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文化研究論文集2

漢水文化研究論文集2

《漢水文化研究論文集2》立足於本土文化實際,本著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原則,對我校近十年來漢水文化研究的成果做了一次有選擇性的梳理,意在發揚光大本土文化,向全國各個地區和各個兄弟民族介紹我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傳統作法,特推出漢水文化研究第二集論文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漢水文化研究論文集2
  • 出版社: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頁數:417頁
  • 開本:16
  • 定價:68.00
  • 作者:潘世東 饒咬成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053706, 9787510053702
  • 品牌:北京人文線上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漢水文化研究論文集2》由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潘世東,男,1962年生,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人,民進十堰市委委員、十屆政協湖北省委員會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學碩士,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教授,現任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編輯部主任,執行主編。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武漢大學寫作助教班進修;1989年9月至1990年在陝西師範大學古典文學助教班進修研究生課程;1995年9月至1998年5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中文系教授、《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主編、十堰市政協常委、湖北省跨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湖北省政協委員、全國高職高專學報研究會理事長。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教材研究與編寫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科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所副所長、全國高職高專自然科學學報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校學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科院未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湖北省社科聯武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水滸爭鳴叢刊》編委等。長期從事古代文學、先秦散文研究、美學、中國傳統文化等學科的研究與教學,所擔任的古代文學課被評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質課程”

圖書目錄

第一編 漢水文化研究綜論
漢水流域堵河文化源流考
《黑暗傳》的漢水文化歷史價值論析
漢水、淮河——中國南北文化轉換的軸心
漢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現象探究
論漢水文化的特徵
馬克思主義的漢水文化體系觀
漢源文化歷史探源三題
再論漢水文化與楚文化、漢文化的關係
第二編 漢水流域歷史文化
關於抗戰時期中共鄂西北地方組織若干問題的說明
古庸國、麇國歷史淵流考論
漢水流域古方國的類型及其構成
鄖陽撫治二百年志略
王世貞撫鄖事略
鄖縣抗日宣傳活動史實
抗戰初期鄂西北“小延安”的興衰述論
漢江流域近百年考占新探
房陵流放地生成原因窺探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校在武當山區活動述略
南水北調中線水域兩漢六朝古墓群考述
第三編 漢水文化風俗
漢水崖居文化初探(上)
論漢水流域喪歌多文化向度的價值系統結構
《薅草鑼鼓》的美學解讀
鄖陽鳳凰燈舞
第四編 漢水流域文學與語言
伍家溝民間故事與數字“三”
伍家溝方言詞語彙釋
民間文化明珠伍家溝村
丹江方言的三個程度副詞
一顆璀璨的民間文化珍珠
漢水女神考論
碧野與鄂西北
論《詩經》時代漢水流域的詩歌和詩人
民歌村六奇
武當山呂家河一帶的民歌在歷史學和語言文學中的價值
試論鄂西北鑼鼓歌的源流及特色
伍家溝故事村: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個案
第五編 漢水流域移民與社會經濟
楚對十堰的移民與開發
論清代移民墾殖對鄂西北地區環境的影響
清代移民與鄂西北的水利問題
清代移民與鄂西北的土地墾殖
清代移民與鄂西北農林特產業的發展
明清時期十堰地區礦冶業綜述
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區際協調
生產方式的變遷與歷史時期鄂西北的移民緣由
第六編 漢水流域哲學與民族宗教
再論“合二而一”
論楊獻珍的經濟辯證法思想
楊獻珍論黨性
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楊獻珍
漢水審美文化論綱
伍家溝民間故事反映的民眾的宗教文化心理
第七編 漢水流域女媧文化研究
靈山十巫與女媧
女媧信仰的發源地研究綜述
論漢水流域的女媧文化遺存及其地位
女媧迷思

文摘

著作權頁:



2.漢水文化是厚重與靈動的統一,根深蒂固,歷久彌新,具有持久性和變化性
從地形地貌上看,漢水流域中上游是山地縱橫,大河中流,依山傍水,山環水繞下游是平原丘陵,沃野千里,車船舟楫,四通八達。這種山水相依、平原山地交接的地理條件,賦予了漢水文化獨特的地域色彩。黑格爾曾說:“山勢使人離,水勢使人通;山勢使人塞,水勢使人活。”孔子也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地理文化學家認為,地表不僅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而且會通過氣候、交通等因素的影響,綜合形成區域的文化差異。由於腹地縱深遼闊深遠,群峰綿延阻隔,交通信息相對遲緩,人員物流相對困難,這在客觀上造成了漢水文化相對閉塞的一面,致使社會發展緩慢,經濟不夠繁榮,文化生活和文化觀念相對單調和落後,古老傳統根深蒂固,風俗習慣和道德價值觀念冥頑不化,表現出歷史文化的厚重固執性。一個民族就像一條河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規模的流浪和遷移可能意味著開拓與裂變,而閒適安逸則可能意味著保守和自滿。對此,當代著名的漢水流域文化小說代表人王雄列舉了一個典型事例:漢水歷來水害無窮,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了根治水患,決定在漢江上修築大水庫。沒想到,動員庫區移民搬遷,成了一個特大的難題。一位庫區老人得知後,連夜將棺材放在了家門口,自己爬進棺材中。他發誓:“除非我死了,別想動我的房屋,別想讓我離去。”在這裡,漢水在舒展其博大胸懷的同時,也暴露了其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心理,這正是漢水文化厚重固執性的活態表現。
另一方面,三千里漢江自西北向東南貫穿全流域,像一個喇叭一樣從中游開始,漸開漸闊,最後,完全敞開,和廣闊的江漢平原連成一氣,馳騁東下,匯人浩瀚的海洋,加入宇宙的歌唱。從這個喇叭吹出去的是蒼涼、荒蠻而古老的山風,而由這個喇叭吸進來的則是江風、海風、大洋的風、彼岸的風、世界的風。風進風出,鼓騰瀰漫,交融激盪,便使沉寂閉塞的漢江流域不能不騷動沸騰起來,不能不感應著世界的脈搏去歌唱、去跳舞。山生仁者,水生智者。奔流的大河帶來靈動、帶來變化、帶來山外新的思想和觀念,會像風一樣,順著漢水山谷,隨著商隊、軍隊、考察隊、旅行隊等,駐足每一個港口碼頭,飄過山澗崎嶇的小路,飄向漢水流域崇山峻岭的深處,在那裡引起喧譁和騷動,在那裡布雲播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