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晉孔氏家學與"偽書"公案》分西漢篇、東漢篇、魏晉篇三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西漢孔氏家學的形成和孔子後裔世系、孔安國與孔氏家學、西漢其他孔家學者的學術活動和貢獻、東漢時期的孔氏家學、魏晉時期的孔氏家學、《孔子家語》與孔氏家學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漢晉孔氏家學與"偽書"公案
- 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
- 頁數:388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黃懷信 等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539125, 7561539126
- 品牌:廈門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漢晉孔氏家學與"偽書"公案》在重點探討漢晉孔氏家學及其與諸"偽書"的關係的同時,對諸"偽書"本身也作了必要的考察,力求把解決諸"偽書"公案的問題之研究向前推進一步,為最終了結諸"偽書"公案創造條件。
作者簡介
黃懷信,1951年生,陝西岐山人。198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師從李學勤先生。西北大學原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2000年參加"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項目,2002年受聘為曲阜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現為曲阜師範大學孔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秦文獻研究與整理,出版相關著作20部,發表論文9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上:西漢篇
緒言
第一章 西漢孔氏家學的形成和孔子後裔世系
一 西漢孔氏家學的歷史淵源
(一)孔子的家教
(二)子思的傳統
(三)子高、子順的傳承
(四)子魚的貢獻
二 西漢孔氏家學的形成背景
(一)漢惠帝除“挾書律”
(二)漢武帝“獨尊儒術”
(三)今文經學的興盛
(四)孔壁出書
三 西漢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孔子世系考
(二)孔子世系表
第二章 孔安國與孔氏家學
一 孔安國的生平
(一)生卒時間
(二)生平事跡
(三)大事年表
二 孔安國與古文《尚書》
(一)整理、寫定
(二)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書傳》
三 孔安國與古文《論語》
(一)整理、寫定
(二)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訓解(傳注)
四 孔安國與古文《孝經》1
(一)關於整理、寫定
(二)關於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傳
五 孔安國與《孔子家語》
(一)《家語後序》的真偽
(二)孔安國與《孔子家語》的關係
第三章 西漢其他孔家學者的學術活動和貢獻
一 西漢其他孔家學者的學術活動與家學傳承
(一)子魚後裔的可考事跡
(二)子襄後裔的可考事跡
(三)子文後裔的學術活動與家學傳承
(四)西漢時期孔家學者學術活動及家學傳承表
二 西漢孔氏家學的學術貢獻與特點
(一)學術貢獻
(二)治學特點
結語
中:東漢篇
緒言
第四章 東漢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 東漢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子魚之後
(二)子襄之後
(三)子文之後
(四)東漢孔子後裔世系袁
二 東漢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知名學者及其學術傳承與貢獻
(二)學術傳承寫貢獻圖表
三 東漢孔氏家學的特點與學術貢獻
(一)治學特點
(二)學術貢獻
第五章 《孔叢子》與孔氏家學
一 《孔叢子》公案的形成
(一)《孔叢子》的內容與結構
(二)《孔叢子》的著錄與流傳
(三)關於《孔叢子》偽書公案
二 《孔叢子》的成書年代
(一)今本《孔叢子》各篇的材料來源與撰作編集者
(二)《小爾雅》的時代與作者
(三)《孔叢子》的初編者及初編時代
(四)《連叢子上》各篇的作者
(五)《連叢子下》的作者及今本《孔叢子》的最後編訂者與成書時代
(六)《孔叢子》成書表
結語
下:魏晉篇
緒言
第六章 魏晉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 魏晉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曹魏時期的孔子後裔
(二)西晉時期的孔子後裔
(三)東晉時期的孔子後裔
(四)魏晉時期孔子後裔世系表
二 魏晉時期孔子後裔的家學傳承與學術貢獻
(一)曹魏時期
(二)西晉時期
(三)東晉時期
三 魏晉孔氏家學的特點和貢獻
(一)治學特點
(二)學術貢獻
第七章 《孔子家語》與孔氏家學
一 《孔子家語》公案的形成
(一)《孔子家語》公案的形成和歷代學者的觀點
