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地理志,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東漢學者班固撰寫,成書於公元54~92年間,為《漢書》十志之一。
漢書·地理志,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東漢學者班固撰寫,成書於公元54~92年間,為《漢書》十志之一。
漢書·地理志,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東漢學者班固撰寫,成書於公元54~92年間,為《漢書》十志之一。內容簡介它對漢代郡縣封國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戶口、物產、風俗和文化等作了綜述,保存了漢代及其以前的許...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記及地理。中國最早 以“地理”為書名的著作。著者班固(32 ~92),是《漢書》中十志之一。內容包括西漢及之前中國疆域及政 區的劃分及消長演變情況全書共3個部分:①黃帝 之後至漢初疆域變遷;②西漢疆域...
《漢志》是《漢書》十志的簡稱,多用於指代《漢書地理志》和《漢書藝文志》。《中國學術名著大詞典》:“漢書·地理志:地理志。又名《漢志》。東漢班固撰。正史書中的地理志,系班固《漢書》所創立。二十四史中有十六部地理志,成為我國古代地理著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我國地理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通過實地的考察和對地理書籍的研究,酈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記載的地理情況都過於簡略。三國時有人寫了《水經》一書,雖然略具綱領,但卻只記河流,不記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而且河流的記述也過於簡單,並有許多遺漏。更何況地理情況不是...
《中國歷代地理總志珍本叢書》是2016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自東漢班固撰《漢書·地理志》以後,有關全國性的地理總志著作不斷問世,除正史、別史地理志、州郡志、地理略外,還有專門的全國性地理總志著作,這些全國性地理總志絕大部分被收錄在《四庫》系列等相關叢書之中,但除此以外,...
第一章 從《禹貢》到《漢書·地理志》——先秦兩漢時期的地理學成就 第一節 早期的地理認識 第二節 漢代地理學的發展 第二章 製圖六體與《水經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學成就 第一節 裴秀的地圖製作理論 第二節 酈道元的《水經注》第三節 法顯與外國地理認識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線測量與沈括的地理思想 ...
第二章 《水經注》、《史記索隱》侯國地理信息考辨 一、《水經注》侯國地理信息之史料來源 二、《史記索隱》侯國地理信息之史料來源 結語 中編 侯國地理分布格局的變遷 引論:本編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漢書·地理志》侯國地理分布 一、《漢書·地理志》行政建制斷限考 二、《漢書·地理志》斷於“綏和二年三月...
中國自秦漢以後,基本上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統一國家(其間處於分裂的時期不長),經濟上也基本是持續發展的,這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漢書·地理志》等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傳統地理學的形成。在以後近2000年中,中國傳統地理學主要在疆域地理志、記述和考察國內與域外地理、地圖、方誌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
《括地誌》是唐代中國的一部地理學專著,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主編,全書555卷,包括正文550卷、序略5卷。以州為單位,分述各縣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神話傳說、重大歷史事件。《括地誌》融合了《漢書·地理志》、顧野王《輿地誌》兩本書的編纂技術,創立新的地理書框架。全書按貞觀十道...
六畜,漢語詞語,泛指家畜。《百家姓》《千字文》同為舊時童蒙必讀識字課本,因此“六畜”一詞可謂婦孺皆知。詞語信息 如果沒有馬,則稱“五畜”。《漢書·地理志》:“民有五畜,山多麋鹿”[唐]顏師古註:“五畜:牛、羊、豕、犬、雞。”《靈樞經》:“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六畜”一詞...
《中國古代地圖集(清代)》是1997-12文物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婉如。內容介紹 蒐集、整理、彙編古文獻,雖不是創造性的文化建設工作,但對文化保存、傳布所作出的貢獻是很大的,可以說不下於,有時甚至有過於創作者。《漢書·地理志》和《水經注》是兩種具有重大價值的中國古代地理名著,中國文化寶庫中能擁有這兩部...
《吳地記》是唐代陸廣微撰寫地方志,一卷。簡介 舊題唐陸廣微撰。後因散佚,宋人又有補錄,有一卷,著者不詳。所記皆吳、長洲、嘉興、崑山、常熟、華亭、海鹽七縣之事,其中以吳縣、長洲縣為豐。體例內容 追溯其淵源,一是受《漢書·地理志》等正史地理志和地理總志的影響。正史地理志和地理總志以州郡為綱,...
居就,縣名秦置,屬幽州遼東郡,西晉復見,後廢。文史記載 《前漢書·地理志》載:“遼東郡,秦置:屬幽州,縣十八:襄平、新昌、無慮、望平、房、侯城、遼隊、遼陽、險讀、居就、高顯安市、武閃、平廓、西安平、文、番漢、沓氐”。舊址發掘 居就縣城在遼寧省遼陽縣河欄鎮亮甲村西北的湯河上游東岸,...
“藍田玉”之名是因其產於陝西省西安市的藍田山而得名。歷代古籍中均有藍田產美玉的記載,《漢書·地理志》載:“藍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其後,《後漢書·外戚傳》《西京賦》《廣雅》《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典籍文獻,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現代開採的藍田玉礦床位於藍田縣玉川鎮...
《漢書·地理志下》:“長沙國有承陽縣。” zhèng - 古地名用字。 《漢書·匡衡傳》:“匡衡,字雅圭,東海承人也。” [7-8] 古籍釋義 播報 編輯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署陵切(chéng) 奉①也。受②也。從手從卪③從𠬞。 〖注釋〗①奉: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謂授之人也。”②受:王筠《...
《漢書·地理志》“洨(侯國)”下有“垓下”。洨,西漢時為侯國,東漢改為縣。東漢應劭註:“洨水所出。”洨水,即今沱河。它自今安徽宿州市北分蘄水東南流,經宿縣、靈壁、固鎮等縣境,至五河縣西北會渙水(今澮河)“南入淮”。垓下就在洨水地區、洨國(縣)。相關爭議 2009年,新修訂的2009年版《...
《漢書·地理志》記載,濟水“過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濟源縣西王屋山,下游屢經變遷。《水經》:“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曰沇水,又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河南部分本是從黃河分出來的一條支流,因分流處與河北濟水入河口隔河相對,古人把它視為濟水的下游。《水經注·濟水》云:“濟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