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漢畫是中國漢代時期眾多藝術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藝術,它所涵蓋的內容主要是兩部分:一為畫繪,如壁畫、帛畫、漆畫、色油畫、各種器繪等;二為浮雕,如畫像石、畫像磚、畫像鏡、瓦當等及其拓片。漢畫內容豐富,其中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生產活動、仕宦家居、社會風俗等,形象繁多而生動,被視為一部形象的先秦文化和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漢畫藝術深沉雄大,畫面中充滿了力量,充滿了運動感,而且表現手法多樣,形態各異。在漢畫中,既有許多寫實性強的作品,更有許多誇張變形、生動洗鍊的作品。漢畫繼承了前代藝術的傳統,使之發揚光大,以其成熟、豐富的形式影響著後代。從漢畫中,可以看到中國藝術傳統的來龍去脈。漢畫是具有中國風貌和泱泱大國氣派的美術作品,能使人精神振奮,能給人一種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從保存的現狀看,無論從數量上還是保留得完整性上,漢畫裡雕刻類作品整體上都超過了畫繪類作品,故在漢畫研究和使用中總是以畫像石、畫像磚為主,而且所說的漢畫,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是指畫像石、畫像磚及其拓片。其中畫像石因數量大、手法多、題材廣泛、形象豐富而受重視。
1999年3月16日,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漢畫像石》特種郵票,全套6枚。
制票參數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牛耕》(6-1)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牛耕圖》。
《紡織》(6-2)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紡織圖》。
《舞樂》(6-3)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舞樂百戲圖》。
《車馬出行》(6-4)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
《荊軻刺秦王》(6-5)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荊軻刺秦王圖》。
《嫦娥奔月》(6-6)T,圖案選用了漢畫像石《嫦娥奔月圖》。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的6枚圖案,均採用原石拓片,畫面十分清晰,既顯得古色古香,又清楚地體現出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在裝幀設計上吸取了國畫的裝裱形式,圖與框線同色,分別是墨綠、橄欖綠、深藍、深棕、土黃、藍紫,主圖底色統一採用淡黃色,沉穩而凝重。
《牛耕圖》就是以陝北的農作放牧為題材,表現了先進耕作法。畫中二牛並列前行,犁衡搭於兩牛頸部,衡引一長轅犁;一農夫扶犁舉鞭驅牛;一童子手提口袋,好像在點播下種。這件作品雕刻手法簡潔、概括,橫線的牛與豎線的人組合、搭配得協調而平穩,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勞作熱情,富有動感。
畫面中清晰地呈現了漢代紡織的三道工序,是研究紡織史的珍貴資料。紡織圖的雕刻技法以弧面浮雕為主,即剔除物象輪廓線外的地方,在輪廓線內的物象則刻成略凸的弧面,使物象有凸起感,再用陰線刻細部,物象顯得十分豐富。
郵票圖案選用的這幅舞樂圖作品,屬於漢畫像石舞樂圖中最簡略的一類:畫面左邊二人一組的調瑟伴奏代表樂隊,中間一人舒長袖舞代表歌舞,右邊一人倒立代表雜技。原畫面上方,畫師雕刻了一條有力度的曲線,猶如一縷雲氣,既將三種在畫面上平列的藝術形式串連成一個整體,也以生動的形式填補了畫面上方的空白,使畫面顯得緊湊而有活力,並以其強烈的動感和張力而具有一種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郵票圖案選取了“主車”這個局部。主車為四馬所駕的“施耳軺車”,兩位持戟騎士導前,後有一騎吏斷後,主人高冠博帶坐在四馬相拉的軺車上,威風凜凜。在導騎和主車之間的空白處,畫師刻了一隻撒腿疾奔的兔子,既使畫面顯得充實而均衡,又寓意車騎奔跑的快速,構思巧妙,十分傳神。
畫師捕捉住了匕首擊中銅柱的那個瞬間,以銅柱底部為中心,人物呈放射狀向四方運動,活潑潑地展現出了在生與死、追與逃、止與行矛盾中最激烈的一剎那。特別是畫師採用藝術誇張,讓匕首穿透銅柱,讓掌握著強權的秦王和官員亂作一團,讓秦舞陽驚慌伏地戰慄畏縮,既襯托出了荊軻的勇敢無畏,也是這一歷史事件的形象總結,獨具匠心,十分精彩。畫面採用平面浮雕的手法,突出人物形態,用陰刻線刻畫衣紋和五官,用刀簡潔明快,造型粗獷古拙,氣勢熾烈,體現了力和氣質的美。
畫面上,左方刻有一圓輪為月亮,內有蟾蜍;右方刻有一位人首蛇軀的女子,頭梳高髻,身穿寬袖長襦,後拖屈曲長尾,臀部有雙爪,雙手前拱,面向月輪,做升騰狀;畫面散布有九個星宿及雲氣相簇擁,加強了嫦娥奔月飛翔於天際的氣氛。畫面構圖豐滿,人物造型優美,主題鮮明。
收錄情況
《漢畫像石》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 書名 | 頁碼 | 編號 | 參考資料 |
---|
| | | | |
|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 | | |
| 《MICHEL China-Katalog 2011/2012 Übersee·Band 9.1》 | | | |
| Stanley Gibbons Stamp Catalogue Part 17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9th Editio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