(二)今本《孔子家語》的內容與結構
(三)今本《家語》與《漢志》《家語》的關係
(四)王肅與《家語》的關係
(五)《孔子家語》與孔氏家學
二 《孔子家語》與相關古書的關係
(一)《家語》與《論語》
(二)《家語》與《荀子》
(三)《家語》與《禮記》
(四)《家語》與《大戴札記》
(五)《家語》與《說苑》
三 《孔子家語》與出土文獻
(一)相關研究
(二)《儒家者言》與《孔子家語》
(三)阜陽木牘章題與《孔子家語》
(四)上博簡《民之父母》與《孔子家語》
四 關於《孔子家語》資料的可信性問題
(一)關於《相魯》、《始誅》、《致思》篇的可信性問題
(二)《五儀解》分章考信
(三)《三恕》篇分章考信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上:西漢篇
緒言
第一章 西漢孔氏家學的形成和孔子後裔世系
一 西漢孔氏家學的歷史淵源
(一)孔子的家教
(二)子思的傳統
(三)子高、子順的傳承
(四)子魚的貢獻
二 西漢孔氏家學的形成背景
(一)漢惠帝除“挾書律”
(二)漢武帝“獨尊儒術”
(三)今文經學的興盛
(四)孔壁出書
三 西漢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孔子世系考
(二)孔子世系表
第二章 孔安國與孔氏家學
一 孔安國的生平
(一)生卒時間
(二)生平事跡
(三)大事年表
二 孔安國與古文《尚書》
(一)整理、寫定
(二)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書傳》
三 孔安國與古文《論語》
(一)整理、寫定
(二)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訓解(傳注)
四 孔安國與古文《孝經》1
(一)關於整理、寫定
(二)關於獻書
(三)傳授起家
(四)作傳
五 孔安國與《孔子家語》
(一)《家語後序》的真偽
(二)孔安國與《孔子家語》的關係
第三章 西漢其他孔家學者的學術活動和貢獻
一 西漢其他孔家學者的學術活動與家學傳承
(一)子魚後裔的可考事跡
(二)子襄後裔的可考事跡
(三)子文後裔的學術活動與家學傳承
(四)西漢時期孔家學者學術活動及家學傳承表
二 西漢孔氏家學的學術貢獻與特點
(一)學術貢獻
(二)治學特點
結語
中:東漢篇
緒言
第四章 東漢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 東漢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子魚之後
(二)子襄之後
(三)子文之後
(四)東漢孔子後裔世系袁
二 東漢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知名學者及其學術傳承與貢獻
(二)學術傳承寫貢獻圖表
三 東漢孔氏家學的特點與學術貢獻
(一)治學特點
(二)學術貢獻
第五章 《孔叢子》與孔氏家學
一 《孔叢子》公案的形成
(一)《孔叢子》的內容與結構
(二)《孔叢子》的著錄與流傳
(三)關於《孔叢子》偽書公案
二 《孔叢子》的成書年代
(一)今本《孔叢子》各篇的材料來源與撰作編集者
(二)《小爾雅》的時代與作者
(三)《孔叢子》的初編者及初編時代
(四)《連叢子上》各篇的作者
(五)《連叢子下》的作者及今本《孔叢子》的最後編訂者與成書時代
(六)《孔叢子》成書表
結語
下:魏晉篇
緒言
第六章 魏晉時期的孔氏家學
一 魏晉時期的孔子後裔世系
(一)曹魏時期的孔子後裔
(二)西晉時期的孔子後裔
(三)東晉時期的孔子後裔
(四)魏晉時期孔子後裔世系表
二 魏晉時期孔子後裔的家學傳承與學術貢獻
(一)曹魏時期
(二)西晉時期
(三)東晉時期
三 魏晉孔氏家學的特點和貢獻
(一)治學特點
(二)學術貢獻
第七章 《孔子家語》與孔氏家學
一 《孔子家語》公案的形成
(一)《孔子家語》公案的形成和歷代學者的觀點
(二)今本《孔子家語》的內容與結構
(三)今本《家語》與《漢志》《家語》的關係
(四)王肅與《家語》的關係
(五)《孔子家語》與孔氏家學
二 《孔子家語》與相關古書的關係
(一)《家語》與《論語》
(二)《家語》與《荀子》
(三)《家語》與《禮記》
(四)《家語》與《大戴札記》
(五)《家語》與《說苑》
三 《孔子家語》與出土文獻
(一)相關研究
(二)《儒家者言》與《孔子家語》
(三)阜陽木牘章題與《孔子家語》
(四)上博簡《民之父母》與《孔子家語》
四 關於《孔子家語》資料的可信性問題
(一)關於《相魯》、《始誅》、《致思》篇的可信性問題
(二)《五儀解》分章考信
(三)《三恕》篇分章考信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2)真書說 即認為今傳本《古文尚書》經傳皆真,《孔傳》為西漢孔安國所作。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清代學者毛奇齡、吳光耀,當代學者張岩、離揚等。他們對《孔傳》的證真,多是通過對辨偽派證據的反駁辨析來實現的。如張岩先生作《審核古文〈尚書〉案》,對閻氏《疏證》進行了深入分析論證,特別對於閻氏所列《孔傳》偽據中的金城、孟津、駒驪等問題都一一給予反駁推翻,認為閻氏《疏證》實是偽證。離揚先生在其論文《〈尚書〉輯佚辯證》中通過辨《尚書》孔序為真,得出孔安國曾作《孔傳》,《古文尚書》並非偽書的結論。
3.《孔傳》的真偽與成書
偽書說的論據與觀點能否成立?我們不妨逐條予以辨析:
