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大別山在霍山縣的支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霍山,又名南嶽山、天柱山、衡山,現代地理一般稱南嶽山,大別山在霍山縣的支脈,坐落安徽省霍山縣南嶽鄉。海拔406米,黃帝封霍山為南嶽之副,漢武帝元封為小南嶽。也是縣名的由來。山頂有南嶽廟、天池、百步階、旗桿夾、白虎岩、試心岩、石窗洞、風洞等勝跡。南嶽天池曾列為霍山八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山
  • 別名:南嶽山、天柱山、衡山
  • 所屬山系:大別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霍山縣衡山鎮(原南嶽鄉)
  • 海拔:406 m
位置境域,名勝古蹟,山區特產,林業,旅遊開發,

位置境域

霍山
霍山位置
霍山,坐落南嶽鄉,海拔406米,又名南嶽山、天柱山、衡山。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南巡登此山,見景奇特,封為小南嶽,自此名冠江淮。山頂有南嶽廟,廟門上方鑲嵌著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親筆題寫的“小南嶽”石刻橫匾。山頂及南北側分別有天池、百步階、旗桿夾、白虎岩、試心岩、石窗洞、風洞等勝跡。南嶽天池曾列為霍山八景之一。

名勝古蹟

南嶽山 又名霍山、天柱山、衡山。主峰海拔405米,位於城南3公里處。出南門車到九椏樹,棄車步行,穿過鐘、鼓山山谷,登上南嶽山的第一台階—土地堂。小憩片刻,踏著山徑繼續向上攀登,約半小時,登上第二台階——百步階下。南面,層巒疊嶂的群峰撲面而來,令人神往。北麓,新舊縣城,龍盤虎距;如練淠河,蜿蜒東去;縱橫阡陌,高樓大廈,盡收眼底。向東百米處有兩塊條石豎起的旗桿夾,向南,有一小徑通往大小風洞,向西,蹬著條石砌成的百步階,進山門,到達岳頂。右側是7米見方的天池,水深1米,常年碧綠,不涸不溢。池西是建於漢代的南嶽廟,原有前後殿、觀音殿、三宮殿,現存的16間廟屋已是後人所建。廟東半部仍供奉菩薩,西半部裝電視差轉設備。廟門上沿嵌一塊鐫刻著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手書“小南嶽”石匾。過電視天線塔,出西山門,門上石刻“漢帝敕封”。山門下一塊供遊人休息的平地。北坡有一洞口像窗的天然石洞——石窗洞,漢左元放曾隱居此洞。西南端有兩巨石突兀高聳,一石形如虎,名白虎崖;一石臨深壑,險峻異常,名試心崖。
《漢帝·武帝記》記,漢武元封“五年冬,南巡狩至於盛唐,望視虞舜於九嶷,登潛天柱山”(霍山,漢初為潛縣),封此山為“南嶽”,並親植凌霄樹,碧桃花各一棵(已不存)。
在大別山群峰中,南嶽以小巧,秀麗、典雅而獨具特色。唐詩人皮日休曾以“與地角壯,與天勍勢”讚譽“南嶽”。1981年11月,縣人民政府批准列南嶽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嶽山電視衛星地面接收站、電視調頻鐵塔。復蓋範圍內可收看三套電視節目。這座50米高的鐵塔用去鋼材10噸。鐵塔的設計、加工、試裝、運輸和現場組裝,均由省電力設計院工會主席程紅(本縣革命先烈喻本芬的女兒)和丈夫、省送變電工程公司原黨委書記張強,聯繫有關單位派人建成的。他們只收材料費3.5萬元,表達了程紅對家鄉的一片赤子之心。
南嶽廟:清以前叫“南嶽神祠”、“南嶽祠”,位於海拔405米,城南約3公里的南嶽山頂。(總面積約1815平方米),南嶽山,又名天柱山,衡山、霍山。據《洞天記》記述,黃帝封五嶽以湖南衡山偏遠,故以霍山為南嶽之副,舜南巡到南嶽即指此山。《史記,武帝記》記述;“五年冬南巡狩至於盛唐,望把虞舜於九嶷,登灊天柱山(號曰南嶽)”。故廟西山門樓上方有石刻橫匾“漢帝敕封”四字。現存前大殿、後大殿、三官殿、觀音殿等(磚木結構瓦房共16間)。前殿民國32年翻修,後殿和三官殿分別於27年和37年重修,觀音殿是俞氏宗族於13年捐款重建。登山頂有“百步階”(台階120餘級),東百米許有旗桿石一對,階下右側有大小風洞。上百步階進東門,門樓寬5米,高6米,翹角飛檐,氣勢雄偉。進山門右側有一水池名“天池”,水質佳美,常年不乾。正殿正門上方嵌書法大師于右任手書“小南嶽”三字的石刻匾。廟內5尊大菩薩,數尊小菩薩和觀音、二祖等泥塑,均毀於“文化大革命”中。後山腰左慈隱居的石窗洞、焦狀元讀書樓和廟內原存的唐碑、元碑及明朗進士吳蘭撰寫碑文的石碑等均毀,惟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2年),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和民國13年(1924年)、34年(1945年)間重修廟宇捐款碑尚存。解放前,常有百里之外的香客來廟進香。解放後,香客幾乎絕跡。1980年開始,又有少數香客來燒香拜佛。
唐朝詩人皮日休流寓壽春時,曾漫遊本縣,留有名篇“南嶽山賦”。
南嶽山(霍山)戰鬥 民國38年1月,盤踞在西部山區的敵自衛隊配合國民黨正規軍攻打縣城。三分區專員霍依茹調來二十七團一營加強縣城防衛,一營一連在北鎮廟阻擊六安來犯之敵,二連在土地堂迎擊南來之敵。戰鬥打響後,三連奮起反擊,敵不支,向南嶽山頂逃竄。一排7勇士在排長孫志平率領下衝上山頂,俘敵30餘人。殘敵向黑石渡方向敗退。六安方向之敵未敢進犯。

山區特產

霍山小茶 產於城郊南嶽山周圍和諸佛庵、下符橋、與兒街一帶。以應市早、品質優、價格低,暢銷江淮,年產量約5萬公斤。小茶外形條索挺直稍緊,翠綠顯毫;湯色嫩綠微黃,清沏明亮,香似蘭花,滋味鮮醇甘厚,回味長久。清明後三五天採摘。1芽2葉初展,長寸許,鮮葉須揀剔,薄攤兩個小時炒制。初制同黃芽茶的炒制工藝相似,分殺青、毛火、攤涼、足火4道工序。
1971年冬,在南嶽山麓荒坡開茶梯115畝,1972年1月成立“霍山縣南嶽茶葉試驗場”(屬霍山茶廠內銷分廠),配幹部5人,進行豐產栽培,品種對比、生物防治、香花繁育等項試驗和示範。

林業

1951年,皖北大別山林管處,在本縣建南嶽山林業示範場,轄會勝寺、火神廟兩個苗圃,面積20畝。

旅遊開發

南嶽山(霍山)——佛子嶺水庫景區:位於中部和東北部,已被省政府列為安徽省第一批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南嶽山、烈士陵園、文峰塔、孔廟、潛台寺、佛子嶺水庫、養獐場、大林竹海等,零星分散的有下符橋古遺址、復覽山、指封山等。此景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山、水、林、園和古蹟皆備,開發潛力大、價值高,前景好。其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是南嶽山和佛子嶺水庫。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