阿彌陀佛和三尊像的組合...
北魏石造像5厘米 底座長16.4厘米,寬7.7厘米。北魏石造像 高32.漢白玉石質,造像下有長方形底座,座上高浮雕一佛二菩薩。佛頭帶寶冠。手施無畏如願印,身披袈裟,身後有火焰紋,,舟形背光,面目慈祥,二菩薩皆戴高冠,身披袈裟...
原悅親台還有石鶴、石鹿、三足香鼎各一尊,現石鶴、石鹿已損,唯香鼎猶存,兩耳已殘,亦為整塊漢白玉雕刻而成,通高0.38米,鼎身刻有悅親台,並有“萬年香鼎”銘紋。此石造像1987年10月被泊頭市政府公布為市保單位,現由...
在此次展出中,有一尊小小的“菩薩頭像”,被譽為唐代最美的菩薩臉。該造像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做工精細,面部稍胖,表情生動祥和。根根髮絲清晰可見,頭戴發卡,戴有耳環,具有典型的唐代美女特徵。該造像出土於安國寺,與其一起出土...
這尊小小的菩薩頭像,它高15.7cm,漢白玉質地,是雕刻的殘餘部分,面龐豐腴圓潤、發如捲雲,眉細長彎曲,眼睛微張,作垂視狀,神態嫻靜安詳,顯示出菩薩美麗善良、端莊典雅的形象特徵。該造像採用圓雕加以線刻形式,使人物輪廓明朗細緻,...
後底閣遺址,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南宮市紫冢鎮後底閣村境內,是一處北朝至唐城鎮遺址。2006年,進行了勘查和發掘。清理出的遺蹟有灰溝、灰坑、鋪磚地面、窖穴。出土有佛教石、陶造像及殘塊,其中漢白玉造像的數量較多,雕刻精美。部分造像有...
鄴城佛像埋葬坑,位於河北省臨漳縣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佛像埋葬坑出土的佛教造像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2012年春節期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5...
羅漢閣頂上建有一座遊園,遊園里建有觀音台,台上供奉的是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為漢白玉造像,高6.6米。觀音台旁建有水池,水池裡清波蕩漾,每逢月夜,一輪皎月倒映池中,觀音凝目於水中之月,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水月觀音的形象。烏金山...
寺內現存漢白玉造像,總計二十一尊,其中十八尊藏於塔內底層,三尊立於塔外。從造像紀年刻銘看,塔由三尊大型造像為高叡天保七年雕造,塔外大型造像為趙郡王國常侍房紹興於天保十年雕造。這批造像均為北齊雕刻藝術的傳世之作。塔內三尊...
廣福寺,位於牛心嶺下、寶現溪側。宋時建“牛心院”,後傾圮。明萬曆年間重建,取“廣種福田”之意更名為“廣福寺”。寺內有觀音、大雄二殿。20世紀末,居士捐贈觀音、阿彌陀佛、地藏菩薩、文殊菩薩等四尊漢白玉造像,與原有的釋伽...
石佛寺村,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邱城鎮,距縣城東南14.5公里。因村有漢白玉石佛造像,故名。現有468戶,2134人,皆為漢族。地勢平坦,土地潮濕。有耕地4685畝,林地290畝。主產棉花、小麥、雜糧等,人均純收入4620元。2015年,被邱縣...
北齊漢白玉佛造像 北齊石雕菩薩立像 北齊石雕菩薩頭像 北齊石雕菩薩頭像 北齊石雕菩薩頭像 隋漢白玉抱琵琶女俑 隋漢白玉持排蕭俑 隋砂石持壺男侍俑 隋砂石持巾女侍俑 隋砂石女侍俑 隋漢白玉石抱琵琶男俑 隋漢白玉石持笛男俑 隋漢白玉...
其發展與佛教文化關係密切,石刻人物造像主要取決於佛圖。在各石窟中成千上萬的石刻雕像,形態、服飾千姿百態,在文化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石窟中還有石雕的殿、塔、棱、閣、梁枋、斗拱、藻井等豐富多彩的建築形象,反映了歷代的...
埋藏坑位於近五米的沙層下,是專門埋藏佛教造像的不規則方形土坑。坑壁東南部為斜壁坡底,其餘各壁均較陡直,坑底較平整。出土佛教造像多數為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陶質造像等。許多造像有題記,這批佛教造像時代主要為東魏北齊...
地宮出土石函、石棺、漢白玉佛龕造像、石磨盤及手印磚等建築構件。2001年6月25日,八雲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據《廣兩曲區志》記載:“唐景龍二年(708年)敕建瑞光寺,...”。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