第一,關於文獻無載。一般認為,司馬遷曾親從安國問《尚書》,如果安國果真作傳,《史記》當不會僅言"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逸書得十餘篇"而遺漏不載。其次,《漢書·藝文志》、《移讓太常博士書》、《儒林傳》對古文《尚書》的來源、歸宿、整理、傳授等情況記載詳細,卻隻字未提安國作書傳一事。而以劉歆對古文經學的熱情,當時若有孔安國《古文尚書傳》,《七略》必當著錄。未著錄,說明確未見及。同時,兩漢經師未有引《孔傳》者,也是事實。但是我們說,《史記》、《漢書》未載其事,不等於無有其事;劉歆未見、《漢志》未著錄其書、兩漢經師未引,不等於孔安國未作或無有其書。因為:即使是承詔而作,若未完成,自可以不載入史冊;即使作有而不公諸於世,外人自莫得見,且無從引。何況《尚書序》明言"既畢,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代",也正好回答了這個問題。《後漢書·孔僖傳》雲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書》",雖不言有《書傳》,但恰恰透露出孔安國有作傳的可能。因為既言"世傳",必不能單純傳其經文。
第二,關於文風、體例問題。今本《孔傳》,文風確有不似西漢人文章處,朱子之言不無道理。關於漢代經注的體例,孔穎達《毛詩正義》述之日:"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別行,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藝文志》雲‘《毛詩經》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是毛為《故訓》,亦與經別也。及馬融為《周禮》之注,乃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然則後漢以來,始就經為注。"①說明西漢時期和東漢前期的釋經的傳、說、訓詁都是獨立成書,不與經書合編,更不與經文相間雜。或言《孔傳》原是單行,由後人雜以附經,遂成今傳本之貌,但無確鑿的史料證據,所以也未可信。總之今《孔傳》體例確當不與西漢同。但是,文風、體例不合,也不能說明孔安國不曾有"傳"。因為所謂"傳",本來就是傳的意思。就是說後世定型的《傳》,不必是始傳者本人親作。眾所周知的例子,如《公羊傳》與《轂梁傳》,就是在口耳相傳數代以後始著於竹帛。當然,《孔傳》最初未必就是口耳相傳,但後人在其始作基礎上不斷加工完善,無疑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文風、體例,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2)真書說 即認為今傳本《古文尚書》經傳皆真,《孔傳》為西漢孔安國所作。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清代學者毛奇齡、吳光耀,當代學者張岩、離揚等。他們對《孔傳》的證真,多是通過對辨偽派證據的反駁辨析來實現的。如張岩先生作《審核古文〈尚書〉案》,對閻氏《疏證》進行了深入分析論證,特別對於閻氏所列《孔傳》偽據中的金城、孟津、駒驪等問題都一一給予反駁推翻,認為閻氏《疏證》實是偽證。離揚先生在其論文《〈尚書〉輯佚辯證》中通過辨《尚書》孔序為真,得出孔安國曾作《孔傳》,《古文尚書》並非偽書的結論。
3.《孔傳》的真偽與成書
偽書說的論據與觀點能否成立?我們不妨逐條予以辨析:
第一,關於文獻無載。一般認為,司馬遷曾親從安國問《尚書》,如果安國果真作傳,《史記》當不會僅言"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逸書得十餘篇"而遺漏不載。其次,《漢書·藝文志》、《移讓太常博士書》、《儒林傳》對古文《尚書》的來源、歸宿、整理、傳授等情況記載詳細,卻隻字未提安國作書傳一事。而以劉歆對古文經學的熱情,當時若有孔安國《古文尚書傳》,《七略》必當著錄。未著錄,說明確未見及。同時,兩漢經師未有引《孔傳》者,也是事實。但是我們說,《史記》、《漢書》未載其事,不等於無有其事;劉歆未見、《漢志》未著錄其書、兩漢經師未引,不等於孔安國未作或無有其書。因為:即使是承詔而作,若未完成,自可以不載入史冊;即使作有而不公諸於世,外人自莫得見,且無從引。何況《尚書序》明言"既畢,會國有巫蠱事,經籍道息,用不復以聞;傳之子孫,以貽後代",也正好回答了這個問題。《後漢書·孔僖傳》雲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書》",雖不言有《書傳》,但恰恰透露出孔安國有作傳的可能。因為既言"世傳",必不能單純傳其經文。
第二,關於文風、體例問題。今本《孔傳》,文風確有不似西漢人文章處,朱子之言不無道理。關於漢代經注的體例,孔穎達《毛詩正義》述之日:"漢初為傳,訓者皆與經別行,三傳之文不與經連,故經書《公羊傳》皆無經文。《藝文志》雲‘《毛詩經》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是毛為《故訓》,亦與經別也。及馬融為《周禮》之注,乃云:‘欲省學者兩讀,故具載本文。’然則後漢以來,始就經為注。"①說明西漢時期和東漢前期的釋經的傳、說、訓詁都是獨立成書,不與經書合編,更不與經文相間雜。或言《孔傳》原是單行,由後人雜以附經,遂成今傳本之貌,但無確鑿的史料證據,所以也未可信。總之今《孔傳》體例確當不與西漢同。但是,文風、體例不合,也不能說明孔安國不曾有"傳"。因為所謂"傳",本來就是傳的意思。就是說後世定型的《傳》,不必是始傳者本人親作。眾所周知的例子,如《公羊傳》與《轂梁傳》,就是在口耳相傳數代以後始著於竹帛。當然,《孔傳》最初未必就是口耳相傳,但後人在其始作基礎上不斷加工完善,無疑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文風、體例,自然也會發生變化。