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朱彩陶俑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朱彩陶俑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漢代
- 類別:陶器
漢朱彩陶俑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漢朱彩陶俑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漢朱彩坐陶俑 漢朱彩坐陶俑是漢代時期的文物。
1997年下半年,當時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漢陽陵考古隊對M130進行了考古發掘,在墓室南部清理出塑衣式彩繪陶俑8件,其中男立俑2件、女立俑3件、跽坐俑3件,其中包括跽坐俑中的拱手跽坐女俑。文物特徵 塑衣式彩繪跽坐侍女俑高41厘米,身著紫色交領右衽曲裙深衣,從領口來看其里外共穿三層衣袍。袖口、領口、衣襟處皆...
3.虎吃羊陶俑 通高13.3厘米,灰陶胎,塗白色化妝土,虎後腿蹬地,躍起撲向山羊,右前腿的利爪已牢牢抓住羊頭,虎的利齒正要咬向羊頸,羊驚恐地張開嘴,發出悽慘的叫聲。匠人抓住了動物生死相搏那一瞬間的動態,予以充分表現。4.釉陶虎 高9厘米,紅陶胎,通體施綠釉,體形雄健,後爪用力蹬地,臀部後墜,前...
形態特徵:黃灰陶,坐立,頭系活動(即可分為兩節),有頭飾,起左右配花兩朵,面帶笑容,左手持一圓鏡於胸前,右手放於右膝,食指與中指帶飾,著褶領大袖袍,袍紋飾清楚,袍上著朱紅色。中國制陶始自新石器時代,古代傳說“神農耕而作陶”,到秦漢時期制陶技術日臻成熟。提到最具代表性的陶俑,大多數人第一...
唐朱彩立馬陶俑 唐朱彩立馬陶俑是唐代時期的文物。
東漢捧鏡俑 東漢捧鏡俑是成都華通博物館是館藏文物 此展品為東漢時期的陶瓷器,俑身著三重深衣,右衽束腰,寬袍大袖,袖口收緊,肘部裝飾荷葉邊。分腿跪坐,左手捧鏡於胸前,右手牽裙。嘴巴和眼睛呈月牙形,其歡喜之情寓於其中。此類陶俑屬於東漢晚期的大型俑,頭與身軀一般分別燒造。現收藏於成都華通博物館。
唐朱彩坐仕女陶俑 唐朱彩坐仕女陶俑是唐代時期的文物。
彩繪陶還大量用於隨葬陶傭。秦始皇陵及西漢楊家灣大墓出土上千件兵馬傭,均施有彩繪,只是施彩方法不如器物描繪仔細,而是整片塗抹,追求整體效果。唐代彩繪陶已走向衰落,仍延用的器形主要有塔形罐、卷沿罐、盆、碗等。受佛教影響,紋飾多用仰、覆蓮花,也有少量菊花、梅花。河南陝縣出土塔形罐通體施白衣,蓋鈕...
東漢擊鼓說唱陶俑於1957年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為東漢明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漢擊鼓說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質灰陶製成,頭上戴幘,兩肩高聳,著褲赤足,左臂環抱一扁鼓,右手舉槌欲擊,張口嘻笑,神態詼諧,動作誇張,活現一俳優正在說唱的形象。東漢擊鼓說唱陶俑被稱為“漢代第一俑”,是一...
唐朱彩女人騎馬立陶俑 唐朱彩女人騎馬立陶俑是唐代時期的文物。
無影山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北郊,其南坡為一處西漢墓群。1969年於11號墓出土一組彩繪舞樂、雜技、宴飲群陶俑。文物特徵 陶俑計21個,固定在一陶盤上。盤長67厘米,寬47.5厘米,中間有7人分兩組表演。左邊2人為女子,面頰施朱,長髻垂於背後,著修長花衣,一白一紅,有赭色橫條紋,揮動長袖,相向起舞。右邊4男子...
在漢代,有大量各式各樣的陶俑用於隨葬。硬陶 流行於長江以南,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江蘇南部等地區,用當地一種密度較大、粘性較強的粘土製成。與灰陶相比燒成溫度更高,陶質更堅硬,故稱硬陶。漢代的硬陶是繼承華南地區自新石器時代後期以來的“幾何印紋硬陶”的傳統。一般圓形的容器,主要亦...
