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文化史》,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堂、劉慶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江文化史》
- 作者:劉玉堂、劉慶平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40152
- 裝幀:精裝
《漢江文化史》,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堂、劉慶平。
《漢江文化史》,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堂、劉慶平。內容簡介 該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
漢水文化是指漢水流域人民有史以來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漢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邊文化為一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8月,中央電視台推出了斥巨資打造的紀錄片《漢江》,本片由”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漢江文化史(明代卷)》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主要內容涉及漢水流域...
《漢江文化史(魏晉卷)》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主要內容涉及...
《漢江文化史(先秦卷)》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主要內容涉及...
《漢江文化史(清代卷)》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主要內容涉及...
《漢江文化史(秦漢卷)》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國卷,主要內容涉及...
《漢江文化史(民國卷)》是2023年6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玉堂、劉慶平。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江文化為線索,以時間為序,以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對象,再現了幾千年來漢水流域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壯闊畫卷。該書共分8卷包括先秦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
明代漢江文化史 《明代漢江文化史》是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潘世東
任大型學術叢書《長江文化研究文庫》(共55卷)執行副總主編、《武漢通史》(共10卷)副主編、《荊楚文化叢書》(共40卷)執行主編和《漢江文化史》(共8卷)主編。其代表性著作《楚國經濟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將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有機結合併相互參驗,運用多學科研究方法,首次多角度、全方位對楚國...
漢江歷史文化探索 漢江歷史文化概論 畫餅錄:漢江歷史文化研究的一種構想 從文化地理看荊楚文化的開放性 唐宋江漢平原經濟重心變遷 清代漢江流域交通與城鎮興衰 晚清漢口茶市與漢江茶葉運銷 林則徐與江漢平原洪澇災害防治 明清黃州文化科舉興盛及其社會根源 文化視域中的武漢與漢江 古代武漢歷史...
漢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現象探究 論漢水文化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的漢水文化體系觀 漢源文化歷史探源三題 再論漢水文化與楚文化、漢文化的關係 第二編 漢水流域歷史文化 關於抗戰時期中共鄂西北地方組織若干問題的說明 古庸國、麇國歷史淵流考論 漢水流域古方國的類型及其構成 鄖陽撫治二百年志略 王世貞撫鄖事略 鄖縣...
地處漢江上游的寧強不僅是漢文化的發祥地,而且自古就是羌族的居住區域,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為羌文化生態試驗保護區。寧強特定的地域和歷史淵源,使南北文化在這裡撞擊,秦蜀文化在這裡融合,千百年來,遺留下了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景區的人文資源主要有羌族文化及其遺蹟、兩漢三國文化及其遺蹟、聖壽寺與...
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
三、漢江遺產廊道的特點/19 第三章漢江遺產廊道歷史文化資源的判別線索/25 一、漢江遺產廊道線性特徵和共同主題/25 二、歷史文化資源判別主線/27 三、漢江遺產廊道各文化線路的職能構成/33 第四章漢江遺產廊道歷史文化資源的清查與登錄/44 一、歷史文化資源清查的幾個關鍵問題/44 二、各線路歷史文化資源的分布...
《漢水文化三部曲》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雄 內容簡介 《陰陽碑》襄陽六爺槓子鋪,雄踞碼頭,威名漢江。埋藏於古宅地下的“陰陽碑”重見天日,引出了一段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 《金匱銀樓》襄陽金匱銀樓,流金淌銀,富甲一方。賈皮兩家,原本為莫逆之交,後反目成仇,由此拉開了綿延幾代人的恩仇故事...
漢江之眼 建世界最高江上摩天輪 漢江之眼位於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最西段,也是面積最大的區域,總用地10570.95畝,將建設主題公園、漢江微縮景觀、大型音樂噴泉、濕地公園和零碳館以及世界最高江上摩天輪,成為俯瞰漢江的景觀高地、市民共享的漢江文化主題公園。主題特色 漢正街文化旅遊商務區規劃打造10個特色景區...
《漢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古環境與人類活動》是2022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漢江流域是我國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集聚區,研究本區新石器文化進程及其古環境背景對於長江流域的文明探源工作意義重大。 本書基於第四紀環境學的物理和化學方法輔以 GIS技術,以鄖縣遼瓦店遺址和淅川縣凌崗遺址的地層學特徵為切入點,...
歷史文化 “江漢朝宗”是武漢最早的文化地標之一。這四個字出自《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即江漢匯流,朝宗歸海。相傳上古時期大禹曾到武漢治水,引漢水(即漢江)入長江,武漢也因此一直是人們祭祀大禹的重要之地。明嘉靖年間,朱衣編纂的《漢陽府志》就將“江漢朝宗”列為漢陽十景之一。在2014年4月份...
經考古學家初步鑑定:大約屬於漢水中上游的丹江流域新石器痕跡系統。它既有漢江平原的新石器痕跡因素,也與中原地區的新石器有著密切的關係。1986年和1987年分別在房縣的兔子窪、養鼻嶺、鄖縣的東峰、庹家洲、遼瓦店子、郭家院、大寺、青龍泉等地都發現了大批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遺址。歷史學家根據對新石器時代...
歷史發展 因其漢上與漢文化密不可分,漢中又是漢水流域的源地,也是漢家發祥地,漢人,漢族都視漢中為先祖,但漢上二字並沒有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都對這個詞模糊不清的時候,這時漢中當地又出來了一個音樂人,發現了其中無比的藝術價值,將漢上二字以音樂傳播的方式搬到了現實生活整合到了漢文化裡面,他...
鎮巴縣文化館之《鎮巴民歌總匯》(144)馮歲平之《發現漢中》《寧強縣大魚洞墨書題記》(145)陳良學之《明清川陝大移民》(148)魯西奇之《漢中三堰:明清時期漢中地區的堰渠水利與社會變遷》(149)劉清河主編之《漢水文化史》(150)胡儀元之《漢水流域生態補償研究》《流域生態補償模式核算標準與分配模型研究:以...
《龍興之地》是2014年現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鳳東。圖書目錄 版權資訊 序言 文明開化——古老歷史 漢江流域的祖先鄖縣人 長陽人開漢水智人之先河 屈家嶺文化開闢江漢文化 精神傳承——大漢風骨 神農氏炎帝開闢漢水文明 鬼谷子開創中華智謀文化 屈原在漢水抒發愛國情懷 伯牙與鐘子期漢水結知音 劉邦崛起於漢中開創...
商周時期,安康成為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為“群夷之國”。商朝建立政權後,對周圍的部族大加征討和掠奪,漢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倖免。在武王伐紂的戰役中,庸人參加,並能征善戰。西周時期,曾破昭王膠船,使昭王君臣溺死於漢水。後來穆王、宣王相繼南征,均無功而返。後王室衰微,郡國兼併,東周安康隸楚、隸蜀...
漢江上游區域歷史上是中國南北、東西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通道。遼瓦店子遺址包含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各個時代的堆積,提供了漢江上游區域文化發展序列的標尺。遼瓦店子遺址的考古發掘與重要發現,為建立起對漢江文化、漢江文明的研究和對長江文明、黃河文明溝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該遺址地處楚文化起源的核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