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

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

《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是唐會霞創作的文學史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12月。

該書借鑑西方接受美學理論,從文學接受的角度切入,考察唐前各個歷史時期漢樂府的演唱、記錄、研究、批評及創作中的模擬與借鑑等各種方式的接受狀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
  • 作者:唐會霞
  • 類別:文學史著作
  • 字數: 271千字
  • 首版時間:2012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考察漢樂府在唐前的口頭傳播和客群的範圍,考察漢樂府詩以樂曲歌辭與文學作品的雙重身份被歷代史書、音樂著作、文學理論著作、詩文選集、雜書等記載、收錄、批評、研究等一系列接受情況,考察漢樂府詩對後代文人創作的影響。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兩漢樂府生成期的傳播與接受
第二章 曹魏時期漢樂府的接受
第三章 兩晉時期漢樂府的接受
第四章 南北朝及隋代漢樂府的接受
第五章 接受史個案舉隅——《陌上桑》的古代接受史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一,由中國重視禮樂文化的傳統催生出的漢代樂府詩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但是這種價值並不是在其產生之初就被發現的。在它產生的時代,人們主要是把它當做一種禮儀的必要組成部分或者作為娛樂的需要去唱奏。雖然獲得廣泛的喜愛,但終究少有文獻去記載它。《史記》《漢書》的少量記載也僅是出於史家的責任,而非肯定它的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相反,班固還對它頗有微詞。曹魏時期的大量擬作,雖與漢樂府詩本身的內容題材關係不大,但卻承襲了它的精神特質。到兩晉時期,它的文學因素初步得到重視。詩人們對古題原意的模擬使每個古題的題材傳統得到初步確定。南北朝及隋代,它的價值被充分發掘,不但相和歌辭仍舊如前代一樣受到喜愛,而且鼓吹曲辭、橫吹曲辭這兩類前人幾乎無有擬作的樂府歌曲也成為文人新的模擬對象,並由此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詩作,且直接影響了到了唐代的擬古樂府詩。所以說,讀者的接受是決定文學作品價值的重要因素,它與文本本身的內在價值一樣都決定著作品在後世的命運。
第二,漢樂府各個類別的歌辭在接受史中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在漢代,廣大聽眾喜愛的樂曲主要是相和歌曲、鼓吹曲和橫吹曲,而用來祭祀的雅樂只在郊廟祭祀、嘉禮、凶禮等重要儀式上使用,並沒有流入聽眾的日常生活。但是,儒家知識分子出身的班固在《漢書》中卻表現出了相反的愛好,僅收錄文學價值不高的《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而捨棄了對後代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相和歌辭和鼓吹曲辭等。在曹魏時期,曹氏父子和魏明帝曹睿等酷愛相和歌曲,並以自己的優秀詩篇表現出這種喜愛之情。至於用於國家種種重要儀式的雅樂則要么承襲漢代舊詞,要么命令身邊的文人王粲繆襲等人去作,表現出了明顯的好惡。兩晉時期,文人學者喜愛的仍是漢相和歌辭,崔豹古今注》和荀勖《荀氏錄》中研究和記載的大多是相和歌辭,《古今注》中也簡略地提到了鼓吹曲和橫吹曲的來歷。文人擬作也多為相和歌辭。雖有雅樂歌辭的創作,但只是奉旨而撰,而非抒發個人情志的篇什。南北朝時期,《宋書》及三部音樂著作記載和收錄的漢代歌辭也都為相和歌曲。在創作中,文人的擬作也都以漢相和、鼓吹、橫吹為模擬對象。而漢代郊廟歌辭則無人問津。這種現象表明,遠離現實生活、缺乏真情實感的詩歌是無法喚起人們內心的真情的。雖然班固等人一再為雅樂振臂高呼,但終究改變不了當時雅樂不受歡迎的局面。因為,這些言辭精美,但缺乏生命的雅樂和人們的審美視界是不相融的。
第三,漢樂府的接受史之所以代代相續,綿延不絕,除了讀者的因素外,它本身的內涵也是關鍵的因素。如相和歌辭、鼓吹曲辭等題材內容涉及了人類文學的永恆母題,如戰爭母題、愛情婚姻母題、流浪母題、貧困母題、抗爭母題、離別思鄉母題、親情母題等等。這些母題蘊蓄著人類普遍的情感,同時由於時代與個體情況的不同,又有一些新的因素融合進去,所以能成為常寫常新的主題。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4年,該書獲陝西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
2012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1463-6

作者簡介

唐會霞,教授,現任鹹陽師範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關中地域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陝西理工學院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陝西省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評審專家,陝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關中古代陵寢文化研究中心”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