騎兵俑高50~68厘米左右,步兵俑高約44~48厘米,多數敷彩,製作精美,神態威武(見楊家灣陶俑)。②出自鹹陽東郊狼家溝漢惠帝安陵第11號陪葬墓的從葬溝中。已清理出陶俑84件,多為步兵俑和射擊俑。其中作舉臂投射狀的射擊俑,姿態極生動。③1984年冬在江蘇徐州獅子山麓發現2個從葬坑,出土數以千計的陶塑...
66. 左健、趙西晨、吳若、毛振偉、許存義、王昌燧,漢陽陵陶俑彩絵顏料的拉曼光譜分析,, 14(3), 162-165(2002.10)。67. 梁寶鎏、毛振偉、李德卉、朱劍、馮敏、楊益民、孫新民、郭木森、王昌燧,能量色散X射線探針技術對汝瓷成分的線掃描分析,《中國科學》(B輯),33(4),340-346(2003.8)。68....
一六 戰國佩玉彩琉璃珠和帶鉤 一七 江陵馬山楚墓發現的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 馬山楚墓出土的錦繡 一九 西漢墓壁書二桃殺三士部分 二零漢空心磚持戰門卒 二一 漢貯貝器上滇人奴隸和奴隸主 二二 高冠盛裝樂舞滇人 二三 西漢畫像磚 二四 漢石刻垂綬佩劍武士 二五 漢代陶俑磚刻所見農民 二六 戴花釵三女僕 二七 漢...
漢左手托地右手持物彩繪陶俑 北魏孝昌三年一佛二弟子背光石造像 西魏四面石造像碑 西魏造像碑石座 北齊石雕菩薩立像 北齊天保三年鎏金釋迦牟尼佛銅坐像 隋開皇元年方形座釋迦牟尼石坐像 隋開皇五年觀音菩薩石立像 隋開皇八年圭首李洪欣四銘上清靈寶天尊石造像 隋仁壽三年王洪湃造菩薩石立像 唐老子石造像 唐貞觀二十年...
西漢初年提倡節儉的漢文帝穿革履,富人在皮鞋上包綢緞的鞋面,在鞋口沿上絲帶,製成極為美觀精緻的革履。漢代戴帽、穿曲裾的男子(陝西鹹陽出彩繪陶俑)。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
在陶俑方面,也是1960年,河北省阜城縣曾出土一座明代嘉靖年間吏部尚書廖紀的墓葬。原來在墓前雕置有石人、石馬等儀衛,今多倒沒。其墓室結構特殊,一如秦、漢大墓,在墓室前另挖有俑坑一處,內列置陶塑畫彩的俑人、儀仗、轎馬行列以及居室模型, 廚灶用具等生活用品。 儀仗行列分左右兩隊, 一隊吏部,一...
這批兵馬俑顯然是殉葬用的。周勃父子對安劉定國功勞非常大,在漢代,重要的軍事將領死後,朝廷給以隆重的禮遇,以軍陣送葬。楊家灣龐大的陶俑群,正象徵著為死者送葬的軍隊。文物保護 1988年1月13日,長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13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調整周原遺址等部分全國重點文物...
雙耳彩陶罐(新石器時代)木牛車(漢)“白馬作”毛筆(漢)釉陶碉樓院(漢)王杖詔書令簡(漢)木獨角獸(漢)木馬(漢)龜形銅壺(漢)木鳩(漢)銅博山爐(漢)銅熨斗(漢)阮鹹琵琶(唐)胡人半身俑(唐)半身女侍俑(唐)梁舒墓表(前秦)三彩駱駝俑(唐)男站立木俑(唐)三彩女侍陶俑(唐)牛角梳...
殷戍菔卣漢陶俑 碧蕊青霞壓眾芳 綠艷紅衣 春華秋實 粉荷 趙粉 憶童年 嬌容 滿蕊攢黃粉 玉堂富貴 李白詩一則《送友人》張旭七律《桃花溪》御衣黃 曇花 案頭春色 商晚期蒙鼎 商觥 商代犀形尊 殷麗香濃 墨氣逐彩雲 綠肥紅瘦 霧雨時於花上見 醉楊妃 平底爵 綠艷紅衣 自在軒 狀拙含秀 花開富貴 董其昌牡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