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石拓片

漢畫像石拓片

所謂漢畫像石拓片,簡單地描述,就是在漢代的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廟闕等建築上雕刻的畫像上,用宣紙覆於畫面,在用水噴灑在紙上(也有人先把紙浸染濕),然後用毛刷把紙打紙,使其完全與石頭相貼合,等到紙上的水分揮發到適宜的濕度時,用拓包蘸墨把石頭上的物象拓印下來,拓完後,從畫像石上揭下來的紙就稱之為“漢畫像石拓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畫像石拓片
  • 類型:文物
  • 拼音:hàn huà xiàng shí tà piàn
  • 時代:漢代
漢畫像石拓片的價值 通過漢畫像石拓片中的內容,可以研究漢代經濟、文化、藝術、美學、等許多領域。漢畫像石是一部漢代的百科全書;更被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稱之為“敦煌前的敦煌”,漢畫像石拓片的價值大概也就體現在這裡吧。
製作:
拓印的方法是:先把要拓的畫像石表面清理乾淨,用大小合適的宣紙蓋上,把紙輕輕潤濕,然後再濕紙上蒙一層軟性吸水的紙保護紙面,用毛刷輕輕敲捶,使濕紙貼附在該物表面,隨著它的花紋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層紙,等濕紙稍乾後,用撲子蘸適量的墨,敷勻在撲子面上,向紙上的畫面輕輕而均勻地扑打,就會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在拓印過程中,潤濕宣紙最好用白芨水,它能使薄紙更好的貼附於被拓物的表面。小型拓片,可以用軟毛筆、軟毛刷潤濕,大型拓片,可以用毛巾潤濕。撲子的大小,根據所拓對象的大小而定。內部用新棉花,外加一層不透水的薄紙,最外面包上綢子,用細繩或皮筋扎住。撲子蘸墨面要沒有褶皺,撲心要稍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