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文化圈

漢服文化圈

漢服文化圈是以儒家文化構建基礎社會的區域的統稱,屬於儒家文化圈範疇,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其指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及中華文化影響、曾經或現在仍然使用漢服、以漢服(日本稱之為“和服”,韓國稱之為“韓服”)作為傳統服飾(並不作為日常生活服飾)、文化、習俗相近的區域,範圍包括中國日本朝鮮韓國東亞東南亞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服文化圈
  • 文化基礎:儒家文化
簡介,歷史,近代衰落與再興,

簡介

漢服文化圈具體指漢服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區。 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歷史上完全使用或與本國固有服飾混合使用漢服,古代官方多頒布衣冠令,服飾尊從漢服,作為官方服飾。須要注意的是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服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服,但是其服飾與漢服互有影響。現在,韓服、日本服飾當中仍然是架構在漢服基礎上。
漢服文化圈內各國歷史上都使用過漢服、本國服飾當中大量借用古漢服元素,位於東亞地區,其特徵是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國民中信仰佛教者眾,歷史上或現在以漢服作為文化載體。這些地區主要為中國、日本、朝鮮、越南。

歷史

自三代文明形成後,中華文化不斷向四周擴散、影響,漢服草創,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周代漢服禮制正式確立,五冕、五服制度影響千年。
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更充滿信心與優越感,認為落後的地區會被中國吸引,前來朝貢。中國文化可以不斷的擴大,達到“世界一家”的理想境界,秦朝統一天下,集合六國之衣冠,再定衣冠,周制被棄之不用。漢明帝恢復周代冕冠制度,周制開始全面復興,隋唐時代正式對衣冠制度進行修訂,所謂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影響深遠。宋代衣冠承襲唐制,明承漢唐。清代異族入關,漢服被毀,滿服定製。
朝鮮
漢武帝時,設四郡:樂浪、臨屯、真番、玄菟,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中國版圖。
樂浪郡為交通孔道,文化東部重鎮:在前後漢四百年當中,樂浪郡發揮了相當重要的功效。 東漢末,天下大亂,半島南部的三韓中,辰韓的斯盧國與馬韓的伯濟國逐漸崛起。 史書記載,辰韓如中國。
越南
秦始皇設象郡,將越南北部首次納入版圖。 漢初,趙佗滅安陽王,設交趾、九真等郡,將疆域延伸到今越南中部。
朝鮮半島
高句麗、百濟、新羅鼎足而立。
半島北部:永嘉之亂後,中國東北的高句麗南下占領了樂浪、帶方兩郡,將疆域拓展到朝鮮半島,同時與分裂的北方中原諸政權維持友好關係。
西元五世紀初,全盛時期的高句麗與東晉結盟,形成與中原王朝南、北兩面外交關係。429年高句麗遷都樂浪郡,成為地道的半島國家。
半島南部:百濟位於半島西南部,臨渤海灣,曾長期與高句麗為敵,與東晉、南朝較為密切。新羅位於半島東南,臨日本海,初期透過高句麗吸取中華文化,與北中國的關係較為密切。
六世紀以後新羅興起,朝鮮半島上形勢產生變化。高句麗聯合百濟,以壓制新羅,新羅轉而與中原國家較為密切。
372年高句麗設太學、傳入佛教、頒律令(初期以高句麗為最盛)。384年百濟設太學、頒律令。
日本
與南朝建立朝貢關係。根據南朝史書的記載,倭五王的倭國繼百濟、高句麗之後,在五世紀中與南朝建立朝貢關係的第三個。 西元538年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同時期,中國的儒教、易學、歷算、醫學,亦先後由百濟傳入日本。
朝鮮半島初次出現統一王國。隋唐帝國一再對高句麗用兵,在新羅的幫助下,唐於顯慶五年(660年)滅百濟後設立熊津都督府;總章元年(668年)滅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朝鮮半島首次出現統一王國—新羅。西元583年,新羅始頒布律令及允許傳布佛教。政治、經濟制度全仿唐制。文化上,新羅創出用漢字來標音的“吏讀文”。科舉考試指定書籍是儒家經典。大量派遣留學生至長安的太學,如崔致遠高中唐科舉進士,且嫻熟漢文,歸國後,備受國人推崇。
西元七至九世紀,中國進入隋唐時代,日本逐漸進入主動、直接吸收中華文化的時期,是歷史上吸收中華文化最多、最快的時期。
從西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至中國,往後二百五十年間,遣使不斷。透過使節來華的留學生、學問僧,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 天皇名稱、“日本”國號的確立、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為藍本。 奈良、京都受唐式文化影響深遠,此兩京的建築系仿自唐代的長安城日本人借用漢字偏旁發明“片假名”、根據漢字草書發明“平假名”。 奈良時期,中國的成實、三論、法相、俱舍、華嚴及律宗傳入日本。至京都時期,在傳入天台與真言(秘宗)後,完成了大乘佛教的東傳。 藝術、娛樂方面,唐朝各項藝術娛樂傳入日本,如圍棋、書法、音樂、舞蹈等經過消化改造,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越南
五代末越南吳朝獨立

近代衰落與再興

1644年,滿清入關,神州陸沉,周邊國家對中國向心力減弱,各國漢服走向了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
17世紀由朝鮮王朝在禮服系統上有所變化,因為禮服在兩次倭亂與胡亂損毀殆盡,而宗主國大明又亡國,朝鮮只能根據自己的學者制訂了大首為國家王后的禮冠。日本在明亡以後在衣冠方面與清王朝也絕少交往。
20世紀以來,隨著韓國、台灣、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啟示,東亞共同體建立的呼聲也逐漸提高,作為東亞國際服飾的漢服的重要性將被重新評估。另外,近年來,在原漢服文化圈的中國大陸地區出現漢服復興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