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與霍山》是202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武帝與霍山
- 作者:政協霍山縣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74801189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漢武帝與霍山》是202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漢武帝與霍山》是2023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盛載史冊的漢武帝南巡登禮祭祀霍山南嶽所留珍貴歷史遺產與文化傳統,從“古岳淵源”“古岳縱橫”“古岳史話”“古岳新聲”“古岳遺韻”等五個方面撫今追...
霍山,又名南嶽山、天柱山、衡山,現代地理一般稱南嶽山,大別山在霍山縣的支脈,坐落安徽省霍山縣南嶽鄉。海拔406米,黃帝封霍山為南嶽之副,漢武帝元封為小南嶽。也是縣名的由來。山頂有南嶽廟、天池、百步階、旗桿夾、白虎岩、試心岩、石窗洞、風洞等勝跡。南嶽天池曾列為霍山八景之一。位置境域 霍山,坐落...
霍山、霍雲是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去病死後,其子霍嬗襲爵冠軍侯,早逝無子,因為漢朝侯爵不能傳給兄弟或侄子,故冠軍侯絕封。霍山的叔祖父霍光死前請求皇帝封霍山為侯,為霍去病奉祀,於是霍山得封樂平侯。公元前66年因夥同霍光子霍禹謀反,被治罪,自殺。史料記載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霍山,山者,大...
而今的美人,孤枕入眠,心頭一定是在眷戀漢武帝那偉岸的英姿吧!旅遊感觀 凡是到霍山來過的人都感嘆,這裡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的典範,讓人有那“我見青山多嫵媚”的感慨,特別是近年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一種本能的樸素的藝術鑑賞,加之地方政府封山育林政策,睡美人不再千孔百瘡,尤顯得楚楚動人...
南嶽山位於霍山縣境內,相傳山名為漢武帝登禮時所封。今廟宇西門尚有“漢帝勒封”四個大字。南嶽山四面眾山拱衛,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晚唐詩人皮日休漫遊皖西時,曾寫下著名的《南獄賦》,稱“北與地角,勢與天就”,“有水如脈,有石如骨,空洞如腹,有峪如節”,對山水洞石作了細緻的...
霍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位於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淮河一級支流淠河上游,總面積204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霍山縣轄13個鎮、3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截至2023年末,霍山縣常住人口28.3萬人。漢元封五年(前106年)置縣,隋朝始稱霍山縣。霍山縣境內擁有生物6500餘種,中藥材1793種,其中“軟黃金”...
[3]霍山於春秋時設為潛邑,漢代設潛縣,隋代始稱霍山縣。“霍”即大山宮小山之意。[4]史傳漢武帝元封5年(前106),武帝南巡至霍山,霍山軍民打掃街道,張燈結彩,出城西兩公里處恭迎聖駕,故名此處為“迎駕廠”。武帝登上南嶽山封山祭岳,封南嶽山(當時叫“天柱山”)為“副衡”;又登上城東的另一座山頭...
銅鑼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視衡山國(今霍山縣)夢見一輪明月化作銅鑼落於此山而得名。基本概述 銅鑼寨景區位於安徽西南邊陲,是皖西南、鄂東北、豫東南的中心之地;東臨大別山第一高峰白馬尖,西望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南接湖北旅遊勝地桃花沖和四大發明家之一畢升的故里,北依新中國第一座大壩佛子嶺水庫和...
南嶽山:位於霍山縣境內,相傳山名為漢武帝登禮時所封。今廟宇西門尚有“漢帝勒封”四個大字。 南嶽山四面眾山拱衛,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晚唐詩人皮日休漫遊皖西時,曾寫下著名的《南獄賦》,稱“北與地角,勢與天就”,“有水如脈,有石如骨,空洞如腹,有峪如節”,對山水洞石作了細緻...
迎駕廠村位於安徽省霍山縣縣城西部,距縣城4公里。相傳漢武帝巡獵到迎駕小集鎮,百姓手捧瓊,跪接帝駕,後人稱為迎駕場(再傳為迎駕廠)。東與南嶽村交界,西與永永橋村交界,南與佛子嶺鎮通水灌、佛子嶺村交界,北與永康橋村接壤,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2004年10月在村級規模調整中,由原三星村、柳林河村、...
指封山村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與兒街鎮東南部,地處全鎮中心地帶,西鄰鎮區,東與石河村交界,北與水圩村接壤,南至指封山腳下,與四顧沖村毗鄰,省道318線貫穿其境。該村背靠漢武帝冊封的指封山,山勢險峻,風光秀麗,境內還有一座碧波蕩漾的邵家灣水庫,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基本情況 村級規模調整後,該村由原...
迎駕貢酒源自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南巡霍山,當地官民獻酒迎駕,武帝飲後御封為貢酒,“迎駕貢酒”由此得名。1955年,迎駕貢酒的前身佛子嶺酒廠成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佛子嶺酒”已根植於霍山,受到消費者喜愛。1997年,原國營佛子嶺酒廠改制重組,進而發展成為迎駕酒業。生產情況 2011年前後,迎駕貢...
甘露二年丞相御史書》、霍山霍雲的身世問題作了一定的探討。第四章、元成政局與西漢頹勢。該章重在考察宣元統治思想的變動和外戚勢力的崛起。認為:隨著武、宣、元三帝對儒術態度的變化,朝廷中的儒生與法吏勢力此消彼長,元帝以下,儒生勢力占據了絕對優勢。儒生們的得勢,則意味著西漢政治的進一步衰落。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